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況調查

近年來,由於農業沒落及都市化快速開發,曹公圳逐漸被世人所淡忘,失去它原有的光采。因此,各圳路的支線與分流渠道多面臨消失或填平的命運,昔日灌溉著乾涸田地的偉大水利工程,僅存的渠道卻大多淪落為居民巷弄間令人聞之色變的臭水溝。古圳與埤塘即將匿跡,大幅衝擊了高雄市河川水質改善的機會,以及城市水文風貌的維繫。

綜觀目前曹公圳的現況,大致有下列問題值得深思與探討:

一、水圳、埤塘面臨存續危機:

曹公圳原為灌溉農田的主要水源,當傳統農業需求消失,水道和埤塘乃面臨存續的危機。隨著社會型態改變,使農業萎縮,灌溉用水需求減少,曹公圳灌溉的農田面積從12000公頃降到5900公頃以下,另一方面又因為都市開發、田地及農地重劃等,許多圳路與埤塘都因此被犧牲填掉了。


二、法制與管理制度待改進

曹公圳在法制和管理上都未被視為河流,僅被當成地方的灌溉溝渠。而整治工程進行時,並未以生態工程技術進行整治,卻持續以縮小段面、三面光、水泥化來處理,這樣的設計與目前強調河川生命力與自然景觀的設計完全背道而馳。


三、舊有渠道保存的問題

都市在開發重劃區作業時,並未重視舊有水利渠道保存問題,不是填土、加蓋,就是變成社區水溝,導致曹公圳水道網路日益崩解,水質惡化。


四、管理單位的責任歸屬

由於農田水利會為半官方組織,無公權力做後盾,以致於濫倒廢棄物與填土佔用水域的情形日益嚴重,使水域池面積大幅減少。

五、層出不窮的污染問題

水塘附近農業和養殖活動所排放出來的農藥、餌料、動物排泄物、家庭生活污水、工廠廢水等污染,嚴重影響水質。

六、傳統水道的清理與維護

狀似小水溝的傳統水道得依賴該區農民維護,定時清理,但因農業沒落,農田多變為工廠或住地的情形下,剩下的零散農地乏人管理。

七、地區防洪與污水排放過度依賴曹公圳

地方政府因徵收污水下水道管線用地困難,往往挪用曹公圳路進行灌排分離渠道設計。依賴曹公圳來改善地區污水排放,雖然減輕曹公圳灌溉用水污染問題,但也造成水量減少,改造過後的圳路往往失去生態和親水功能。

八、供水量無法持續穩定

由於曹公圳被設定為灌溉渠道,農田水利會僅在稻作灌溉季節才抽水供水,非灌溉期則停止供水,進行抽水機的維修以及圳道的維護。一年停灌三個月,在停止供水季節,工廠廢水、社區廢水排入曹公圳,使得污染問題更加嚴重持續存在。

九、曹公圳人文歷史的消失

曹公圳圳路與埤塘的歷史遠溯至明朝,比愛河歷史還要多出一百年,其綿密的水文系統交織出移民者安身立命之所,特別在分支圳的部分,往往是一般人生活的重心。部落居民在河邊擣衣嬉戲、捕魚捉蝦、引水灌溉,在這綿密的水文網絡上建立早期社會的傳統文化。然而可惜的是,由於時代變遷,這些人文歷史卻已不復存在,亟待有計畫的推動與重現。

二十一世紀的曹公圳,現在正面臨轉型與恢復再利用的叉路口,以上這些值得正視的問題,考驗著政府和民眾的智慧與決心,希望藉由有效的改善方法,讓曹公圳美麗的風華再度重現!

 

  心得感想

前人辛苦開鑿出來的曹公圳經過一百多年後,隨著農業沒落,工商業的發達,變成了排放污水的水溝,真是可惜,我們應該改善工廠排放污水的情況,淨化污水,讓曹公圳恢復以前的清澈,並使高雄變成自然的美麗城市。


(照片來源:謝宜臻老師提供)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版權所有•高雄市東光國小製作•最佳瀏覽效果1024x768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