鹽埕起落 金融業在鹽埕 銀座 大溝頂 大新百貨
地下街 大五金街 小五金街 金仔街 五福四路
鐘錶街 飾品街 參考書目    

文/游凌雀

  圖/朱聖吉

 

*鹽埕起落

   早期來到的鹽埕的漢民以漁鹽維生,但由於當時瘟疫嚴重,有許多鹽丁百姓因染上瘟疫而死,以致鹽丁逃散,埕格毀壞。清朝康熙末年蔡媽為、黃孔、趙元等人率鹽丁渡臺,在打鼓澳大竹橋莊重整鹽田,為鹽埕區有組織經營鹽務之始。清雍正四年(西元1726年) 清廷下令打鼓澳的鹽田收歸官營,從此鹽業成為官府獨占事業,鹽丁成為官府雇用的勞工。清朝雍正十三年,半屏山崩塌,打鼓港北邊的草潭埤阻塞,洪水大漲,四處流溢,致使大竹里的打鼓澳鹽田流失鹽場於是北遷,並陸續拓墾鹽田三十六甲,更名為「瀨南鹽場」。

   日治時期,為配合高雄港築港工程與都市計畫,西元1908年日本人將港口旁三十六甲鹽田做廢,改為繫船廠。西元1914年,將港內挖出之泥沙填平鹽田,作為建築用地,並在靠近今日五福四路與大勇路的交會處設置「市役所」(即原市政府舊地,現為高雄市歷史博物館),鹽埕集政治、交通且商貿繁盛於一地,經滄涼的鹽田風貌,頓然搖身一變,成為高雄市最繁榮的地區。當時在日本人的「打狗整地株式會社」的土地買賣與炒作下,鹽埕成了寸土寸金的地段,而有眼光的漢人如林迦也在鹽埕購地建屋,從事買賣,很快的鹽埕便到處是商店林立、熱鬧的街衢,甚至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菜店」也紛紛成立,所以早期有句話說:「鹽埕埔看查某」。

今日的市立歷史博物館是日治時代的市役所,原市政府舊地

   第二次大戰期間,鹽埕遭受炮火,一度不振。戰後,民國三十五年改為鹽埕區,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遷台,隨著大量的人潮與資金的湧入,鹽埕逐漸復甦。當時最熱鬧的地區是七賢三路東段,這裡集酒家、茶室、夜市及其他店面有數百家之多。民國三十九年,因韓戰爆發,美軍駐台,鹽埕從七賢三路到碼頭地帶,更常見渡假洋兵,時髦的消費文化更由此進駐。隨者大量人口的移入,一直到民國五十年代,鹽埕是高雄地區的商業中心,大新百貨商圈更是當時盛極一時的繁華地帶。民國六十年代以後,鹽埕商業區的發展漸趨飽和,隨著大統百貨及新商圈的成立,鹽埕中心商業區的地位逐漸被取代。民國七十八年,熱鬧的地下街被大火吞噬,鹽埕喧鬧的商業景象更少了一角。今工商展覽中心在鹽埕開幕啟用,我們期盼重現鹽埕昔日繁華景象。


工商展覽中心

 


 

 

*金融業在鹽埕

   鹽埕在日本人的規劃下,成為高雄市最繁華的地區,因此金融業在鹽埕的發展自然隨之興盛。當時設立於鹽埕區的銀行有土地銀行(日本勸業銀行)、華南銀行(以南洋中國僑民及日本人中小農工為融資對象)、彰化銀行、合作金庫(台灣產業聯合組合會)、高雄市第三信用合作社(中州庄漁業者信用販賣購買組合)等。日治時期的鹽埕的金融業除了銀行、信用合作社的經營外,當舖也是另一項。

合作金庫 高雄第三信用合社

       

彰化銀行高雄倉庫

 

*銀座

   銀座是日治時期有名的商場,也就是現在的國際商場。西元1937年開始營業,有許多的攤位擺設,販賣百貨、布匹等,是當時婦女喜愛逛街的地方。整座國際商場的空間結構,很像現在大型的shooping mall,中間走道挑高,是很現代化的設計。隨著大溝頂的崛起,國際商場逐漸沒落,走進裡面仍可看見幾家西服店,述說著當年的風光。

中間那棟較舊的四層樓建築便是有銀座之稱的國際商場 

 

*大溝頂

   「大溝頂」是利用大水溝(後壁港)加蓋興建的一個長形攤棚,一條長巷裡擁有各式各樣的攤位,包括大公集中市場、富野集中商場、新樂集中商場、崛江商場,從傳統市場的攤位(大公集中市場)到各式各樣的小吃、雜貨小店(富野、新樂集中商場)到舶來品的販賣(崛江商場),其中尤以崛江商場最為有名。戰後崛起為舶來品街,以專賣走私夾帶品或跑單幫得來的外國產品,如:日本高級服飾、香水、飾品、洋菸、洋酒、大陸南北貨等,對當時民眾而言,這些都是屬於舶來品。即便至今,大型百貨公司臨立販賣高級產品,崛江商場雖風華不似從前,依然保有他原來的特色,在這裡仍可買到一些外來產品。

大公集中商場 富野集中商場
新樂集中商場 五福集中商場即堀江商場

堀江商場內部

*五層樓仔

   西元1941年吉井「列帕特」興建於大勇路與五福四路交叉口的「三角窗」,為當時南台灣最高也是最大的百貨大樓,樓中陳列的百貨應有盡有,且擁有全市唯一的一部「溜廊」(升降機),由於當時僅有五層樓高,所以當地人便稱其為「五層樓仔」。二次大戰期間,吉井百貨(吉井「列帕特」)遭盟軍曾遭轟炸,戰後重修改名為高雄百貨公司,由黃堯經營。隨著大新百貨公司的崛起,終至沒落而停止營業,後改設為華南銀行。今所見到的華南銀行,已經是重建後的十層樓建築了。

                                                

今華南銀行現址是日治時期的吉井百貨公司


 

*大新百貨

   大新百貨公司由吳耀廷先生所創辦,開業於民國四十七年。當時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新式的經營方式,獲得消費者的青睞。當時大新百貨不但從日本引進全台灣第一台自動手扶梯,更以當時高雄第一高樓自豪,稱霸百貨業。大新百貨的經營成功,使得附近商家林立,形成一個大新商圈。隨著大統百貨公司的建立,與大統商圈的形成,高雄市中心商業轉移,大新百貨與大新商圈的地位便被取代。即便如此,大新百貨至今仍屹立不搖,述說著當年的風光,其與鹽埕人與高雄人的意義不變,牽掛著深厚的在地情誼。

曾經風光一時的大新百貨

搭載著老一輩高雄人消費的記憶

 

 

 

 

 

 

*地下街

   地下街位於仁愛公園地下,在民國七十八年以前是鹽埕區繁華的地區之一。地下街,顧名思義便是位於地底下的商街。當時的地下街共有三層,東西區共開設六個大門供消費者出入,營業的商店琳瑯滿目,有服飾店、書店、唱片行、小吃店、家電、樂器行、冰果店、電動玩具店.........等,是高雄市民最常逛街的地方。民國七十八年,一把大火把地下街燒的面目全非,地下街從此關閉不再營業,今繁華不再,僅餘平靜的仁愛公園供人休憩。


今日仁愛公園的地下曾有一座地下街

 

 

 

 


*大五金街

   大五金街指的便是公園路一帶,由於靠近淺水碼頭,隨著拆船業興起而發展出來的。在貨櫃儲運興起以前,逾齡的散裝貨便在此拆除,廢鐵、鋼管機件也集中在此,當時的公園路因廢五金的買賣而名噪一時。後來拆船業移至大仁宮附近,公園路的廢五金業亦隨之沒落。店家為了生存,便轉而販賣馬達、油壓機等大型機件,由於其所販賣之五金機件較大,屬船隻或其他大型機具所使用的零件,有別於一般家庭五金,故稱大五金。

公園二路以販賣大五金聞名

 


 

* 小五金街

   日治時期,工業器材與家庭五金缺乏,一些由外地移入鹽埕的商人,定居於新興街,便承包軍用報廢品,將之加工處理為中古五金,擺店販賣。由於獲利盛豐,因此五金店家越來越多,最多到達五百多家,成為名躁一時的五金街。在這裡可看到家電用品、家庭五金、廚房器材......等專賣店。走一回,說不準便能買到需要的家庭五金零件了。

以販賣小五金為主的新興街

 

 

 


* 金仔街

   俗稱「金仔街」的地方指的便是新樂街,整條街上光是銀樓便有五、六十家左右,在鹽埕社區營造下,整條新樂街的招牌統一,更增添其風采與特色。走一回,說不準便能挑到你想要的黃金珠寶樣式。

新樂街上的店家大都是銀樓店


 

 

*五福四路

   五福四路以皮鞋店出名。早期的皮鞋店如中央、環球、瑞士等都是頂頂有名的。這裡的鞋店師傅都是由學徒做起,從選皮到配色製作都有一套精緻的功夫。
    

     

        大而顯眼的皮鞋招牌是不是很顯眼呢              

                       

 

 

 

 


*鐘錶街

   鐘錶街指的便是大勇路,早期的大勇路匯集了許多鐘錶行,短短的街道上便有二、三十家左右的鐘錶行。今天的大勇路雖不再有當年的風景,但仍可看到一兩家老字號的鐘錶行。

現今大勇路上仍有幾家老字號的鐘錶行

 

 

 


*飾品街

    鹽埕街以專賣女人飾品聞名,這裡的商家大多是中盤商,所賣飾品從一般價格飾品到高級飾品均有,包括頭飾、手鐲、戒指、項鍊......等。因此博得飾品街的稱呼,是小姐女士們喜愛逛逛的地方。

鹽埕街內有幾家專賣飾品的店家



*參考書目

1.《高雄市豐富之旅》,串門企業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九年九月

2.《疼惜鹽埕導覽筆記書》,高雄市鹽埕埔文化協會,民國八十六年十月

3.曾玉昆,<從荒瘠的鹽湖到城開不夜的鹽埕區>,收錄於《高雄市各區發展淵源上冊》,高雄市文 獻委員會,民國八十四年六月三十日再版

4. 孫耀庭<鹽埕銀樓街>

  http://www.knet.com.tw/love/love-77.htm

5.鹽埕老店巡禮之一 ~~日日新餅舖

     http://farmer.iyard.org/paper/net4.htm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