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與建議


經過四個月多來深入的研究,我們從蒐集資料、實地探查與訪談的過程中,得到許多寶貴的資訊。以下是針對「水與綠的交響曲∼曹公圳再生與水岸花香新高雄」這個專題,所獲得的結論與提出的建議:


(一)曹謹所開闢的曹公圳是灌溉高雄平原的母親之河

「曹公圳」為清道光年間鳳山縣令曹謹奉命開鑿,築成後灌溉範圍廣含整個高雄平原,「看天田」變成了「允水田」,當時的鳳山縣城成為高雄米糧的重要產地,百姓無不感念曹謹的功勞,尊稱他為曹公,許多以曹公為名的地標也因應而生,成為鳳山地方文化的特色。

曹公圳從高屏溪九曲堂引水入源頭,曹公舊圳與新圳穿越高雄縣市,分別注入愛河、鳳山溪(下游稱作前鎮河)和後勁溪,是高雄市三大河川的共同上游,沿岸連結的水文網絡包含內惟埤、蓮池潭、澄清湖、金獅湖等大型埤塘,灌溉流域面積曾達一萬兩千公頃。曹謹所開鑿的曹公圳,的確是一部活生生的高雄平原水利發展史,曹公圳更是一百七十年來灌溉著高雄平原的母親之河。

(二)曹公圳的現況,面臨嚴重的問題。

近年來,由於農業沒落及都市化快速開發,曹公圳逐漸被世人所淡忘,失去它原有的光采。因此,各圳路的支線與分流渠道多面臨消失或填平的命運,昔日灌溉著乾涸田地的偉大水利工程,僅存的渠道卻大多淪落為居民巷弄間令人聞之色變的臭水溝。古圳與埤塘即將匿跡,大幅衝擊了高雄市河川水質改善的機會,以及城市水文風貌的維繫。綜觀目前曹公圳的現況,大致有下列問題值得深思與探討:

1.水圳、埤塘面臨存續危機。
2.法制與管理制度待改進
3.舊有渠道保存的問題
4.管理單位的責任歸屬
5.層出不窮的污染問題
6.傳統水道的清理與維護
7.地區防洪與污水排放過度依賴曹公圳
8.供水量無法持續穩定
9.曹公圳人文歷史的消失

二十一世紀的曹公圳,現在正面臨轉型與再利用的叉路口,以上這些值得正視的問題,考驗著政府和民眾的智慧與決心,希望藉由有效的改善方法,讓曹公圳美麗的風華再度重現!

(三)創造曹公圳流域的新願景─曹公圳再生運動,值得我們重視與付諸行動。

曹公圳所面臨的各項問題,在二十一世紀中,如何因應時代變遷,成功轉型與再利用,實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從2001年開始,就以「城市遺珠」就農業水圳及埤塘的未來提出警訊,希望及早喚起各界對曹公圳的保護行動。2006年又再度發起「曹公圳再生運動」,期盼重現曹公圳風華的議題,能受到政府、民間的更多的重視,我們在蒐集研讀資料並進行與專業人士的訪談之後,對曹公圳未來的保護方向有以下十項的具體建議:

1.提升位階:提升曹公圳位階為河川或運河,進一步設定水質與水量的標準。

2.水量挹注:增加曹公圳穩定供水,維持下游河川全年穩定水位。

3.水質改善:建立各埤塘水質指標,做為公圳飲水量之依據;而下游渠道日積月累
                    的底泥清淤之後,以人工濕地或小型設施即可改善。

4.濕地再造:以生態工程技術改善現有護岸以再現河川生機,並提供民眾親水機
                    會。

5.堤線調整:將曹公圳傳統的 U 型防汛道路改為梯形園道樣式,增加民眾親水機
                    會。

6.復舊新闢:沿線埤塘如檨仔林、七番埤、八卦寮等保護;並在都市計劃中,明
                    定溝渠不可埋入地下或填掉,需保留綠帶。

7.景觀塑造:在不影響水利功能之下,適當復原舊圳道的紅磚、咾咕石堤防特色,
                    並利用灌排分離的高低落差打造水瀑。

8.清查土地:清查曹公圳重要水路地籍圖及相關埤塘土地所有權,最為規劃濕地公
                    園的依據。

9.傳統歷史地景重現:拉近河川與住民間的關係,重現高雄地區人文歷史特色。

10.調整機制:中央政府應儘速將曹公圳的水利系統收歸中央管理,包含高雄縣市政
                      府、農田水利會、環保團體與社區居民應達成共識,一起合作,持續
                      監控曹公圳圳路污染及佔用的問題,讓這條使高雄平原變成米倉的水
                      圳能繼續流傳下去。

 

(四)蛻變中的高雄,正在進行「水與綠的交響曲」。

高雄,曾是一個灰濛濛的工業大城,近日在市府與環保團體的努力下,昔日的灰姑娘逐漸抖掉一身塵埃,換上亮眼的翠綠新裳。實地走訪並記錄,我們探究了高雄致力推動的市政建設,其中包含了水岸風貌、城市綠化、海岸復育、綠色運輸、主題公園及生態廊道等主題,因為這些生態、綠意、文化與藝術的串聯,建構出完善的都市網絡,讓人看出她的蛻變。

(五)濕地深富意義與價值,我們應體認濕地保育的重要

廣義來說,有水、有土、有植物的地方即稱為濕地。濕地伴隨著人類文明成長,使人們從中獲得生存智慧,濕地包含了生態、經濟、景觀、科學研究與休閒遊憩的功能,生產力是一般良田的兩倍半到四倍,人們不僅從中獲益,也提供了地球上最豐沛的生態系。

但因為人類的發展,產生了築堤、造堤、與河川爭路的現象,在土地做高密度的開發之下,整個生態系也破壞掉了!談到濕地復育,往往容易令社會大眾聯想到蚊蟲與髒亂,使得民眾的接受度不高,但其實若我們改換談埤塘保護與蓮花復育,其實濕地的保育是人人可參與的運動。其實,擁有乾淨、清潔及綠意盎然的濕地,是城市居民擁有的基本權利。我們應該認知城市濕地不只屬於所有居民,同時還屬於仰賴濕地為生的所有生物,因為芸芸眾生的關係密不可分,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我們應該體認濕地保育的重要,並付諸實際的行動。

(六)濕地生態廊道的建設,使高雄蛻變成綠與水的美麗之城。

「濕地生態廊道」的推動是近幾年高雄市致力推動的市政建設之ㄧ,它使高雄這座工業大城改頭換面,且重拾了人與自然優質的親水空間。這些城市濕地典範,讓高雄市蛻變為一個水岸花香的美麗之城:

1.援中港濕地─紅樹林復育的海岸型濕地

援中港濕地位於後勁溪與高雄縣市交界的典寶溪之間,本是軍方出租的大片魚塭,現已徵收完成,將發展成濕地公園,面積約30公頃。援中港濕地具有紅樹林生態系、魚蝦蟹貝類幼苗撫育、野生動物棲息三大功能,加上未來保護區或自然公園成立,更能符合休閒、教育、遊憩等需求。

2.高雄大學生態池

高雄大學生態池位於楠梓區高雄大學內,在1998年底動土開工前,原為一望無際的漁塭與農田,是許多候鳥過境的歇息覓食區。由於整地建校過程中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環境,於是初期規劃上就朝生態校園的定位,陸續設置生態池親水空間與生態密林區,目前已構成適合多樣性物種生存之生態環境,吸引不少原生物種回至此地棲息或繁殖。

3.半屏湖濕地─北高雄另一門戶觀景

半屏湖濕地位於半屏山與水泥工廠間,是水泥工廠所開挖的人工濕地湖。除了結合半屏山自然公園作為景觀生態林相改良及野生動物復育區,五座滯洪沉砂池並規劃復育為濕地生態池。預計半屏湖能連接各濕地,串連北、中、南的濕地生態廊道,是深具生物多樣性潛力的濕地園區。

4.洲仔濕地─高雄市生態新樂章

由環保團體催生的洲仔濕地位於蓮池潭旁,是復育型的濕地,因發展「水雉返鄉計畫」榮獲福特保育及環保獎而聞名,是絕佳的生態教學場域。為避免影響生物受到人為的干擾,參觀者需事先預約才能進入,在專人講解下進行觀察。

5.金獅湖

金獅湖原名「大埤」,與獅頭山比鄰而居,因此稱為「金獅湖」,水域及陸域面積約有十四公頃,也是愛河源頭的貯水埤圳之一,雨季時有調節水位的重要功能。金獅湖目前已被定位為著名的觀光風景區。

6.蓮池潭

蓮池潭公園位於高雄市左營東南方,面積約87公頃,經政府規劃為蓮池潭風景區,為高雄市民重要休閒遊憩場所,並為國內外知名的勝景與觀光區。

7.美術館內惟埤濕地─藝術人文、綠水花香兼具的生態濕地

內惟埤濕地位於美術館園區,原面積超過三十公頃,是高雄市最早也最大的埤塘濕地,因美術館的建設而填去大部分的池面,後又重新挖築埤塘,重建內惟埤,現有面積三公頃,是兼具藝術、文化、休閒、觀光與生態的多元文化園區。

8.本和里生態滯洪池濕地─全國首座都市生態型防洪滯洪池

本和里建立在本館埤之上,後在都市重劃時被填平而消失。因原本具有蓄洪功能的埤塘被填平,地勢又低,所以每逢暴雨,容易造成水患。後來又在本館埤之上重新挖掘滯洪池,解決當地居民水患的問題,屬全國首座都市防洪型滯洪池。

9.中都愛河濕地─破堤!再現盎然綠生機

中都濕地位於愛河南側十全路與九如路之間,2006年完工。在建造過程中市府團隊大膽打破防堵河水的水泥垂直護岸,把180 公尺的水泥堤岸破除,將河水引進區內,以生態工程重塑水岸多樣的生態環境,增進了人與河流的親水空間。

10.鹽水港濕地─啟動活化鹽水港溪計畫

鹽水港西位於小港區,長約五公里。在家庭及工業廢水的污染下,原是一條臭水溝。市府在2004年著手鹽水港溪的整治工程,首創將受工業污染的河川結合生態系整治,復育成生態濕地,以再造河川自淨能力。深信在不久的將來「工業區公園化」的目標將可實現。

11.愛河之心「如意湖」─愛之船溯航計畫

「愛河之心─如意湖」的工程位於博愛路與同盟路口,同時也位於愛河中心處,博愛橋將其分為東湖與西湖,預計2007年七月底完工。西湖規劃為迴船區及景觀湖,東湖規劃為生態滯洪池,這裡將成為全國唯一同時結合藍色水陸觀光、滯洪、生態濕地的河川改造典範及熱門遊憩地點,並朝國際級景點方向規劃。

12.九番埤─兼具區域防洪的濕地公園規劃

九番埤位於民族路以東,緊依著中山高速公路,在榮總醫院宿舍旁,是愛河沿岸尚存的少數埤塘之一。昔日面積跨越民族路兩側,但後來因都市開發而被填平,面積減少近一半。處於縣市邊緣的九番埤曾因水質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日後九番埤將會規畫為濕地公園綠地,藉著該濕地公園的開闢,降低該地區區域防洪壓力,期待此埤塘早日誕生。

13.檨仔林埤─十里荷塘計畫

檨子林位於三民區鼎強路底( 文藻後方、高雄縣市交界 ) ,因早期居民在附近種植檨仔樹( 芒果樹 ) 而得名,原為水利灌溉埤塘地,佔地約五公頃,為愛河上游埤塘。預計「十里荷塘」的計畫付諸行動後,能使檨仔林重現美麗原貌,不讓閒置的埤塘反而成為都市之瘤。

(七)打造水岸花香的城市,需要高雄縣市政府共同努力。

高雄市政府近年來整治曹公圳下游河川,期許打造一個水岸花香新高雄,但同時我們也必須將曹公圳上游流域納入高雄地區河川整治的整體規劃中,加強縣市交界處的水文網絡重建,將曹公圳水資源活化再利用。唯有高雄縣市政府共同攜手,一起解決曹公圳所面臨的問題,才能真正打造她的第二個春天,也更能建設一個名符其實的水岸花香新高雄。

(八)我們的願景,希望藉由濕地生態的營造,讓人們重回自然的懷抱。

 

生意盎然的濕地
濕地簡意上來說就是有水有土有植物的生態孕育地,濕地裡有豐富的物種,像是水鳥、昆蟲、蝴蝶等,但是因為近年來人類的大量破壞,建造高樓大廈、與湖爭地等,使得濕地大量消失。濕地在全球面積不到5%,卻提供了25%的生產力,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的保護濕地,也讓許多物種(水雉、紅冠水雞、鴛鴦等)能夠繼續的生活下去。
                                                               (圖、文:伍柏謙)

 

濕地之美

濕地中到處一片綠意盎然,讓人們可以親近自然,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啊!在自然中放鬆心情,拋開一切的煩惱,整理思緒和心情,為明天做好新的準備。我希望,大家在濕地中,可以快快樂樂的,生活在其中,因此小女孩畫得笑笑的,就是以這種心情為藍本喔! 
                                                               (圖、文:李蕎如)

 

重回自然的懷抱

都市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渴望一個能夠放慢腳步,呼吸新鮮空氣的地方。走回大自然,享受幸福生活,以清澈的湖水洗滌心靈,以翠綠的草地淨化靈魂,和自然融為一體,過著神仙似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應該是多數人的夢想吧!希望生活中多一點生意盎然的濕地,讓我們能夠重回自然的懷抱。 (圖、文:吳嘉汶)

 

豐富的濕地生態
我們應該把曹公圳保護成像上圖一樣,生意盎然、野生動物繁多,可以讓野生動物們快樂、開心、自由自在的在曹公圳和濕地間來回飛翔、覓食,也能讓小朋友認識更多的鳥類。(圖、文:戴鈺庭)

 

水鳥的天堂

在這張圖中,畫了很多的水鳥,及周邊的植物。在清澈的湖水中,鳥兒輕輕的打水,優遊自在的游著。植物也長得很茂密。此情景根本就是水鳥們的天堂!我之所以沒有畫遊客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人類的出現,會破壞這張圖的美感。這句話並無惡意,只是希望打造出的是一幅以生態保育為優先目標的圖畫,人類的介入,反而令人擔憂。我希望這幅畫中的情景,能在我們真實生活中出現。這樣水鳥們才能自由自在的生活!(圖、文:陳怡妏)

 

濕地樂園

畫中是人和濕地、生物共處的景象,圖中的兩個小朋友脫離了平時居住的水泥森林,來到了綠意盎然的濕地,就像來到了樂園一樣,玩得不亦樂乎。希望大家有空時能夠多到濕地走走,拋開一切的煩惱,呼吸新鮮空氣,也能夠觀察生態,當然,到了濕地,必須顧慮到生物的棲息,不去干擾牠們,也不要去破壞環境喔!
                                                             (圖、文:李郁柔)

 

風華再現的濕地
希望以後人能與水鳥共存,大眾能夠有愛護水鳥的觀念,與大自然共存互生,讓濕地與城市的關係密不可分,大家也能把濕地裡的生物當作我們之中的一員般照護。在觀察他們的活動時也能遵守賞鳥守則,以不破壞妨礙它們的生活環境為原則,在拍照時也採用自然光,不使用閃光燈。(圖、文:侯姍昀)

 

多功能的濕地
濕地不但孕育了多樣化的生物,更可以提供生物棲息、滯洪、淨化水質、補注地下水、保護海岸,可見濕地的功能之多。如此多功能的濕地,我們真應該好好保護她,不讓她受到破壞,不然一旦濕地消失殆盡,那些功能隨之消失,就是大自然反撲的時候了。
                                                                  (圖、文:李昀柔)

 

(九)世界濕地日宣言~讓我們一起保護我們的地球。

自然環境需要我們共同去維護
我勉勵自己以謙卑的心
來對待這塊土地所有的生命物種
一如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
我願意以更積極踏實的行動
來維護濕地生態的完整
就像守護自己美麗的家園一般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版權所有•高雄市東光國小製作•最佳瀏覽效果1024x768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