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的移民村

新大港.新莊仔


        在本市的發展史上,曾發生兩次居民大遷移的事件,也因而造成兩個移民村--新莊仔和新大港。

     
  「新莊仔」,即今左營區的新上、新中、新下里及新光里。這一帶,古名叫「十八埒」,「埒」即界限。在清代時,這裡是左營區的第十八個界址,所以當時稱為「十八埒」。這裡的居民從左營的「a07word.GIF (119 bytes) 後」及「桃仔園」兩地移民而來,形成村落的時間遲於左營,因此地名上有一「新」字。

         為什麼左營這兩個部落要移民來此呢?居民並非出於自願,而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昭和二年(西元一九三七年),日軍興築左營軍港,將 後與桃仔園列入海軍要塞地,命令這兩部落集體遷居「十八埒」,設置新社區,並名之為「新莊仔」。

         這兩部落分巷而居,以今新庄子路七三○巷為界,巷以東為「a07word.GIF (119 bytes)後」移民的集中區,信奉故里的北極上帝;巷以西是「桃仔園」的移民,主祀家鄉的保生大帝。基於同是移民的關係,平日倒也和睦相處,互相照顧,但若涉及故里榮辱時,就壁壘分明,將農業社會的愛鄉精神,表露無遺。


         「新大港」則是大港人的移民村。「大港」,屬三民區,即今高雄火車站、高雄中學一帶,清末即因位河邊,是一個繁榮的農村。早期盛產「a07word2.gif (750 bytes)魚」(即鯉魚),故稱此地為「a07word2.gif (750 bytes)港」,大正九年(西元一九二○年)以諧音簡化為「大港」。

     
  大港人又為何集體遷村呢?也是被日軍所迫。昭和二年(西元一九三七年),日本為實施南進策略,將高雄列為南進基地,豊釐定高雄都市計畫,以配合高港第二期工程,想建設高雄港成為南侵補給站,而擇定大港莊為新火車站的站址,限大港莊民在一年之內,遷入日人指定的安生里(今高雄醫學院附近)地區,並命名為「安生村」。

         被迫離開故鄉,心中除瀰漫一股濃濃的鄉愁之外,又增添了幾許無奈,而他們不忘本及團結一心的愛鄉精神,是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的。


高雄市國民小學鄉土教材--愛我高雄 回首頁 回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