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在高雄市的西南方,大林蒲臨海地
區,因為沿岸土質鬆軟,常遭海浪侵蝕
,眼看著海岸線節節後退,嚴重的威脅
到附近的鳳林國中操場。民國六十九年
,高雄市政府決定,以高雄大都會建設
所衍生的建築廢棄物,填到在這裡以應
急。經過了七、八年時間,高雄市環保
局鑑於這樣沒有規畫的傾倒廢棄物,不
是很好的處理方法,也擔心對海洋生物
造成危害,於是在民國七十七年,提出
一個長遠計畫,報請行政院核准協調,
配合當時中國石油公司超額盈餘的經費
,開始了「南星計畫」。

  其實,南星計畫就是一個填海造陸
的計畫。工程師們先沿著水深八公尺的
海岸,圍築一長條封閉海堤,再用建築
廢棄物、砂土以及中鋼煉鋼所衍生的爐
石,混合後填到在這裡,這樣,慢慢的
陸地就造成了。南星計畫分成近程、中
程和長程計畫。近程計畫,有兩期的工
程,第一期工程早於民國八十五年填築
完成,填出的新生地面積約有五十公頃
。中程計畫也分兩期的工程,第一期工
程,已在民國八十四年動工,預計也會
有五十公頃的新生地形成。未來,當然
會有長程計畫,甚至有更遠程的計畫要
完成。


  如今,已經完成的部分填海計畫,
使沿岸土地不再被海浪侵蝕,海岸已不
再後退,還增加了一片新生的土地。在
新海岸旁,工程師們利用人們用舊的、
丟棄的廢輪胎,設計了具有消波功能「
造形海岸」,成為奇觀。慢慢的,綠色
的海藻從舊輪胎表面長出來了,貝類也
來附著、小魚小蝦更是優游其間,那裡
已是一個活潑的小世界了。

 
  如果有空坐在岸邊,等待夕陽落日
的空檔,一併看看生態在人工海岸的適
應能力,也許,會給帶來另一種人生的啟示。在那片原是屬於鹹澀的海水領域的土地上,
人工種下的小樹都已成林,茂密得出人意料之外,從小種在這裡的榕樹和印度橡膠樹氣根
已落地,樹葉已成蔭,移植的莿桐也枝繁茂盛,凸顯著它特殊的造形,海鷗的獨立守望,
漁鳥的結伴飛翔,應該都是人們可以仔細欣賞和遐想的景象。高雄市的人們啊!又多了一
處休閒的地方。


  未來,配合大高雄新機場的興建,這裡還會有更多新的行業,有更多新的規畫,倉儲
業、批發業、資訊服務業都會在這裡發展。到時,又是一處人們集聚的區域,都市和海的
關係也會再做更多的改變,想想,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滄海桑田」吧!


 
     
 
4   4
 

  有空的時候,走一趟高雄市南邊的這片「新生」土地,應該會很驚訝。主動設計
一個實察計畫與老師共同走一回。

一、「近程計畫的第二期工程」為什麼沒有動工?請問管理處的先生們就知道了!

二、新機場會興建在哪裡?怎麼建?

三、請仔細觀察樹林及海邊,發現了「生物鏈」的關係了嗎?請寫出一至二個系統來
    !
             
四、假如有機會到此地欣賞夕陽和人工海岸,用幾句話記下感想!

 
 
4   4
 
     
 
1 1

愛我高雄:南星的現代傳奇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