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堤線調整
現存問題:地區防洪和污水排放過度依賴曹公圳水路
由於地方政府徵收污水管線用地困難,往往挪用曹公圳路進行灌排分離渠道設計,依賴曹公圳來改善污水排放,雖然減輕了曹公圳農業灌溉尾水污染問題,但也造成曹公圳水量減少,而失去了生態與親水的功能。
高雄縣過去五年來所進行的曹公圳整治工作,即變相成為地區污水排放及防洪工程,造成下游河川水量不足;且曹公圳斷面縮小,流速隨之加快,增加了民眾親水的困難度。其中左營高鐵站前的曹公圳,如今只剩下道路中間的截面,不但任意改變曹公圳原有的風貌,也使民眾完全沒有親水的空間。
解決方法:圳路堤線調整
改善部分曹公圳渠道過深的問題,結合與鄰近社區公園打通,將防汛道路改為梯形園道樣式,改善U型槽過深造成的景觀衝擊,增加民眾親水的機會,也增加調洪的空間。建議要做各項設施的地方:
-
設置人工濕地和親水公園,以改善曹公圳下游段水質,並做為教育及生態功能。
- 鼎強社區公園旁和曹公圳的檨仔林段打通,調整提線。
- 如果要採取自然護岸設計,必須將重要區域段的防汛道路、埤塘納入所需的土地徵收,縣市政府要依法給予補償費或協調農田水利會協助提供土地資源。
心得感想
我們在田調的時候,發現許多曹公圳的渠道由於是U型槽的設計,造成斷面變小,使得原本具有生態及提供民眾親水的功能相繼消失。如果將渠道的堤岸改善成梯形園道樣式的防汛道路,這樣一來不僅讓水的流速減慢,也提供民眾親水的功能,更拉近人與水之間的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