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地景重現


現存問題:曹公圳人文歷史的消失

曹公圳路與埤塘的歷史遠溯至清朝,其歷史之悠久比愛河還要多出一百多年,特別是分支圳的部份,往往為一般人生活的重心場域。曹公新舊圳計有上百條分支圳道,在日據時期左營一帶,更是形成家家戶戶田邊、門前都有小河的景象。曹公圳與社會百姓的生活關係密切,所以目前曹公圳的水文重建過程也是一種社區歷史空間的再造和社區凝聚力的營造,河川管理機制應再加強社區的參與。



解決方法:曹公圳傳統人文歷史地景重現

可拉近河川與住民之間的關係,重現高雄地區人文歷史特色,恢復蓮池潭「拷潭」、鼓勵社區參與摸蜆、抓魚等活動。在過去農業時代,蓮池潭每年11月至1月會將潭水放乾,曝曬潭底淤泥,農民踩水車,漁民以竹篙擊打水面捕魚,且適逢候鳥遷移,候鳥及白鷺鷥群集於淺灘覓食,成為例行公事。可是約在十多年前市府徵收土地,開放給ㄧ般民眾釣魚之後,就停止拷潭活動,由於民眾不當的放生活動造成外來的魚、龜過度繁殖,底泥缺乏曝曬消毒,導致潭水水質不佳,不利於親水活動。目前在左營護城河的重新打通,是一個曹公圳歷史空間再現的起步,未來應可繼續加強人文活動的推動。

建議利用清理底泥時以拷潭改善水質、讓民眾嘗試親水,未來污染改善後,可進一步舉辦摸蜆、撿蚌、撿菱角、採蓮藕、挖鱔魚、抓泥鰍、紮稻草人等親水活動。而每年10月中旬舉辦「萬年季」時,適逢水利會於10月25日停止灌溉供水,所以恢復拷潭活動可接著「萬年季」來舉辦,更希望未來能與萬年季結合,成為左營地區的年度盛事和地方特色。



心得感想:

隨著時代的變遷,昔日灌溉大高雄平原的母河,已逐漸被世人所淡忘。於是,曹公圳流域漸漸成為乾枯的河道、髒臭的水溝,人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如今,我們希望曹公圳恢復往日的風華,就必須讓以前的景觀再現,「地景重現」正是好方法。舉辦「萬年季」的活動,不但可以展現地方特色,更能讓大家重新重視曾經沒落的曹公圳,真是一舉數得!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版權所有•高雄市東光國小製作•最佳瀏覽效果1024x768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