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01.gif (15060 bytes)

a0303.gif (104691 bytes)


鹽埕夕照
         說起「鹽埕區」,如潮來湖往,潮漲潮落,它的興衰史,就像偉人奮鬥的過程般,叫人悲喜交加。
            話說從頭吧,就從「鹽埕」的地名談起。鹽埕區以前稱為鹽埕埔,乃因「鹽埕」(晒鹽的地方)而得名。顧名思義,這一區在還沒發達以前,是晒鹽的地方。二十世紀初期,這兒盡是鹽田和沼澤,放眼望去只白水汪汪白茫茫的一片呢!當時只住了數十戶以晒鹽維生的居民,除靠近鼓岩一帶被稱為鹽埕「埔」外,其餘各地都是泥濘的漁塭、鹽埕、鹹湖及淺水沼澤。

 

雕龍畫鳳的文武聖殿

 

         這麼一塊鹹湖沼澤地,又是如何繁榮起來的呢?遠因是日治時期,市政中心從哈瑪星遷移到鹽埕,市治就設於現在的歷史博物館,稱為「榮町」。近因是大正三年(西元一九一二年),高雄港築港工程全面施工,將港內挖出的泥沙填平鹽埕後,鹽田變為新生地,人口激增,工商急速繁榮,成為高雄市的商業、政治中心,可謂盛況空前。

 

 

 

彩刻細緻的三山國王廟

 

         鹽埕區面積僅一四一.六一公頃,為本市各行政區中最迷你的一區。走一趟座落鹽埕街的「三山國王廟」,及位於通往鼓山陸橋旁的「文武聖殿」,看其廟宇雕龍畫鳳,彩刻細緻,直至今日,依然香火鼎盛,你便不難想像出當初鹽埕區的繁華風貌。

 

 

 

 

昔日顧客川流不息的「崛江」 

           在越戰期間(民國五十三年至五十八年)(西元一九六四∼一九六九年),鹽埕區的七賢三路有高雄市的西門町之稱,位於鹽埕國小附近的「堀江商場」,舶來品充斥,顧客川流不息。可惜就像海水潮漲潮落一樣,隨著市中心的逐漸東移,鹽埕區的人口日漸減少,繁華的景象也逐年褪色。

         不過情況有了「轉機」,民國六十七年(西元一九七八年)國內第一座地下街在舊市政府對面完成了!計有三層,佔地共三萬坪,規模宏偉,不但有百貨、餐飲、服飾、玩具、遊樂設施,尚有電影院,大家都以為它能為鹽埕區再創風光的第二春。可惜盛況只是「曇花一現」,地下街的人潮又日漸稀少,隨著一場無情火的吞噬,與市政府的遷出,「繁華夢」又告破滅。

 


    古色古香的蔡家古厝
         黃昏時分,走訪座落於建國四路建築古色古香佔地百餘坪的蔡家古厝,彷彿正在訴說它百年的歷史,從斑駁的牆垣,你可讀出鹽埕過去的輝煌。

         走在鹽埕這個古老的市區,只見街道兩旁房屋新舊雜陳,鹽埕是不服「老」,它正在向「沒落」挑戰。既能以鹹湖沼澤翻身而起,今歷史博物館、音樂館、工商展示中心均設址於此,必有再重振鹽埕雄風的一天吧?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高雄市國民小學鄉土教材--愛我高雄 回首頁 回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