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不再的紅毛港

    三百多年前的打狗港,內海風平浪靜,港闊水深,海岸線綿延天際,稱得上是一處得天獨厚的天然良港。有趣的是,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卻曾經住著一群璧眼紅髮的「紅毛番」;什麼是「紅毛番」?這可就說來話長了。

    在台灣的發展史上,十七世紀中期`有一段「荷西時代」那時候西班牙人盤踞了臺灣北部的和平島、三貂角淡水一帶,而荷蘭人以臺灣南部為勢力範圍,後來荷蘭人又驅逐西班牙人,佔領全島。當時在臺灣各地,總是把西班牙人統稱為「紅夷」二字,如紅毛城,﹝今安平古堡﹞紅毛樓、﹝今赤崁樓﹞,紅毛土﹝水泥﹞紅毛井、紅毛埤、紅毛港等。

 

歷盡滄桑的拆船碼頭,正是歷史更迭的最佳寫照

     據紅毛港當地人傳說,明朝末年,現今的紅毛港一帶與大林埔及埔頭之間,有一道海港連接內海,而荷蘭人就是從這裡入港登陸的,並且在此定居。 荷蘭人被鄭成功驅逐後, 曾遣艦隊在此豋陸,力圖反攻,收復台灣,未成 因此日後即稱為紅毛港 。

 

 

 

造型典雅,惜已廢棄的紅毛港舊漁會  

    因位於南台灣更重要漁場之一, 因此明朝中晚期,大陸漁民於冬季為了方便捕撈烏魚就大量前來捕頭(今海澄里) 姓楊仔(今海昌里) 姓李仔(今海豐里) 姓洪仔(今海原里)及姓蘇仔(今海城里)) 等五個地區, 搭建漁寮 從事捕漁工做 後來因環境較為適應 就逐漸定居下來 此外另有一些來自金門 、廈門、 烈嶼(小金門)銅山等地的漁民 一前來定居, 他們就是現在紅毛港居民的祖先 。

 

 

一艘艘停泊的漁船,是紅毛港居民賴以維生的工具        除了漁港之下外 紅毛港居民更善於傍海圍築餘塭 或稱魚堰,養殖區自鹽水港 今中鋼址至海汕國一帶,用以養殖紅蟳、大蝦、虱目魚等,自古即遠近馳名,可惜自民國六十四年第二港口開闢後,因海城里北部沒入海中,紅毛港變成東、北、西三面環海的小半島,而昔日到處林立的漁塭,被填成一座火力發電廠,而僅一水之隔便是中鋼、中船,接著便與著名的小港臨海工業區緊密相連,北側的高雄港區晝夜吞吐著各式大小船隻。民國六十四年高雄港務局計劃以紅毛港地區,擴建為大林港區第六貨櫃中心,用以興建十萬噸深水碼頭五座,乃至民國六十五年起,實施禁建,並提出紅毛港居民遷村計劃,紅毛港將被建設成耀眼的商港
區。

 

 

由這兒搭渡輪可通往小港中洲兩地      多年來,因遷村計劃未能有效執行,另方面又受限於禁建規定,至紅毛港深受重創,在既定計畫下,遷村勢在必行,有朝一日,紅毛港地名將在地圖上消失,但是,回顧過往歷史,紅毛港亦曾有過期其輝煌的歲月,高雄人將永遠不會忘懷。

 

 


高雄市國民小學鄉土教材--愛我高雄 回首頁 回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