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景點介紹-教師版
景點名稱 009.蓮池潭風景區、洲仔濕地
景點介紹-教師版

 蓮潭文化園區

  蓮潭文化園區包括有:左營國中舊校區、蓮池潭週邊、孔廟、以前的人發局、洲仔濕地部落、舊城一甲到七甲的舊部落……等,都即將規劃成與國際接軌的高格調人文生活區域。

  蓮池潭(舊稱蓮花潭)位於高雄市半屏山之南、龜山之北,是高雄市左營區內最大的湖泊,源於高屏溪,池中栽植蓮花點綴,每到炎炎夏日,荷花盛開,清香四溢,因此有「蓮池潭」之名,而「泮水荷香」的美景更列為鳳山八景之一。蓮池潭的西岸廟宇林立,500公尺內擁有20餘座寺廟,由北而南的景點分別有孔廟、北極玄天上帝、啟明堂、春秋閣、五里亭、龍虎塔等。

  在2009年世界運動會,蓮池潭被獲選為此次世運23個比賽場館之一,將會進行輕艇水球、滑水和龍舟比賽。

  蓮潭文化園區把左營國中舊校區改建為五星級飯店旅館「蓮潭會館」,勝利國小舊校區將來也會併入蓮潭文化園區,期待左營的成長能更好更發光發亮。

--------------------------------

舊城

  左營因位於高雄平原要衝,具有戰略上的優勢,加上左營又有龜山、蛇山的屏障,戰略地位容易防守,因此在明鄭時代在此設左衝(左營),與右衝鎮(今右昌)相呼應,這也是現在地名「左營」的由來之一。

  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臺灣被收為大清朝版圖,同樣看重左營的戰略地位,將鳳山縣治設在興隆庄(今左營舊城),並陸續設置文廟、縣署等。但清朝初期時為了防止變亂,臺灣不允許築城,因此一直沒有建築城牆。直到康熙60年(西元1721年),因為有朱一貴在臺灣南部舉事,首先攻破鳳山,導致興隆庄縣署殘破不堪。在慘痛的教訓下,清廷才同意台灣可以築城保護。因此在康熙61年(西元1722年)時,知縣劉光泗就在興隆庄以土埆建築了台灣第一座土城,左倚龜山,右連蛇山,外港壕墊,設東西南北四門。雍正12年(西元1734年)在城牆外加種植刺竹三層,但是仍然感到不足,至乾隆25年(西元1760年)又在四座城門側增建砲臺各一座。

改建石城
  現在所見的鳳山縣舊城城牆,是歷經許多事件後的轉變。首先在乾隆51年(西元1786年),臺灣中部發生林爽文事件,而他南部的黨徒莊大田也響應,二度攻破縣城。在連續戰火的摧殘之下,這座土城早已經面目全非了。這時地方官員認為鳳山舊城倚山而建,所以易攻難守,又覺得興隆庄多兵災,視為不祥之地。

  於是乾隆53年平亂以後,負責重新評估台灣防禦工事的福康安,便將鳳山縣署遷往當時後已經相當繁榮的埤頭街(現在的鳳山市)。無奈此處也不平靜,變更縣治所在地後,並不能改變鳳山縣的惡運。所以在乾隆60年,當地人士陳周全和陳光愛興兵,雖然被理藩同知朱慧昌所平定,但在嘉慶10年(西元1805年),自封為「鎮海威武王」的強盜蔡牽、吳淮泗又攻陷埤頭街縣城。隔年,官員和民間輿論都覺得還是興隆庄比較好,因此在嘉慶12年(西元1807年)曾經想把鳳山縣治搬回興隆庄舊城,但這時因為舊城已經大多殘破,因此打算要重新建新的城牆,但是財力不堪負荷所以沒有達成。

  一直到道光年(西元1824年)楊良斌之亂再起,此時居民大為恐慌,因而更想要遷回興隆里舊城。於是知府方傳穟乘機提倡官民一起捐錢,共集資了十四餘萬銀元(民間捐獻約有四分之三),由知縣杜紹祁為督建,就地取材,以咾咕石及三合土為主,城池範圍有所變更,捨去了蛇山,全圍龜山在城內(所謂的放蛇圍龜)。於道光5年(西元1825年)7月15日開始興工,分了四組對(拼)場施工,道光6年8月15日一座嶄新的石城落成,在當時的臺灣,僅有彰化縣的磚城,可以互相相比,可謂傲視全台。

石城閒置
  西元1880年代,因埤頭街新城是來往府城、屏東平原間交通孔道,較為繁榮,戶口繁盛又達到八千戶之多,舊城則只有五百戶,並且附近山上又有盜匪出沒,構成重大威脅;無巧不巧又傳出,知縣杜紹祁在這個當下得到急病而死亡,此一噩耗傳出,眾人皆指向興隆庄「煞氣太重」,根本為不祥之地。【注:「杜紹祁忽死……」此說有誤,事實上應為西元1826年(道光6年)杜紹祁未死,西元1827年(道光7年)杜紹祁陞任福建台灣淡防分府鳳山正堂,同年引起疾病告老歸鄉(江蘇金匱縣),講學於鄉里,在西元1850年(道光30年)盜寇到了金匱縣,杜紹祁拒絕逃離,高壽至76歲。】因此原先熱切希望能遷移回興隆庄的鳳山縣官民又拒絕搬遷,只空留一座氣派的石城,從此荒廢。

  道光27年(西元1847年)清廷准將縣治遷回埤頭街(今鳳山市)新城,但延咸豐3年(西元1853年)林拱變亂平定後,文武衙署才正式遷移埤頭街。根據文獻資料推斷舊城城內建物,當時的重要公共建築有:鳳山縣署、典史署、參將署、守備署等;寺廟有興隆寺(觀音亭)、天后宮、慈濟宮、關帝廟、八蜡祠、火神廟、三山國王廟、開漳聖王廟、王爺宮等,其中尤以興隆寺、天后宮香火最為鼎盛。重要街道則有:縣前街(又稱大道公街)、下街仔、南門口街、大街、總爺口街、北門內街等六條,而以縣前街最為繁榮。

  日本統治初期,左營舊城的命運並未有太大的改變,但隨著軍事南進政策的推展,昭和13年(西元1938年)日軍將左營港(原名「萬丹仔港」)建為軍港,且在半屏山挖了山洞設置第六海軍煉油廠,後來才搬遷到現在的後勁。為了保護左營軍港,居制高點位置的舊城及龜山,於昭和15年(西元1940年)時被劃為軍區,將舊城內的左營庄役所、廟宇、舊城教會堂,及居民五十餘戶,全部強制遷出,導致城內文物蕩然無存。

戰後,國民政府還是把舊城的北門、東門及龜山劃為軍用區域,並在城內設置海光三村(現在為眷村文物館)、勝利新村與東自助新村三處眷村(北門內的舊城巷則未以新村命名)。民國74年(西元1985年)819,內政部公告,含東門、南門、北門及城牆、護城濠及北門外之鎮福社及拱辰井為一級古蹟,目前左營舊城的外觀是西元1991年三月修復完工的。

戰後,國民政府還是把舊城的北門、東門及龜山劃為軍用區域,並在城內設置海光三村(現在為眷村文物館)、勝利新村與東自助新村三處眷村(北門內的舊城巷則未以新村命名)。民國74年(西元1985年)819,內政部公告,含東門、南門、北門及城牆、護城濠及北門外之鎮福社及拱辰井為一級古蹟,目前左營舊城的外觀是西元1991年三月修復完工的。

城池規模
  鳳山縣舊城形式左倚龜山,右連蛇山,整座城池大約呈東北-西南走向。
土城時期規模
城周:八百一十丈,城高:一丈三尺,護城河:寬:一丈深:八尺。
現今規模
城周:一千兩百二十四尺(約四公里)
主要建材壁體由打鼓山條砌成,中間則是用三合土來當現在的水泥之公用。
(今壽山)一帶的咾咕石砌成,斗拱則是用來自大陸的花崗石
城門
城門門額共有四處,分別為北門「拱辰門」,南門「啟文門」,東門「鳳儀門」,西門「奠海門」

參考書目
《左營鳳山縣舊城建城180週年導覽手冊》西元2006年,曾光正主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左營蓮池潭觀光導覽手冊》,高雄市政府建設局編印,高雄市政府建設局。
《臺灣歷史全記錄》,戴震宇等著、吳麗雯、賴佩茹主編,遠足文化。

-----------------------------------------

洲仔溼地

  「洲仔」位於蓮池潭,是左營的老聚落之一,左營一號公園計劃用地受到禁建,生活機能建設落後,卻也保存早年務農的舊貌。民國92年由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經營,原先僅有三公頃,現已發展到十公頃,當時提出「水雉返鄉」為訴求。同年底獲得「福特保育暨環保獎」,創造了「打狗傳奇的生態樂章」。

  西元1865年英國博物學家史溫侯(Robert Swinhoe.1836~1877)於高雄大水塘採集到第一筆水雉的紀錄,為台灣水雉正式記錄的開始。民國70年以前,左營為台灣水雉最易發現地區,與彰化全興、屏東林邊、台南官田為水雉的四大棲地。

  洲仔濕地占地10公頃,原本是想要做傳統戲曲中心,但因資源不足而做罷,後來又把它做為故宮博物院南區中心,卻又因為政治因素取消,讓高雄市民得以保有這一塊土地。市政府原本是把它列為左營1號公園預定用地,但因為附近高樓林立,有廠商看中這塊地,想把它興建成大樓,幾番輾轉,被生態團體結合請命保留。

  目前洲仔濕地是以水雉返鄉、復育鴛鴦、復育蝴蝶為主,六年來的復育過程中,有上萬名志工的汗水與笑容,共同打造了這一塊美麗的生態樂園,目前也成為國中小學生一個最自然的生態教室。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版權所有 網站管理:高雄市莒光國小本土教育資源中心 地址:81152高雄市楠梓區後昌路842號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esign:絕點子科技
本站建議使用Microsoft IE 5.5以上,螢幕析度1024 × 768瀏覽 電話:(07)3612078轉120
  資訊安全政策 隱私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