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07-1-top.gif)
|
(一)專題研究網站資訊: |
1. 連結到我們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大會網址)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7/dgps/index.htm
2. 連結至我們學校的首頁:高雄市三民區東光國小首頁
3.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 2007年2月26日
4.學校:東光國小
5.縣市:高雄市
6.指導老師:楊宜倫老師、潘昭穎老師、鄭文榤老師
7.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網頁研究計畫:共二十人
8.他們的年紀是:11~12歲
9.專題研究計畫連絡E-mail信箱:bluelover0430@yahoo.com.tw
|
|
|
(二)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
1.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第七類,地方環境議題類
2.「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
曹公圳位於南台灣的高雄平原,是國際學術譽為灌溉規模最高效率的「台灣三大圳」之一。曹公圳以高屏溪為主要的供水來源,其灌溉系統由高雄縣綿延到高雄市區,北至蓮池潭灌溉系統,連結高雄縣市既有的蓮池潭、金獅湖等大型埤塘,構成綿密的水網路,豐富了沿岸居民的物質文化與精神生活,並在村落津渡形成頗具特色的文化景觀。
近來因應社會型態的轉變,曹公圳的珍貴地景與資源隨著農業沒落而逐漸凋零。欲延續先人賦予曹公圳的意義及生命力,我們必須進行曹公圳水岸復育,將曹公圳自古以來扮演的傳統農業資源角色,設法轉變為水環境生態資源。
其中,高雄濕地生態廊道的建設即為曹公圳流域水文網絡重建的重點,範圍包含了美術館濕地、本和里滯洪池、洲仔濕地、愛河中都濕地、鹽水港濕地、半屏湖濕地及援中港濕地等,這些濕地的重建預計將會使曹公圳流域呈現出「水岸花香」的新風貌,成為南台灣高雄都會區新穎且具生活、生態、生命性的親水空間。
|
3. 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
「曹公圳」是一百七十年前鳳山縣令曹謹為解決旱災問題,發動百姓開鑿的水圳;築成後,灌溉範圍廣含整個高雄平原,不但解決了乾旱問題,也使當時的鳳山縣城成為高雄米糧的重要產地。
時至今日,曹公圳除了保有原始的灌溉功能外,也使高雄市從台灣早期的農業社會脫胎換骨,蛻變為工商繁榮的「海洋首都」。
然而,曹公圳受到社會變遷影響,在都市化過程中逐漸沒落了。高雄市政府近年來體認到河川復育的重要,乃開始活用曹公圳水系,整合親水文化、生態、觀光、休閒資源,並推動濕地生態廊道理念,創造水岸花香的嶄新風貌。
究竟,曹公圳目前面臨什麼樣的問題,有什麼解決之道?高雄市政府有哪些美化綠化的新措施?身為小學生的我們又如何從維護濕地生態環境的觀點出發,為這個社會盡一點力?在我們的專題中,都有詳細的介紹與說明喔!
|
4.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
我們學校是以光纖連上網際網路,上傳速度100MB ,下載速度100MB 。而本班教室共有七台電腦,每台電腦都可以經由專線與網際網路連接,並透過伺服器使用各項網路的服務,網路的連線狀況十分地順暢,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電子郵件信箱,它在我們的專題研究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聯絡工具。另外,我們也充分利用了學校電腦教室的連線,透過網路上共用的平台,老師能迅速彙整我們的作業資料,十分方便,也節省了許多時間。
|
|
|
|
我們在小組課的時間利用電腦上網搜尋資料、繕打報告與上傳研究進度。 |
電腦教室的每一台電腦都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網路共用的硬碟更是在彙整資料時,幫了大忙。 |
在網頁製作特訓期間
,鄭老師是我們有困難時,最好的請教對象。 |
|
|
5.我們克服的難題: |
(1)時間的緊迫:
因為我們決定報名時已經是十一月中,比起別的學校,整整晚了二個月的時間,所以在後來的研究過程中顯得格外辛苦。欣慰的是,大家都能共體時艱,每一次的課堂研究、參訪、田野調查與活動學習,大家都積極參與,反思後迅速產出研究日誌與心得。接著,要重新撰寫正式的網頁文稿,寒假還刻意排開原本既定的行程,每天到學校來趕工製作看板,為社區的回饋服務盡一份心力。最後,則是網站架構與內容的填入,其中的辛苦真是難以言喻。終於,我們順利地完成了這項挑戰。
(2) 網站架構的定案不易:
曹公圳這條貫穿高雄平原的母親之河,是我們研究的緣起,因為高雄市府團隊整治曹公圳下游沿岸,建設濕地生態廊道,使市容煥然一新;但比較起來,位於高雄縣的曹公圳上游卻沒有受到同樣的重視,所以我們想反應出必須被人重視的問題。在構思網站架構與呈現內容時,我們討論許久,曹公圳與濕地生態廊道,乍看之下是各自獨立的兩個主題,該如何將它們有邏輯的串連起來?曹公圳的現況又該如何轉換到高雄市的濕地生態廊道呢?經過考量再三,我們決定以曹公圳為研究主軸,因為有了曹公圳,才會有曹公圳下游沿岸的整治行動;而由於曹公圳下游沿岸已經受到高雄市府正視有了初步的成果,更突顯出高雄縣也應該同步努力復育的重要性:從上游水質改善做起,則整治曹公圳就是治本的作法。所以我們從曹公圳的歷史與現況談起,進一步探討曹公圳再生運動與再利用,接著介紹市府團隊各項建設,濕地生態廊道即為其中之ㄧ,最後,呼籲大家應該重視曹公圳上游的復育,才能真正重現曹公圳往日的風華。
(3) 網站內容的統整與呈現:
這次我們的研究主題算是繼2005年「飲水思源─曹謹與曹公圳的故事」的後續研究,主要從曹公圳的現況、所面臨的問題與再生運動談起,進一步介紹高雄市的新市容與濕地生態廊道的建設成果。其中各個部分的資料雖然前人有初步探討,但我們該如何串連這幾個看似獨立的主題,在網站內容的篩選與呈現上,著實考驗了我們資料統整的功力。曹公圳的再生運動是一門學問,所幸藉著專業人士的幫忙,像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鄭溫乾老師、濕地保護聯盟謝宜臻老師,他們的資料提供與接受訪談,使我們漸漸能掌握重點,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另外,同學們相關的繪圖也使我們的網站作品增添了豐富性與活潑性。
(4) 語言溝通的障礙:
由於我們在做田野調查時,部分採訪對象為說閩南語的阿公或阿媽,這對習慣說國語的我們來說,有一點溝通上的障礙,所幸每次採訪我們都攜帶錄音機,全程錄音下來,並仔細聆聽,不會的請教老師或爸媽,再將採訪的稿子做記錄整理,過程中雖然花了不少時間,但這次的探查研究,也等於讓我們紮紮實實的上了一堂鄉土語言的課程。
(5) 外出採訪的交通問題:
由於本研究是由全班同學一起參與進行,本班共有二十六人,田野調查時大家的交通接送,就是一個問題。為了解決這項難題,我們只好在田野調查前,發通知知會家長,並調查可以幫忙載送學生的家長人數。很幸運的,家長們都很熱心,幾輛車子幫忙接送,就解決了交通上的問題。這次我們一共有四次探訪活動,以及世界濕地日當天在洲仔濕地的服務回饋,都是一整天的行程,家長們必須從頭到尾陪孩子一起走過,甚至還在荒郊野外的羊腸小徑刮壞了車子,甚至折斷了天線,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我們都辦到了!
(6) 美工技巧的不足:
學習網頁製作的過程中,美工技巧決定了觀賞者對網站的第一印象。經過近兩年的學習經驗,大家對於網頁製作軟體包括Frontpage、Fireworks及DreamWeaver的操作已經比較熟練,但對於美感的呈現,仍需要加強。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我們再次聘請專業的網頁製作指導老師,來灌輸我們美編排版的正確觀念與技巧,在一連串的網頁製作特訓班之後,我們的美感與設計能力,都提升很多了喔!另外,我們也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Swish軟體設計動畫,做為我們每個主題之下的影片內容,而這些動畫的效果也特別好。
(7)部分照片蒐集不易:
我們第一部分的研究重點在呈現曹公圳現存的問題,與曹公圳再生運動的進行。這部份因為文字資料較艱澀,在田野調查時,也無法一一拍到問題發生當時的照片,所以只好透過專家協助,在謝宜臻老師的允許下,我們引用了她蒐集的圖片,來凸顯曹公圳所面臨的問題。另外,為了怕曹公圳再生運動的內容讀起來太過深硬,老師靈機一動,辦了徵畫比賽,讓大家動動腦來繪製心目中各項再生運動落實後的美好景象,這些精心繪製的的圖片,都是我們的心血結晶。另外,在濕地生態廊道部分,由於一些書上的平面圖原始檔取得不易,所以更在班上同學巧妙的繪製下,詮釋出讓人一目瞭然的圖示,這樣的呈現,讓我們的網站內容更豐富了。
|
|
6.心得感想: |
剛開始進行這項研究時,我們對濕地生態廊道完全沒有概念,而且對於曹公的認識也僅只於學校課程中蜻蜓點水式的學習。但經過這四個月以來的學習成長,我們透過田野調查、實地採訪、資料蒐集、專題研究等過程,從開始的門外漢到最後成果的展現,一步一腳印,著實有了大豐收。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透過田野調查,踏遍了曹公圳流域,對於曹公圳上下游差異甚大的現況有了深刻的感受;而在工務局採訪與實地探查中,深入瞭解市府對曹公圳下游流域的努力成果,這些都使我們印象深刻,也感受到市府團隊的用心規劃,進而更加珍惜愛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感謝所有在研究過程中給予指導與支援的人,為了回饋大家對我們的幫助,在世界濕地日活動當天,我們走入洲仔濕地成為小小解說員,把研究成果做精華的呈現,也將保護濕地的觀念推廣給社會大眾,盡一己之力回饋社會,希望能喚起大家對曹公圳現況的重視與愛惜自然環境的觀念。這幾個月以來的學習,看似辛苦,但我們卻從中獲得了十分難得的學習經驗。
|
|
|
|
田野調查的行前解說,親師生都用心的聆聽。 |
每次田野調查,多虧熱心的家長開車幫忙載送,使我們的研究圓滿完成。 |
與在地居民的訪談,使我們閩南語功力增進不少。 |
|
|
(三)專題研究計畫要素: |
1.你們從事此次「台灣網界博覽會」活動的專題研究計劃是如何與九年一貫
教學與學校本位課程相結合?
九年一貫教學,強調的是課程統整、學校本位與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而我們這次研究正印證了這三項重要目標。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們運用電腦網路與相關書籍做資料蒐集,從閱讀與探究中瞭解曹公圳的歷史與相關資訊;而田野調查讓我們實地探查曹公圳流域,對其現況與下游的濕地生態廊道,有了深入的瞭解。我們運用電腦繪圖技巧,製作一張導覽地圖,透過地圖導覽,深入介紹高雄市的濕地生態廊道,如此將資訊科技與鄉土地理做充分結合,符合了課程統整的精神;而撰寫文稿時語文表達能力更是重要,這種一連串跨領域的學習,正是九年一貫教學精神的所在。
另外,在本位課程方面,曹公圳是流經高雄縣市的母親之河,與高雄人有密切的關係。透過這次研究,我們除了瞭解曹公圳的歷史外,也進一步發現它在時代變遷、社會轉型下急需解決的現況問題。對照曹公圳在高雄縣的起源,同樣位於本校附近,新建設的本和里滯洪池、金獅湖、洲仔濕地等皆成為城市濕地典範,曹公圳上下游的差異讓我們感慨萬千。於是我們將高雄市政府的建設與已完成的濕地生態廊道作一系列介紹,希望透過網頁的呈現,提出具體建議,盼望高雄縣市能一起合作,共同整治曹公圳,讓它的風華再度重現,真正打造一個水岸花香新高雄。這種愛鄉愛土的研究,著實也符合了學校本位課程的精神。
在四個多月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學習資料蒐集、閱讀整理、田野調查、溝通、採訪、撰寫文稿、數位攝影、電腦操作、網頁製作、看板製作、三摺頁文宣與繪圖等能力技巧,這樣的學習,讓我們獲益良多。除此之外,我們也從知識的消費者,成為知識的生產者,走入洲仔濕地導覽解說的服務回饋活動,更肯定了我們研究的價值,活動中口語表達的能力訓練更是我們難得的學習經驗,這些都是亟需培養的能力,我們很幸運的能藉著這次機會,學習到這些帶著走的獨立研究能力。
|
◆你們學到了什麼技巧? |
(1)資料蒐集與整理的技巧 |
四個多月以來,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以網路或書籍尋找資料,並在閱讀整理後,將自己的報告寫出來,是一項很寶貴的學習也是很大的收穫。
|
(2)溝通採訪的技巧: |
在我們的研究中,有許多議題都需要透過採訪得到答案。在進行訪問之前,要事先溝通聯絡,並且先擬定好問題,採訪時要注意禮節,將採訪過程以錄音筆或錄音機錄下來,事後整理逐字稿,這樣的過程,讓我們獲益良多。
|
(3)使用數位相機拍照的技巧: |
田野調查中,我們都會攜帶數位相機,將所見所聞拍攝下來。之前老師曾教過攝影的技巧,透過這次研究我們實地應用,用心蒐集相關圖片,之後將相片傳到電腦中,分類加以整理,最後以photoimpact做影像大小編輯。
|
(4)製作網頁的技巧: |
這次的研究中,網頁製作也是一項重要的學習。我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美工設計能力的培養,也將自己的報告以網頁方式做呈現,並且學會照片的處理編排等,讓我們的網頁製作能力更加提升。
|
(5)口語表達的技巧: |
這次的田野調查,公視記者陪著我們走了一天,班上同學也接受記者的採訪,將自己最真實的聲音透過電視傳達到各個角落。而研究尾聲我們也參與了高雄市政府工務局與台灣濕地保護聯盟所舉辦的「真愛高雄∼世界濕地日」活動。在此活動中,無論是擔任解說員,或者是分發三摺頁的接待人員,每個人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為需要有條理地向民眾展示並解說我們的心血結晶,老師特別為我們展開特訓與排演。這些機會不僅使我們的台風穩健不少,口語表達能力與臨場反應也更上一層樓,成功地使大家關注到曹公圳流域的現況與未來展望。
|
|
|
|
我們運用訪談技巧,得到許多寶貴的知識與經驗。 |
我們也接受公視記者的採訪,侃侃而談對曹公圳再生的期待。 |
透過三摺頁的製作,我們將研究成果做精簡的展現,喚起大家愛惜河川、保護濕地的觀念。
|
|
◆ 你們實習過哪些團隊合作理念?
我們的研究成員平均分散在各個班級,一個星期只有七堂課的時間聚在一起,扣掉上其他課程的時間,能夠一起討論與分享的機會其實不多,雖然如此,我們仍儘可能的分工合作,大家彼此盡責,每個人做好自己份內的事,集合起來就是一份可觀的研究。
尤其,這次的主題研究範圍很廣,在田野調查時走過的地方不計其數,所採訪的稿子也非常多。再加上「世界濕地日」活動的準備,在時間壓力下,如果光靠幾個人,是無法如期完成的,因此我們經由分配讓每個人都有負責的地方,使大家都有機會學習資料的整理與撰寫。寒假假期,大家更是不辭辛勞一起到學校來將網站作品做最後的統整與潤飾,老師再依大家的專長如書寫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繪畫能力、電腦能力等,隨時彈性做人力調度,透過這樣團隊合作的理念,我們終於完成了這份作品。
◆ 你們體會或清楚意識到哪些特定的概念?
在還沒進行這項研究以前,我們透過瀏覽本校學長姐的網站作品,對曹公生平與事蹟有基本的認識,隨後數天的田野調查,踏遍的地方讓我們深深體會到,曹公圳這個滋養著高雄平原將近一百七十年的母親之河,已經在時代變遷與農業式微下逐漸沒落了。昔日灌溉著乾涸土地的偉大水利工程,上游僅存的渠道大多淪為居民巷弄間,令人聞之色變的臭水溝,古圳與埤塘即將匿跡,大幅衝擊了高雄市河川水質改善的機會,以及水文風貌的維繫。所以,要恢復曹公圳以往的風華,必須對曹公圳展開再生的整治運動。
我們針對曹公圳上游的現況與問題,透過資料蒐集與訪談,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法,包括提升位階、水量挹注、水質改善、濕地再造、堤線調整、復舊新闢、景觀塑造、清查土地、地景重現與調整機制等,每項都是勢在必行的行動,希望能獲得相關單位的瞭解與支持。
另外,曹公圳下游的整治成果比起上游,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究竟是哪些新作為與規劃,使得高雄市這座灰濛濛的工業大城抖落一身塵埃,換上翠綠的新裳?而什麼是「濕地」?什麼又是「濕地生態廊道」?市府對「濕地生態廊道」的建設,逐漸交出亮麗的成績單的同時,我們透過資料研讀整理與實地走訪探查,運用地圖導覽的方式,對各個城市濕地典範有了詳盡的介紹。
曹公圳是高雄地區連接三大河川愛河、鳳山溪(下游稱為前鎮河)及後勁溪的源頭,實在是大高雄地區的母親之河。雖然已經著手整治曹公圳的下游,但上游地區若沒有同步積極整治,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透過這次探討,我們深深地體會其中的因果關係。因為曹公圳下游的河川整治,才打造了水岸花香新高雄,而上游流域更待我們納入河川整治與規劃中,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我們想如果沒有這次參與網博的機會,恐怕大家都不會瞭解曹公圳目前的現況與整治的重要,期待透過這次的作品能拋磚引玉,引起大眾的重視,讓我們一起期待百年來孕育高雄生命的曹公圳能重獲新生。
|
|
|
在專業人士的帶領下,我們深入曹公圳流的的每個地方,仔細聆聽曹公圳的歷史與現況。 |
田野調查過程,我們用心做筆記,認真學習。 |
經過這次研究,我們對於曹公圳現況有了深入的瞭解,並期盼它能獲得重生。
|
◆此次的專題研究計劃是怎樣與你們學校或班級的需要相結合?
我們學校的同學,有不少人都住在鳳山,鳳山曹公路上的曹公廟是頗負盛名的,過去大家對於曹公路、曹公廟可能都只聞其名,不懂其義,更別說瞭解曹公圳上游的現況了。另外,因為本校位於北高雄,鄰近本和里滯洪池、金獅湖、洲仔濕地、與蓮池潭等,許多人可能感受到高雄的蛻變,但卻不知道這是高雄市政府「濕地生態廊道」的規劃。透過我們網站的建立,相信可以提供更多人深入瞭解的機會,而且藉由實地走訪所製作的地圖導覽,可進一步看到高雄市政府用心的建設與成果,這樣的一份研究,不只幫助學校社區人士做鄉土的學習,更可讓高雄人體會到高雄真的變了,期望未來變得更好。
◆你們在學校所在的地方上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除了是學習者,經由各種學習學到所需的知識與能力外,我們也是知識的生產者,將透過實地探查的第一手資料,呈現在網頁中供大家做參考。另外,雖然我們只是小學生,但能配合市政府的活動,透過宣傳擔任解說員與接待人員,將研究成果回饋給社會大眾,喚起大家對於曹公圳再生與水岸花香新高雄的認識與瞭解。因此,我們這次在地方上所扮演的角色,應該可說是關心環境、愛惜大地的最佳代言人。
|
|
|
為了配合「真愛高雄∼世界濕地日」的活動,我們製作了十七塊看板,與大家分享我們的研究成果。 |
活動當天,我們盡己所能,用心的解說曹公圳再生的重要與水岸花香新高雄的樣貌。 |
陳菊市長也來聆聽解說,對我們的表現讚譽有加。
|
◆使用網際網路教學與學習是否比傳統方式更有效率?請解釋你們的心得。
透過網際網路的教學與學習,可以讓我們隨時隨地上網搜尋所需要的資料,也可以在網路的世界中,彼此互相討論學習的心得,甚至,經由網路連線,老師可輕易取得大家的研究成果,讓我們的網頁製作更加順利。而透過網路的傳播,世界各地的人都可隨時分享我們的研究成果,改變了過去傳統學習方式封閉的缺點。總之,透過網際網路的教學與學習,大家更能互相合作,運用團隊力量共同完成一個研究,所以網際網路的教學與學習,當然比傳統的學習方式更有效率。
2.請解釋說明貴隊使用了哪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運用項目 |
用 途 |
電視機
投影機
|
1.播放相關影片,使我們對研究有初步的瞭解。
2.播放公視「念念曹公圳」,為我們田野調查過程中的發現與省思,拉開了序幕。
3.在主題式教學時,投影機呈現了各種學習重點。 |
|
採訪時利用它來輔助我們記錄,之後做整理。 |
數位攝影機 |
將我們校外的教學實況及採訪經過拍攝下來。 |
數位相機 |
拍攝網頁製作時所需使用的照片。 |
個人電腦 |
蒐集資料、打字、整理報告、製作網頁等。 |
網際網路 |
利用網路資源,搜尋相關研究資料。 |
電子信箱
網路共用硬碟 |
免除資料從遠處傳送的不便,利用電子信箱及網路共用硬碟溝通及傳送資料。 |
電腦軟體 |
1.Fireworks美工設計軟體,製作網頁底圖與元素
2.DreamweaverMx網頁製作軟體製作網頁。
3.Photoimpact影像處理軟體處理照片與導覽地圖。
4.Word文書處理軟體,撰寫工作日誌及研究報告。
5.FlashMX動畫軟體,製作首頁中的動畫。
6.Swishmax 2.0 ,製作首頁中的動畫。
7.Publisher文書編輯軟體,製作三折頁文宣。
8.非常好色6.0編輯軟體,設計世界濕地日的名牌。
9.IE網頁瀏覽軟體,查詢相關的網路資源。
|
掃描器
|
掃描手繪的地圖以及學生所畫的平面配置圖與願景。 |
影印機 |
將所需的資料影印以供同時多人使用。 |
電 話
|
運用電話與學生、家長、伙伴、學者專家及訪談對象聯繫。 |
書籍、手冊 |
藉由閱讀相關的書籍及手冊,深入了解研究主題。 |
3. 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
「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由於這次研究的內容牽涉到許多面向的知識,所以先備知識的學習與資料的蒐集是很重要的工作。我們為了使研究更臻完善,邀請到許多專業人士來為我們上相關的主題課程,包含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的負責人鄭溫乾先生為我們解說曹公與曹公圳的典故、台灣濕地聯盟謝宜臻老師讓我們瞭解曹公圳現況、高雄鳥會呂學樺老師對我們解說濕地的基本觀念與生態介紹,透過他們專業且豐富的講解,我們再走入實際情境中,更是體驗深刻。
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的負責人鄭溫乾老師擔任我們田野調查的全程解說,鄭老師對鄉土教育的熱情,不但主動提供我們豐富的資訊,還帶領我們走過曹公圳流域的每個地方。此外,我們更請到了濕地聯盟的理事蘇耀廷先生來為我們評估學校濕地環境營造的可能性,雖然因為工程與經費問題就此打住,但我們也藉由他的引介,將服務回饋計畫,配合高雄市政府「真愛高雄∼世界濕地日」的活動中實踐,藉著導覽解說,為社會盡一份心力。最後,我們更利用寒假期間到工務局訪問吳宏謀局長,他們提供許多寶貴的市政資料,也讓我們更加瞭解市府經營高雄的用心。
另外,我們到每一個探查地點時,總是親切的詢問當地的居民是否願意 接受我們的訪問,大家看我們那麼認真的樣子,都非常配合我們,很樂於接受採訪。這個研究能夠順利完成,實在是受到許多人的幫助,從工務局局長、環保團體、專業人士到當地居民,我們傾聽不同立場的不同發聲,無形之中,也訓練了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們也運用電話來約定採訪時間,確定各項資料,並做再三確認與溝通,甚至以e-mail做資訊的交流。總之,這次網博的經驗,真的讓我們學到許多做研究的方法。
|
|
|
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鄭溫乾先生是我們這次研究的顧問,除了一系列的課程之外,每次的田野調查都全程陪同講解。
|
謝宜臻老師特地來為我們上課,藉由她的講解,我們瞭解高雄地區的水文網絡系統。 |
台灣濕地聯盟蘇耀庭理事很熱心地到學校來為我們評估營造濕地的環境,並接受我們的採訪。 |
4. 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在網博的研究過程中,我們經由田野調查,看到一百多年前曹公所開築的曹公圳,深深佩服前人的智慧;而今天看到曹公圳的現況,在時代的變遷、農業式微與工業的發展下,曹公圳流域的許多地方不是失去灌溉功能,就是受到嚴重污染,甚至經過不恰當的治理方式,曹公圳面臨更多嚴重的問題。這點讓我們非常感嘆,為什麼先人留給我們的智慧結晶,我們不知好好愛惜?所幸高雄市政府已經正視這個問題,並有一系列的美化綠化及親水措施,其中建設濕地生態廊道,更讓人感到驕傲與欣慰。只是下游的整治只能治標不能治本,相信只要高雄縣市攜手合作,從上游開始共同整治曹公圳,讓這個舊時的農業資源轉型為生態旅遊及觀光資源,我們必能重拾人、土地、自然與水文的親密關係,也能讓這條綿延一百七十年的河道風華再現。
5.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姓名 |
協助專題研究事項 |
鄭溫乾老師 |
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的鄭老師是我們的研究顧問,提供資料並指導我們進行本次的研究。幾次的田野調查,也都是在他的領軍之下進行,過程中為我們做導覽介紹,這次的專題研究鄭老師功不可沒。 |
謝宜臻老師 |
謝宜臻老師是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的理事,對於曹公圳的現況有深入的研究並提供我們解決的方法,她同時也是洲仔濕地的重要催生者,在她的知識傳授與訪談之下,我們獲益良多。 |
呂學樺老師 |
呂老師任職於高雄鳥會,有豐富的解說經驗,透過了他的教學與田野調查中的解說,使我們對於濕地的生態與觀念,更加清楚瞭解。 |
吳宏謀局長 |
這次工務局吳局長特地撥空接受了我們的採訪,暢談高雄市現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各項建設與生態濕地廊道的願景。 |
彭惠銘處長
王妙珍課長
嚴總工程師
|
這幾位工務局的人員,在我們兩度參訪工務局時,除了為我們做詳盡的解說之外,更提供我們豐富的資料,使我們的網站內容更加充實。 |
蘇耀廷先生 |
蘇先生是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的理事,我們除了邀請他來幫忙評估學校濕地環境營造的可能性之外,他更居中牽線,在「世界濕地日」當天提供了我們一個回饋社會的機會,使我們能藉著解說活動,為社會盡一份心力。此外,他也接受我們的訪談,對於洲仔濕地與半屏湖濕地的現況與未來發展,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
吳育彥先生
張引強先生
曾清家先生 |
三位先生都是洲仔濕地的濕盟志工,他們在我們「世界濕地日」的活動中,從聯繫、場地佈置,到蒞臨現場指導,都使我們備感溫暖。而曾先生更接受我們的採訪,透過他,我們得知了洲仔濕地的原貌與建設經過。他們也很熱心地提供了我們洲仔濕地建設過程中的寶貴照片,實在要好好謝謝他們。 |
楊西湖先生 |
楊西湖先生是居住在後港圳附近的居民,在我們田野調查的時候,很熱心地為我們描述了後港圳早日不受污染的風貌。 |
呂豐榮先生 |
呂豐榮先生是鳥松鄉土地公廟旁的居民,飽受淹水之苦,透過他的描述,我們傾聽了曹公圳上游整治不利的真實聲音。 |
曾榮發先生 |
曾老先生是在援中港濕地預定地土生土長的居民,靠漁塭的漁獲維生,因為政府的土地徵收,我們也訪問了他的看法及心聲。 |
王驥培老師 |
王老師是專業的網頁設計師,在他幾個月的指導下,我們的網頁製作功力大增,美工設計感也比以前進步很多,這次的網頁,就是在他的協助之下才完成的喔! |
公視記者張岱屏
與攝影大哥 |
公視記者在我們田野調查的過程中跟隨了我們一天,將曹公圳現況保存不易的問題呈現給社會大眾,使大家重新體認曹公圳的重要與價值 |
6.專題網頁的智慧財產權說明
我們的專題網頁中所使用到的照片,除了洲仔濕地建設過程與水雉難得的照片,是透過濕盟與曾清家先生提供得來的,以及曹公圳部分現況照片由於時間點難以掌握,由謝宜臻老師與鄭溫乾老師所提供的之外,其他所有的照片與圖片,包括濕地的平面配置圖與操作圖示等,皆是指導老師與學生親自拍攝、用相關軟體處理或繪製掃瞄所得而來,這些部分我們在網頁中都有做說明。另外,在文字稿撰寫上,也是經由訪談及網路、書面上的資料整理後,由學生親自撰寫,老師批閱整理後呈現的。
7. 發現、教訓和驚奇
(1)發現:
透過這次「水與綠的交響曲─曹公圳再生與水岸花香新高雄」的研究,藉由實際探查,我們發現了曹公圳上游面臨的危機,也看到了高雄市政府針對曹公圳下游「生態濕地廊道」的建設與規劃,並藉由採訪,我們也得知曹公圳未來可以繼續努力的方向,可見只要我們有心,就能恢復曹公圳昔日的風采,這點點滴滴的發現,是這次研究最大的收穫。
(2)教訓:
一百多年前古人流傳下來的古圳道,在歲月洪流的摧殘與時代背景的變遷中,原來的灌溉功能逐漸消失,一些埤塘濕地也逐漸受到污染或隱沒,是十分可惜的事。這些「城市遺珠」如何在環保意識抬頭的今日受到保護,是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否則等到曹公圳邁向200年歷史時,若發現圳路都不見了,這將成為永恆的遺憾。
(3)驚奇:
一百七十年前先人的偉大智慧,正慢慢蛻變轉型為兼具文化地景與歷史意義的智慧寶庫,高雄市在曹公圳下游致力推動的各項市政建設,已經展現出海洋首都、陽光城市的健康活力,相信未來若能結合高雄縣曹公圳上游的整治,一定能讓整個大高雄地區擁有更豐富的親水空間與觀光資源,呈現水岸花香的萬種風情。
|
|
|
走過田野荒郊,我們深刻瞭解曹公圳的現況,是最深入的學習課程。 |
在鄭溫乾老師的指導下
,我們瞭解許多曹公圳相關的議題。
|
田野調查的過程雖然辛苦,但卻讓我們獲益良多。 |
![](images/top.png)
參與人員 |
工作事項 |
百分比 |
學生 |
資料蒐集
採訪拍照
學習記錄
報告撰寫
網頁製作 |
55% |
指導老師 |
研究指導
修改報告
攝影拍照
網頁架構
美工編輯 |
25% |
家長 |
交通接送
精神支持
專業指導 |
5% |
專家學者 |
導覽解說
資料提供
專業指導 |
10% |
地方居民 |
提供資料
接受採訪 |
5% |
![](images/top.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