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日誌


第11頁

◆ 第 221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3 21:38:17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前導頁文案(暫定)
內容:
曹公圳
一百七十年來滋養著高雄平原的母親之河
隨著時代的變遷 農業的式微
而逐漸沒落了
荒廢的水路 污染的河川
曹公圳的命運正面臨重大考驗
(流水聲、曹公圳照片:不受污染的、受污染的)

近年來高雄市政府致力於河川改造
將曹公圳下游沿岸
開闢成生態 休閒的親水空間
曹公圳的風華再度重現
(鳥叫、水聲、輕快的音樂、美綠化後的親水圖片)

究竟高雄市這個工業大城
如何脫胎換骨蛻變為綠與水的美麗之城
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訪高雄的
水岸花香新風情

P.S.以flash依順序淡入淡出方式呈現文字與畫面,最後黑色文字全部不見,只出現紅色大標題∼水岸花香新風情。

思考:
需要加副標嗎?
「曹公圳再生與高雄濕地廊道之巡禮」或其他?

在「鳳山溪」、「曹公圳」「護城河」等資料夾有受污染的曹公圳圖片,可作為網頁呈現的照片。

◆ 第 220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3 17:32:18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工務局採訪 收穫 (青榕)
內容:
一、我想了解的問題
Q : 請問什麼叫做 " 濕地 " ?
Q : 進入濕地有哪些應該注意的事項 ?
Q : 要如何改善 " 水質污染 " 的問題 ?
二、實際問答
Q : 請問什麼叫做 " 濕地 " ?
A : 凡是 " 有水有土有植物 " 即稱為濕地
Q : 進入濕地有哪些應該注意的事項 ?
A : 不可以大聲喧嘩和不可以隨意放生動物以及更不可以亂丟垃圾
Q : 要如何改善 " 水質污染 " 的問題 ?
A : 可以定期做 " 水質檢測 " 或者是去抓這些偷偷排放廢水的工廠以及一些方法都可以
Q:建設濕地廊道時,是否會破壞原生環境?
A:多多少少都會破壞到原生環境。但一定會將破壞程度降低到最少。在開工前,也會做詳盡的調查,才會規劃。而且完工後,也會盡量維護原生環境。
Q:預估建設濕地廊道時,會遭遇到何種困難?
A:一定會遇到困難。因為不論將所有工作做到最完善的地步,施工時,難免也有意外發生。但會努力去克服,並且當作經驗,下次會盡量避免狀況發生。
Q:如何維持生態平衡?
A:不可以隨意放生,因為將破壞復育計畫或是造成生態污染。
Q:如何保護已遭汙染的濕地?
A:大致上,某些濕地也會有志工在內協助。將針對污染的狀況做處理及努力,待一切穩定後,才會開放給民眾參觀。
Q:預計這項工程多久完工?
A:援中港濕地第一期將於明年完工。但其它便要視情況、面積而定,因為經費等等的問題,所以都還不是很確定。
Q:是否遇過河水乾涸的狀況,如果有,如何處理?
A:一般的河水乾涸,便順其自然,屬天候自然現象。但要是濕地乾涸了,就會抽地下水來補充。
Q:目前的高雄濕地是否遭到破壞?
A:有。工程方面的破壞較少,但人為侵犯問題較嚴重。
Q:高雄縣是否參與濕地廊道的工程?
A:並沒有。

三、其他學習與收穫
經由謝老師告訴我們,以前的高雄原本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潟湖,但後來因為人類的開發,把哪個潟湖填平變成了一塊大陸地,但因為原本高雄就是醫快有水的地方,只是後來被泥沙堆積成陸地,因此造成高雄有許多的濕地。
而且上完這堂戶外教學之旅我才發現原來目前,工務局有七個濕地廊道的計劃,有些工程還在進行中,那七個濕地分別是援中港濕地、半屏山濕地、洲仔濕地、美術館濕地、本和里滯洪池濕地、愛河濕地、鹽水港濕地。
四、參觀心得
老實說,剛開始準備出發的時候,我當時的感覺告訴我,這趟工務局之旅肯定會很無趣,無趣的意思是說,這趟戶外教學肯定會一直聽別人講話,然後一直一直的抄一大堆的筆記,害我跟張瑜庭還有葉蔚萱在車上一直猛討論這件事情的說,結果,是我們自己白擔心了一場,因為我聽簡報的時候超認真的耶,因為我覺得那些有關濕地的東西,有好多好多,我以前根本就不知道,聽了之後覺得超好玩的,幸好,我有把我下午的數學課請假請掉,不然我可能就聽不到那麼多好玩有趣的東西了。

↓《大家專注地聽著解說》
◆ 第 219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3 14:06:41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呂老師上課重點整理(育瑋)
內容:
一、時間:95年12月14日
二、地點:資源二班教室
三、記錄者:莊育瑋
四、過程與內容:
為了我們要參加網界博覽會,我們需要補充有關濕地的常識,所以今天鳥松濕地公園的管理員呂學樺老師來幫我們上有關濕地鳥類、植物的課。
原來濕地的植物還有分:
(一) 沉水植物 如:金魚澡、水王孫
(二) 漂浮植物 如:布袋蓮
(三) 浮葉植物 如:睡蓮
(四) 挺水植物 如:荷花
(五) 濕生植物 如:野薑花

而在濕地邊常見的植物還有水稻、巴拉草(禾本科植物) 、李氏禾
莎草科植物則有輪傘莎草、無翅莎草、水毛花、斷節莎草

而鳥類則有小白鷺、夜鷺等
鳥類的四個階段:
雛鳥→幼鳥→亞成鳥→成鳥

↓《多虧呂老師生動活潑的講解,使我們對於濕地的生態又有進一步的暸解》
◆ 第 218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3 12:41:24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專家來幫我們上課囉!
內容:
一、 日期:12月14日
二、 地點:資源二班教室
三、 紀錄者:李昀柔
四、 過程內容:
今天班上請了一位對濕地有研究的老師來幫我們上課,一開始先是介紹什麼是濕地,其定義如下:「無論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水、淡水或鹹水、或二者混合者,由沼澤、泥沼、泥煤地或水域所構成的區域,包括水深在低潮時不超過六公尺之沿海區域。」還介紹了很多水生植物,他們大約分成5種,有浮水型、沉水型、浮葉型、挺水型、濕地型,也介紹了不少濕地常見的鳥類,有白頭翁、小白鷺、夜鷺、綠頭鴨、翠鳥等……,每一種都各有特色,也有自己的一套覓食方式,今天我真是獲益良多。
五、心得感想:
聽老師介紹了很多有關濕地生態的大小事,我覺得濕地真是千變萬化,不但有各種的植物和動物,也有各種不同的類型,更有自己的一套食物鏈,看到老師播放的各種濕地鳥類和植物的照片,又想到前幾天到各個地方看到的那些被污染的濕地,真令人為牠們感到難過,希望高雄的濕地廊道可以幫助他們的復育,而我也會盡力向親友宣導濕地的生態保護,盡我的一己之力。

《↓老師利用課堂結束前幾分鐘,介紹國際網博,並發下調查通知單》
◆ 第 217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3 11:23:42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工務局參訪 問與答(姍昀)
內容:
12/2日星期三,我們去參觀了工務局,裡面的人都很親切。他們引導我們進入會議室聽簡報,簡報中我們了解了各個濕地的特色,如援中港濕地,中都濕地,洲仔濕地等,我也明白了原來一直認為很大的鳥松濕地簡直就是小不點^ ^,看完簡報後(一直很睏,前一天太晚睡覺),聽到老師說可以開始問問題的時候,馬上精神就來了= =我也問了一個問題,Q:請問,建造濕地時最怕遇上什麼困難呢??A:其實困難很多,但是最麻煩的就是人的問題,我們得說服當地居民,建造濕地有什麼好處。
建築師和老師們很親切的回答了問題,很多人都提出問題,雖然有些問題很白目,有些問題重複出現,都讓人感到orz,去一趟工務局,知識又更多,又是滿載而歸的一天,真的很高興^u^


◆ 第 216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3 10:13:57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工務局聽取高雄市生態濕地廊道之遠景(泓緯)
內容:
在12月6日的下午1點半,我們前往高雄市政府參觀我們的目的地:工務局。
我們到了市政府就看到了兩個帶著電擊棒的警衛,他們好像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小孩來市政府,有一點緊張的樣子,不過我想他們應該知道我們並沒有惡意。
走進市政府,我就覺得這根本就是老式公寓的集合體嘛!不過看起來還蠻有趣的於是我就在邊走邊觀賞的心情的走進了工務局,一進到工務局,我就看到到了許多的海報都是在說明高雄以後的願景,像是高雄巨蛋、2009世運在高雄等之類的海報。但是看來看去,就是看不到跟我們這次研究主題有關曹公圳的整治和濕地的海報。再過了一會兒,老師叫我們進去聽簡報,是關於高雄的濕地廊道與愛河的整治,像是高雄有洲仔濕地、本和里滯洪池、半屏湖濕地、援中港濕地、美術館內惟埤等人工濕地。我印象較深的就是愛河,愛河原本是ㄧ個零生命的死亡河川,經過工務局努力的整治,恢復了魚種繁多的景象。簡報結束後,我們開始提出問題,我對人工濕地的規劃及執行上有哪些困難感到有疑問,所以我想請教王課長,王課長親切的回答:「主要是外來種對濕地的侵害,像是:福壽螺、吳郭魚、魚虎、、等,都會對人工濕地的製作造成困難」。
這次參訪工務局使我感覺工務局為了高雄市美好的願景而盡心盡力規劃,但是如果我們沒有配合,再多麼的努力也是沒有用的,所以我們要幫助他們一同彩繪高雄的未來。

◆ 第 215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3 08:39:01  專題研究時數: 69
標題:
鳥會的貴賓蒞臨上課(柏謙)
內容:
一、地點:東光國小資源二班教室
二、時間:95年12月14日(四)
三、記錄者:伍柏謙
四、過程內容:
今天我們資源二班來了一位不可思議、厲害的貴賓,經過鄭老師的介紹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它就是鳥松濕地和其他濕地的「管理員」──呂叔叔,今天呂叔叔主要要說的內容是「濕地的植物及鳥類」,就讓我們一同進入這個奇妙的動植物世界吧!
~濕地方面~
原本濕地是經過拉姆薩公約而定的:「濕地就是泥沼地、沼澤地的水域在退潮時不超過6公尺有水的地方,不管是鹹水或淡水、天然或人為等的因素,就是濕地。」但是這樣跟別人說,就像戳了一大堆廢話一般,所以我們就把它簡化:「濕地就是一年之中,經常保持有水、有土、有植物和動物的地方。」
濕地又有分成1.沿海濕地2.內陸濕地3.人工濕地,1.沿海濕地就是比較靠近海邊的天然濕地;2.內陸濕地就是比較靠近陸地的天然濕地;人工濕地就是有經過人為開發過的濕地。高雄的濕地有:1.援中港濕地2.半屏湖濕地(半屏山腳下)3.洲仔濕地(大約10公頃)4.市立美術館濕地5.本和里滯洪池(以前本和里是一個湖,被填平後會淹水,所以要做一個滯洪池)
~常見的水生植物~
沉水植物(整棵都在水中):金魚藻、水王孫
浮葉植物(葉子在水面上):睡蓮
漂浮植物(整棵植物都在水面上):布袋連、水芙蓉
挺水植物(水深30公分~1公尺之間):荷花、水蠟燭
溼生植物(有時太靠近水邊會死掉):野薑花
禾本科:通常都是平行脈、單子葉植物、莖大部分是圓的
水稻、巴拉草(印度來的)、李氏禾
莎草科:中間是三角形
輪傘莎草、無翅莎草、水毛花、斷節莎草
香蒲(水蠟燭)可以淨化水質、除污力強!
空心菜也能淨化水質,野生的空心菜不能吃,因為會吸收重金屬!
~常見的鳥類~
鳥類就是兩隻腳、身上有羽毛。
綠繡眼是高雄市市鳥
綠繡眼、麻雀和白頭翁是都市三俠
鳥成長四階段:雛鳥→幼鳥→亞成鳥→成鳥
五、心得感想:
今天能學到這麼多東西真的非常的感謝呂老師,如果沒有它的話,我們又會喪失一個好的資源了,謝謝呂老師的用心指導,讓我們學習的更多、學習的更廣,也讓我們能夠更加的認識鳥類及各種濕地的生態。

◆ 第 214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3 00:46:07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工務局參訪全紀錄 (怡妏)
內容:

日期:95年12月6日
地點: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苓雅區四維三路2號5樓
一、在今天的校外教學參觀活動中,我想了解的問題與得到的解答有:
Q1.工務局將如何建設濕地廊道?
Q2.人進入濕地廊道,該注意哪些事項?
Q3.預估建設濕地廊道的過程,將遇到何種困難?
經過實地參訪後,我所得到的答案是:
A1:目前有7個計畫。援中港濕地、半屏湖濕地、洲仔濕地、美術館濕地、本和里滯洪池濕地、愛河中都濕地以及鹽水港濕地。部分已在進行工程。
A2:不可以大聲喧嘩,不將自己飼養的動植物放生,以免造成生態污染,不可以丟垃圾。必須以觀察者的角度來觀察。去之前,也可以先查資料、做功課,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A3:多多少少都會遇到困難。雖然開工前會先做調查及規劃。但一定不能達到做妥善的效果。可是都會努力去克服,而工程面會用工程技術克服。而完工後,也將做最完整的環境維護。

二、其他學習與收穫:
*援中港濕地:50公頃,本是海軍基地,經過雙方討論,決定發展成濕地廊道,目前第一期已在進行中,工程共分三期。
*半屏湖濕地:連接各濕地,若北、中、南的高雄做串連,動植物的生活會更好。
*洲仔濕地:已經開放參觀。去年的「水雉返鄉計畫」,現已完成。
*美術館濕地:整園面積為41公頃,為高雄市最早發展成濕地的地方。
*本和里滯洪池濕地:挖池塘,大雨來時,可存在池中,避免水蔓延,造成水災。
*愛河中都濕地:有眺望台,建自行車道等。
*鹽水港濕地:有孔處用混凝土,做最原始的風貌。
三、參觀心得:
今天了解了濕地廊道,也對濕地有初步的認知。我覺得王課長、顏總工程師及其他為濕地廊道付出的工作團隊都很用心,為了美化濕地,做詳盡的計畫,並且,盡心盡力完成這項工作,我相信,大家的努力可以讓本是「工業城市」的高雄,變得更美!身為高雄人的我們,在未來,一定會感到十分驕傲!

◆ 第 213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2 21:12:19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工務局採訪 問答集(建凱)
內容:
12/6(三)當天下午去參訪工務局,當天在工務局中的一些阿姨和叔叔幫我們把高雄濕地廊道簡單的述說過一遍之後,就由我們開始發問,大家都對於自己不了解的地方提出了疑問,而課長也替我們做了詳細的解說。我所提問的問題回答如下:
Q:請問在進行人工濕地的施工期時會遇到哪些困難?
A:有時候會下雨造成施工不便,所以會盡量在枯水期完工。
當大家都對於自己的疑問得到了解答了之後,我也對於曹公圳及高雄濕地廊道有了簡單的認識了。在一個夕陽斜照的傍晚,大家都帶著一顆意猶未盡的心,踏上了歸途。
記錄者:張建凱

◆ 第 212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2 19:49:53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工務局參訪 其它收穫(嘉汶)
內容:
*其他心得與學習收穫
各個濕地的簡介,
1.援中港濕地:之前是海軍用地,現在政府已經爭取了回來,這裡的工程分成三級,尚未開始開工。
洲仔濕地:之前是為了讓水雉返鄉計畫成功而建造的,屬於復育型濕地,有特別管制,是為了以防裡面的生物受到人為的干擾而有影響。
2.內惟埤濕地:高雄市最早的濕地,面積約41公頃,又稱美術館濕地,位於高雄市西北角的高雄美術館裡面,岸邊有養鴨子。
3.本和里滯洪池:本來是本館埤塘,因為本和里滯洪池是本館埤塘填平後而在建造的,所以才用重本館埤塘的名子改為本和里滯洪池,濕地類型屬於都市防洪型,能令水沉積在此,同時具有防洪的功能。
4.中都濕地:愛河系濕地,有晀望台,濕地類型屬於產業轉型類。
5.鹽水港濕地:本來是一條河,後來被附近的居民給填平了,現在政府們正在努力的恢復這裡的面貌中,而這裡有孔的地方,用混凝土填補。
*心得感想:
其實學到的東西不只有以上的那些而已,工務局的工作人員們除了向我們介紹各種濕地的簡介之外,還替我們補充了很多個東西,真的很開心有這個機會去採訪工務局,我也有訪問很多東西,同學們為了加網界博覽會的積分,也都積極的爭取發表問題的機會,我一共發問了兩個問題,很多同學都很厲害,都發問了3個以上的問題,我想老師會說要加積分,只是為了讓我們發問時勇敢一點,不要有問題卻又不敢提出來!而且我也沒也進去過高雄市政府裡面,進去時,我看到裡面的建設,我覺得裡面很漂亮,那時,發問的桌上有個很特別的麥克風,那個麥克風把聲音放大許多,真的很特別呢∼!

◆ 第 211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2 18:33:00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關於曹公 (郁柔的研究結果)
內容:
曹公生於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的河內省河內縣,本來名叫瑾,後來因提醒自己謹慎,才改為「謹」。
道光十七年(西元1837年),曹謹被調到台灣,擔任鳳山知縣。他先去晉見知府熊一本。當時鳳山盜匪充斥,人民常捱餓,熊一本告訴他:「若要維持治安,必先『足食、弭盜』,人民吃的飽,自然不會有盜匪作亂。」曹謹銘記在心。
有一天,他來到下淡水溪(今高屏溪)畔,看見了豐沛的水資源,興起了修築水圳的想法。當年夏天便召工匠,在九曲堂築堤設閘,參照家鄉的灌溉設施「五龍口」,隔年冬天便完成了「曹公舊圳」,當年是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
道光二十一年(西元1851年)鳳山再度乾旱,於是曹謹便派鄭蘭和鄭宣治另外開圳,完成的「曹公新圳」,這兩條圳便合稱為曹公圳。
曹謹真是偉大,開鑿了曹公圳,到目前都還有工業用途,最難得的是,他是個清廉的官員,從不汙取任何一分公帑,這在當時,應該是少之又少的吧!難怪後人要祭祀他,他的貢獻實在太大了。

◆ 第 210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2 17:08:22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曹公及曹公圳研究心得(瑜庭&郁柔)
內容:
曹公的偉大藉由這麼研究讓我知道,曹公圳原來分布這麼廣大,且都在身邊,以前經過只覺得它只是水溝,直到現在才知道那是曹公留下的圳道,在從前沒有大型工具,只能人工開拓,光憑這些條件就能打造這麼長的圳,真的很厲害,而且圳旁的堤壩每年都要重建一次,又是一件大工程,曹公的貢獻非凡,因為有了這條圳,當時才不會民不聊生,所以這條圳很重要,它不僅是重要的水源,也是個古蹟。(撰寫者:張瑜庭)
經過我們的田調以後,我發現目前曹公圳的支流幾乎都無法見底,不是因為太深,而是太髒了,有時還有垃圾漂在水面上,並發出陣陣惡臭,令人作嘔。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暴殄天物,前人辛辛苦苦開發出的圳道,就這麼浪費了,實在很可惜。如果大家能一起淨化河川,並不再造成污染,我們的生活品質一定能提升許多。(撰寫者:李郁柔)

《↓我們很認真的正在瀏覽學長姐的作品網站!》
◆ 第 209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2 16:04:25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曹公生平(瑜庭)
內容:
曹公原名叫曹瑾,來爲了提醒自己做事謹慎,因此改為曹謹,他出生於河南省河內縣(現在的沁陽市),當時是清朝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曹謹是由母親帶大,因為他的父親在曹謹幼年時就病逝,曹謹20歲時參加鄉試,考了第一名,當時為嘉慶12年,隔年上京考會試卻落榜,曹謹在9年內考了3次都沒考上進士,最後一大挑一等的方式錄取,曾去過河北、山東、福建等地擔任知縣,政績婓然。在道光17年(西元1837年)曹謹來台灣擔任鳳山縣知縣,他來台後去見了熊一本,熊一本告訴曹謹這個地方的人民吃不飽,因此才有強盜,導致治安不好,而解決的方法只有讓人民吃得飽,讓他們能灌溉、能收成,因為鳳山縣境內的田都是「看天田」,所以曹謹謹記在心,當他回鳳山巡視時,他到了九曲塘,看到下淡水溪(現在的高屏溪)的潺潺流水,於是想起家鄉的一個圳,叫做「五龍口」,因此決定開圳。在道光18年(西元1838年)冬天,開圳完工且通水,解決了鳳山縣農田灌溉的問題。道光21年(西元1851年),鳳山又大旱,但此時的曹謹已升為海防同知,於是並命令鄭蘭和鄭宣治從九曲塘到草潭另開大圳,這個新圳花了3年才完工,而此圳稱為「曹公新圳」,而舊的叫「曹公舊圳」,這兩條圳造福了鳳山縣的人民,因為這兩條圳把鳳山的看天田變成了允水田。後來在道光29年(西元1849年)曹公病逝,享年63歲。由於曹公的貢獻,後來的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曹謹,淡水廳的人們爲他設立了德政祠,咸豐10年,鳳山也設立了一天曹公祠,但後來在日治時代,曹公祠被移到現在的曹公路上,民國81年,曹公祠改稱曹公廟,並且將國曆的11月1日為曹公的誕辰。
撰寫者:張瑜庭
◆ 第 208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2 14:52:41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關於曹公圳(育瑋)
內容:
曹謹是河南省境內河內鄉人,西元1837年被調到台灣,擔任鳳山縣的知縣。他剛到任的時候,就遇到鳳山縣乾旱,使得農民收成欠佳;因此盜賊四處搶奪百姓的財物,導致民不聊生。他四處訪察民情,發現下淡水溪(現今高屏溪)的水量豐沛,便在此建了曹公圳,曹公圳這個名字為後來知府熊一本知道後,封這個圳的名字,同時也紀念了曹謹這個好官,雖然在這之前附近居民非常的反對,但在與居民溝通後,這套灌溉系統便順利建好。後來曹謹上任淡水廳的海防同知,得知曹公圳的水量不夠後,便派鄭蘭和鄭宣治再建一圳,把舊圳命名曹公舊圳,新圳命名為曹公新圳。後來人們為了感念他,便在鳳山市的鳳儀書院建祠紀念他,命名曹公祠。日治時期,因曹公祠年久失修,所以拆遷重建,現在稱曹公廟,如今,每逢國歷11月1日,地方人士都會舉行隆重祭典,來紀念這位功在高雄的縣令-------曹謹。
撰寫者:莊育瑋
《↓奮力撰寫我們的研究報告呢!》
◆ 第 207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2 13:18:31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關於曹公圳 (怡妏)
內容:
曹公圳為清代台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對南台灣的發展更為深遠。當時,曹公由於知府熊一本告訴他:現在治安很亂,要解決必先解決水利問題。曹公聽了之後,在那年夏天變建造水圳,花了不到兩年的時間變完成了。那時,居民以壞風水為由,拒絕開挖,但在聽到興建曹公圳的好處後,才答應全民開工。而曹公也常參與工程,深得民心。在道光20年,鳳山地區又發生大旱災,因此另闢新圳。因兩圳灌溉面積都是5個里,因此舊圳便稱「五里舊圳」,新圳稱「五里新圳」。通稱「曹公圳」。近年來,曹公圳受到污染,而許多埤塘因為都市開發而消失了。因此,在未來,將營造曹公圳的水文風貌,使高雄自然公園中的埤塘生命能重新復甦,恢復高雄的水文風情,是政府應當努力的方向。
*心得感想:
我覺得曹公真的很偉大,因為他不但清廉,更能了解人民的貧苦,實在是位好官。曹公圳的興建,更使南台灣的民生較富裕,而且,讓農業蓬勃的發展。況且,他到淡水廳擔任同知時,同樣也使淡水文風興盛,可見曹公真能了解當地的需求,並努力解決,還發展當地的風俗,真了不起!他的作為令我相當佩服。雖然曹光已逝,但清廉的形象卻已深植民心。但是,現在的曹公圳已被嚴重污染,要是曹公在天之靈知道了,一定十分痛心。所以,我希望政府能盡快解決曹公圳的污染問題,讓高雄能有更美麗的面貌。
記錄者:陳怡妏
《↓楊老師為我們講解這次上課的主要內容》
◆ 第 206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2 12:11:40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關於曹公(育瑋)
內容:
曹公(曹謹)出生於清朝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為河南省河內縣(就是現在的沁陽市)人,曹謹原名曹瑾,中年後為了提醒自己做事要謹慎,才把瑾改為謹。曹謹的父親在曹謹幼年時便逝世,因此曹謹由母親撫養長大。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曹謹參加河南省境內鄉試,中了丁卯科解元(鄉試中的第一名、榜首)。隔年(西元1809年)他上京會試,結果落榜,九年內考了三次會試,但都沒有考上進士。後來主考官再沒考中進士的舉人當中,以大挑一等的方式錄取了曹謹,派任知縣,曾到過河北、山東、福建等地,他因勤政愛民,政績是越做越。道光十七年(西元1837年),曹謹被調到台灣,上任鳳山縣知縣。曹謹被調到台灣後,先晉見了知府熊一本,熊一本告訴他:要治理地方,必先處理水利問題,因為鳳山縣境內的田地大部分是看天田,只要有下雨收成就好,百姓不必挨餓;但如不下雨,糧食收成就不好,百姓只能落得當強盜。曹謹當下便把這番話謹記在心。曹謹回到縣城,當下便立刻開始巡視田畝,他到了九曲塘,看到下淡水溪(現今高屏溪)的潺潺流水後,便決定要開圳。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冬天,開圳完工通水,解決了鳳山縣農田灌溉的問題。在開圳期間,曹謹也加強了鳳山縣城的防禦工事,他不但增建了六座城樓,還築了六座炮臺鞏固。開圳引水、築炮臺等都完工後,曹謹才將成果呈報知府熊一本,知府大受感動,不但大大嘉許曹謹,更將曹謹所建成的圳命名為曹公圳。道光二十一(西元1841年),鳳山又大旱,但因曹謹已升官,所以派了鄭蘭和鄭宣治到了鳳山再建了曹公新圳。後來鳳山縣民為紀念他,幫他建了曹公祠(現今曹公廟),每年十一月一日,地方人士都會舉行隆重祭典,來紀念這位功在高雄的縣令。
撰寫者:莊育瑋
↓《嗯…接下來該怎麼寫呢?》
◆ 第 205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2 08:02:57  專題研究時數: 69
標題:
第一次小組課程 探討曹瑾與曹公圳的故事
內容:

第一次配合網博的小組課程,我們讓學生瀏覽學長姐之前參賽得獎的網站,並對曹謹與曹公圳做深入的暸解,完成學習單。總共有厚厚的三大張唷!每個人只能用自己的話重新詮釋。
◆ 第 204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2 01:59:15  專題研究時數: 10
標題:
田野調查心得 (青榕)
內容:
田野調查之旅全部都結束了,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一想到不用每天在這麼累,覺得很開心,但是只要一想到,從今以後,就會在有一些有關曹公圳的戶外教學,心裡就莫名湧出一些失落感。
這些日子以來,不知道我們與老師們花的心血有多少,無法計算,也無法測量,因為實在太多太多了。在這幾次的田野調查中,酸甜苦辣鹹和厭攤瘋垮,風吹日曬和雨淋我們更是嚐盡了千百萬次,但是,我們只要一想到將來,有可能得名的希望,在累也沒關係。
這些日子來,戶外教學之旅讓我跟別組的組員,例如:怡紋還有嘉汶他們都比較熟了一點,應該可以說,已經從3分熟變成8分熟了吧(!!笑!!)這也是我參加田野調查以來,覺得滿高興的事情。就像現在,陳怡紋跟張瑜庭竟然變成了夫妻!!而我跟葉蔚萱也因為被他們兩個激了一下,變成了夫妻!!(自己也覺得很好笑...)哈哈!!
這幾次的戶外活動當中,很累,我知道,累是因為我們一直在戶外活動,也讓我在這次的活動當中感冒了一次,不過,我們用累換來的東西,是榮譽,是曹公圳的將來,犧牲一次,有何妨呢??
↓《大家專心聽講的精神仍然會秉持到最後!!》
◆ 第 203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2 00:57:08  專題研究時數: 10
標題:
第四次田野調查心得 (怡妏)
內容:
一、 日期:2006/12/17
二、 地點:資源二班
三、 記錄者:陳怡妏
四、 過程內容:
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的田野調查,也是我們應該要最拼的一次田調,因為前幾次田調有記者跟拍而拖延了時間,再加上昨天下雨而臨時提早結束田野調查,我們都不知道一我們的能力可不可以把剩下的點都跑完,或許太陽也想要助我們一臂之力,所以大大發出了耀眼的光芒,讓我們暫時不必顧慮天氣的問題。今天的行程一個比一個還要重要,我們的足跡橫跨了南高雄及北高雄,厲害吧!從鳳山溪的同儀門、媽祖港橋(位於小港區)、太平國小前的曹公圳圳道、鹽水港濕地,到北區的後勁溪、援中港濕地、真愛碼頭、本和里滯洪池。一開始,我們到了同儀門,發現了一個小小的廟,仔細一瞧,原來是土地公在這裡保佑大家呀!接著來到了媽祖港橋,水質良好,風景優美,讓人賞心悅目!太平國小前面的曹公圳圳道也讓我們研究了好一陣子,還進入太平國小內參觀一番,那裡有個小水池,我們依呂老師教過的水準來評論這個水池,發現這是一個小型濕地呢!大家在那休息一番後,便又上路了。今天的午餐讓大家讚不絕口,或許老師想要慰勞大家的辛苦,讓我們吃---牛排耶!一群人快樂的吃吃喝喝,也不忘感謝老師,我們在吃飽喝足之後又繼續我們未跑完的行程。下午我們到了後勁溪,這是一條經過整治的河川,所以不會像前鎮河那樣的髒臭。而援中港濕地及出海口都讓我們讚嘆不已,我們看到了小白鷺等等的鳥類,陽光把金粉灑在海洋上,使海面上金光閃閃,如鑽石般耀眼,讓我大開眼界。上車之後我們特別興奮,因為我們即將到愛河的真愛碼頭搭乘鼎鼎有名的愛之船,在等待班次時,楊老師告訴我們,今天坐完愛之船要寫心得兩百字左右,可以寫風景、解說員的介紹以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等等,我一一將這些記下來,打算寫出一篇很不錯的文章。搭上船之後,涼涼的海風迎面吹來,特別舒服,我將沿路的美景都拍下來,留作紀念。一路上我們嘰嘰喳喳的談天,也不忘錄音寫報告。離去之前,我回頭望了望美麗的愛河,希望她永遠保持這樣的美麗風華。
由於我們搭完船之後還沒天黑,因此我們決定到最後一個點---本和里滯洪池。夕陽的餘暉照映在池邊,路燈的光線也這在草地上,遠處有一群人在打籃球,近處則有一些家庭在這裡遊憩,嗯!真是溫馨。我們帶著這樣溫馨的氣氛回到學校,結束了四天的田野調查,除了洲仔濕地需要補景之外,接下來就是要將各點的資料統整,並進行人物專訪。坐上媽媽的車之後,我細細回想這四天下來的點點滴滴,有疲累、開心、忙碌及溫馨,同時也有不少的收穫,我為自己期許,希望接下來資料產出的階段能順順利利。
↓《大家露出滿足的表情,牛排真的很好吃!》
◆ 第 202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1 23:56:44  專題研究時數: 10
標題:
田調有感 (亮丞)
內容:
其實這次的野外調查一開始我以為是老師帶我們到校外訪問當地的居民,但出乎我意料之外,走過這幾次的田調之後,我倒覺得比較像是戶外教學。雖然四天的行程我只能參加三天,但就我所參加的三次田調,我也將三天的心得與過程整理如下:
第一天我們全部都集中在有關曹公圳的地方,像曹公廟、曹公舊圳和曹公新圳的灌溉流域,而且還有一位記者和公視的攝影團來和我們一起跑來跑去,也有些人喜歡搶鏡頭。
第三天我們去洲仔濕地,但我們沒有事先預約,所以不能進入濕地,只能在外面看裡面的風景和特色。隨後我們又去了半屏湖濕地,因為半屏湖設計較沒有親水的空間,所以我們是從高處往下俯視,而且那裡也有許多告示牌,讓人ㄧ目了然的簡介和形成原因。此外,我覺得那裡的生態非常豐富,我們看到了許多的鳥類和植物。
午餐後我們到了八涳橋,發現他們在施工而且那時有下點小雨,接著又到曹公新圳,我聽鄭爸爸說那裡的水質已經不像以前一樣的乾淨,已經變成了臭水溝了,讓我們不禁感到失望。我們最後到了海岸複育,那裡鄭爸爸告訴我們它們的歷史,但因為雨下的太大了所以我們就不去獅龍溪、後勁溪和援中港濕地沒去,將既有的行程延後到第四天。
↓《大家正在認真的專心聽鄭爸爸解說》
◆ 第 201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1 22:54:17  專題研究時數: 10
標題:
第四次田調【本和里滯洪池】研究日誌 (秉宣)
內容:
一、時間:12/17(日)
二、地點:本和里制洪池
三、記錄者:宋秉宣
四、過程內容:
以後高雄市包括八卦寮那一帶都一定會淹水的,唯一的捕救方法就是找一大片供水的土地作成像現在這樣的設施(滯洪池)它等於說在沒有豪雨的時候把水放空,做成橫田的那種濕地的感覺,讓民眾可以在這個池裡面做很多的活動,包括現在都可以走到岸邊去觀察池裡生態的景象,等到洪水的時候,這裡都會淹滿,作為一個短暫的、附近的一個排水的大型設施,水能夠先進來這裡存放,減少附近區域淹水的危機,同時,進來的水很快的把它排出去,來緩衝豪雨、洪水的災害,等到一個這樣的滯洪池完成後,將來如果有一個大豪雨的話,則上游沖下來的泥水不會一下子就衝到我們家裡面,會先淤積在這裡,而這裡就有一個準備作排洪的設施,上游的水慢慢的進來,就從這邊慢慢的出去,多一個緩衝的時間,就變成說,以後這裡有豪雨的積水,會因為這裡有一個滯洪池而的到一個緩衝的機會,同時,這個滯洪池還有很多的作用,譬如說像現在就有一個親水的設施,又加上人工的抽水,這裡也可能會變成有個溪流或是瀑布的感覺了,有了這樣的設施,就跟一般的公園不太一樣,因為它是一個滯洪和濕地的景觀,又一般的濕地是水平的,而這個濕地卻是凹下去的(因為他要做洩洪的功能),再這樣一個設施裡面,也算是一個新的水災的補救辦法(都會區裡)。
五、心得感想:
我覺得這樣一個設施對於像每天忙忙碌碌的上班族是個很好的休閒去處,設置這個滯洪池可說是一舉數得,一方面解決了豪雨帶來的淹水,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市民休閒活動的去處,而且這個滯洪池不像一般的濕地一樣是個平面的,只能看到進處的景觀而已,在這個滯洪池裡面,你站在最高處就可以觀察到他整個池的景象,是個非常不錯的地方,希望以後市區能多多興建這種濕地吧!
↓《本和里滯洪池在夏季時爲本和里的人們解決了淹水這個心頭大患》
◆ 第 200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1 21:30:49  專題研究時數: 10
標題:
第三次田調【內惟埤】研究日誌 (秉宣)
內容:
一、時間:12/16(六)
二、地點:內惟埤濕地
三、記錄者:宋秉宣
四、逐字稿內容:
我們已經做了半屏湖、原生植物園、再來我們會經過蓮池潭,下面剛好就是一個舊城(東門,同儀門),而曹公圳的幹線會來到這裡(內惟埤),原來的內惟埤是個天然的埤塘,後來因為蓋了美術館,所以把部分的埤塘給填土了,有的部份則是做成人工的生態池,而整個景觀已經慢慢恢復自然的狀態,所以很多人就會來這邊做些親水的活動,配合這個高雄美術館,就可以帶動這個地方的生態、教育等的活動,而這個池裡面就有很多的魚,岸邊有很多的鵝,這些全都是放生的,所以內惟埤在整個北高雄的灌溉埤塘是非常重要的喔!(有金獅湖、蓮池潭、洲仔濕地、內惟埤)。
五、心得感想:
我覺得內惟埤是個不錯的休閒去處,因為水質也滿乾淨的,而且那邊的水舞很不錯,那邊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潮,真的推薦親水活動的去處。可惜的是,現在那邊已經不是完全的天然濕地了,部分的濕地已經配高雄美館給佔去了,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選擇內惟埤為優先考量,畢竟美術館又不是那邊才能蓋的,這大概算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吧!因為我們當天的天氣不算很好,所以沒有久留,無法欣賞到美麗的風景,以後有機會的話,當然也可以請爸爸媽媽帶我們來喔!
↓《內惟埤的風景真是優美》
◆ 第 199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1 20:29:38  專題研究時數: 10
標題:
第三次田調【原生植物園】
內容:
一、日期:12/16(六)
二、地點:原生植物園
三、記錄者:龔士瑋
四、過程與內容:
原生植物園旁邊的水溝就是曹公圳的圳道,原生植物園園內的植物有70%是台灣原生種,但有一些是為了當捷運的行道樹而暫時放著的外來種。園區有海岸區、丘陵區和平地區等等。工務局在規劃公園十大多會規劃成主題公園,如四維香花公園及三民區的三民公園。獨角仙會吸光臘樹的樹汁,苦楝可以當中藥。大安水簑衣在林下因為陽光不足就不會開花。荸薺:莎草科的特例!莖是圓形的!荸薺有甜荸薺,是煮菜用的,有地下莖,荸薺怎麼也挖不出地下莖。
五:心得感想:
原生植物園的植物種類真多,我去的時候就覺得這裡的生態是非常豐富的!一開始大家在看的時候心情都非常的好,但沒想到天空竟然下起雨來了,我們大家就只好等雨停了再出發,浪費了不少時間。但是我們還是在呂老師的帶領下看了很多植物,對原生植物園有更深刻的了解!
↓《在去過原生植物園後我們都能想像福爾摩沙當時的情景了》
◆ 第 198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1 19:18:27  專題研究時數: 10
標題:
第三次田野調查 心得(怡妏)
內容:
一、日期:2006/12/16(六)
二、地點:資源二班
三、紀錄者:陳怡妏
四、過程內容:
今天是我們第三次的田野調查,經過了一個禮拜的養精蓄銳,在加上上禮拜的經驗,讓我更有精神了!今天我們請到了高雄市鳥會,也就是禮拜四曾為我們上濕地的鳥類及植物課程的呂學樺老師,大家一看到呂老師,都親切的和他打招呼呢!等到大家都到齊之後,我們便各自坐上家長的車,出發囉!因為呂老師是為大家講解濕地的自然生態,而且他的時間並不是很多,所以我們必須趁他和大家一同跑行程時,將重點濕地都走一趟,包括洲仔濕地、半屏湖濕地、原生植物園、鹽水港濕地、內惟埤濕地。在原生植物園的時候,下起了毛毛雨,大家紛紛到可以避雨的地方休息,雨卻越下越大,又濕又冷的天氣讓我受不了,只好穿上同學的大衣暫時保暖,並且拿出準備好的雨傘,讓自己舒服一些。大家都把雨具拿了出來,開始在雨中奮戰,一邊聽著呂老師的解說,一邊照相,還得請同學幫忙碌中的我拿一下雨傘,我才能順利的將重點記錄下來。我們在原生植物園看了好多的植物,也把禮拜四呂老師介紹的植物全都看過了實體,收穫頗多。我們到洲仔濕地時,因為洲仔是有管制的濕地,在特定的時間才會開放參觀,因此我們還需要再找個機會來參觀,不過隔著鐵絲網,我還是可以隱約看到內部的情況,而詳細的部份就得等下次再說囉!半屏湖濕地風光明媚,大家還看到了一些的水鳥,雖然之前這裡有工廠排放一些污水而污染了環境,但呂老師覺得,現在的政府十分積極在保育這些濕地,至少比台北好,政府至少有心在做了,所以呂老師感到欣慰,我們聽了也都點點頭,贊同老師的說法。之後我們到了內惟埤濕地,之前這裡為了蓋美術館,因而填補,現在挖了一些回來,也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現在這裡已經慢慢恢復自然的生態,所以很多人會來這裡休憩喔!下午我們到了左營護城河等地參觀,但天公不作美,雨越下越大,我們都成了落湯雞,被迫在三點半時就回到學校,老師都很憂心,怕明天無法將全部的行程跑完,不過因為下雨的關係,我們才得以休息呀!希望大家好好利用今天晚上的時間來休息,這樣明天才可以恢復生龍活虎的模樣,同時也要注意保暖,千萬不要感冒了!而我衷心希望太陽能夠在明天露出燦爛的笑容,讓我們明天的行程更順利!
↓《咦?你發現什麼了嗎?》
◆ 第 197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01 18:17:11  專題研究時數: 10
標題:
第四次田調【東福橋】研究日誌 (嘉汶)
內容:
一、日期:12/17(日)
二、地點:東福橋
三、記錄者:吳嘉汶
四、過程與內容:
第一站:東福橋
東福橋這裡建於道光21年(西元1841年)鳳山縣西岸有鳳山新城,而平成砲台就是位於鳳山新城。而鳳山溪以前教做東門溪,因為東福橋位於東門這邊,鳳山城以前有五個城門,其中一個就是位於東福橋這裡的同儀門,這個地方已經現代化了,東福橋只可以稱上是一個殘跡,而東福橋下的那條溪會髒髒的是因為這裡的溪水還参雜著從人每那邊排下來的汙水,而鳳山的鳳山溪除了有灌溉功能之外,也具備灌溉農田的功能,主要是因為護城河本身也就是一個灌溉渠道!現在算是個天然河川,鳳山溪也可以說是前鎮河上游,只是因為鳳山溪的部分在高雄縣、前鎮河的部分在高雄市,所以命名上會有一點點的差異而已∼
五、心得感想:
這裡的這一條溪真的不乾淨呢,虧這裡的東福橋見的很漂亮的說!來這裡的時候很特別,因為這裡的這個門還可以騎摩托車經過呢∼我記得之前呀我在恆春看到的城門都是要用走的,雖然我沒有走過啦∼我們還有看到這裡有一間福德祠,我們也有進去裡面拜拜唷!希望土地公也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在這次網界博覽會的比聲中得名!而且這一站其實我們自由的時間還蠻多的,有一點點可惜的就是我本來又去看一下那邊的碑文時,沒想到馬上就要啟程到下一站了,只好用筆記記一下開頭,然後跟著他們一同前往下一個點囉!加油!
↓《這是位於鳳山新城旁的東福橋唷。》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版權所有•高雄市東光國小製作•最佳瀏覽效果1024x768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