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的舊河道


     高雄素有「南國港都」的美譽,既稱港都,一定和水有著深厚的淵源。遠在打狗時代,今打狗港(愛河)、前鎮港(前鎮河)、萬丹港(後勁溪)這三大水系,就在高雄這片土地上,編織成一片美麗的水網。

整治後的愛河風光     大家所熟悉的打狗港(愛河),主流發源於高雄縣仁武鄉八卦寮的「草潭埤」,一路蜿蜒穿過市區,猶如閃亮的巨蟒。愛河由於水量充沛,在打狗時代就扮演著「水路」捷運系統的角色,很多帆船在河道上航行無阻,來往輸運貨物;現在的覆鼎金和新莊交界處鼎新橋一帶,舊名「船仔頭」,就是碼頭的意思。

    愛河於古代,名號不少,流經灣仔內段稱「烏魚港仔」;流入大港附近改稱「逮港」;進入三塊厝後叫「三塊厝港」;進到前金、鹽埕交界帶後,又搖身一變成「前金港」;在日治時代則統稱「高雄川」。到了民國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一陣強烈颱風颳走港邊一家「愛河遊船所」下方三字招牌,不巧附近又發生轟動一時的投河殉情案,有記者目睹殘餘招牌不禁靈感大發,就以「愛河」二字大作文章,自此「愛河」二字就取代了「高雄川」。

    萬丹港(後勁溪)是曹公圳和楠梓溪在高雄縣大社鄉匯聚而成,全長二十一公里,橫跨楠梓區及高雄縣仁武、大社二鄉,廣大流域充分灌溉兩岸農作。下游處,水利會設置水閘,除了攔住溪水灌溉左營、楠梓一帶農田外,又在溪流入海口的援中港(灣中港),開闢漁塭二百餘甲,為當地居民帶來大筆財富。如果說土地是人們的聚寶盆,那麼,後勁溪就是支配土地的命運之神。 愛河

    前鎮港(前鎮河)發源於高雄縣九曲堂山區,自鳳山市入境,在沿著高雄市縣交界地帶蜿蜒北上,直到前鎮區臨海橋改向西流注入高雄港;全長約十九公里,經年哺育著前鎮、小港附近農田。
    「水鬼」似乎是前鎮河特產,據說早期臨海橋一帶最為嚴重,後來媽祖在此大發神威,從此不再鬧鬼,後人就管此地叫「媽祖港」。此外在流經左營、新莊段也鬧鬼,甚至大白天也拖人下水,當地知縣聽從道士指點,說服一名囚犯打扮成阿彌陀佛模樣驅鬼,果然奏效,自此這一埤圳,遂名「阿彌陀埤」。但是左營驅鬼後,眾鬼紛紛跑來前鎮區草衙的埤圳避難,使當地天天鬧鬼,遂被稱為「鬼仔宿埤」。當然,這些純屬無稽之談,但是從這些鬼神傳說中,不難體會到先民渡臺拓墾時,那份心靈的空虛與徬徨。後來為了討取吉利,取其諧音改為「規仔壽埤」。
 
  這三條舊河道,長期奉獻心力,以血脈滋潤大高雄,卻曾經都積勞成疾,一身是病;工業廢水與家庭污水,曾使得愛河「臭」名遠播,後勁溪也有「黑龍江」之譏,而前鎮河更被宣判水質已不適合灌溉。所幸近年來,市政府推動的「河川整治計畫」,已逐步使他們從死神手中,再度復活過來。


高雄市國民小學鄉土教材--愛我高雄 回首頁 回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