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71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30
18:41:00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四次田調【後勁溪】逐字稿(秉宣) |
內容: |
一、 日期:12/17(日)
二、 地點:後勁溪
三、 記錄者:宋秉宣
四、 逐字稿內容:
我們現在來到這裡給大家做一個對照,這裡是屬於楠梓制水門,在這裡可以看到上游跟下游,那上游的地方現在是屬於旱地,水位已經到了河床的最低地方了,不超過50公分,兩邊河面的跨距,大約有150公尺以上,有白及羚,有白鷺鷥,因為現在是枯水期,所以岸邊的景觀少了水,看起來比較枯燥,髒的東西的裸露出來了,在上游的地方,房子都已經蓋滿了,下游往這邊看,後勁溪本身來講,河道已相當的寬了,這裡可以把它做成親水的動作,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這是後勁溪的制水門》
|
|
◆ 第 170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30
17:36:53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四次田調【本和里制洪池】研究日誌(柏謙) |
內容: |
1217第四次田調 本和里滯洪池
一、 時間:12/17(日)
二、 地點:本和里滯洪池
三、 紀錄者:伍柏謙
四、 過程內容:
12/17第四次田調的最後一個行程就是去本和里滯洪池,之前謝宜蓁老師為我們上課時就一再的強調說以後高雄縣八卦寮那一帶一定會淹水,唯一補救的辦法就是找一片公有的土地,做成像現在這裡的滯洪池一樣的設施,在豪雨的時候把水放空,做成像是很淺濕地的感覺,讓民眾在整個池塘可以做很多的活動,包括現在都可以到最底下的岸邊觀賞水中的生態;但是當洪水來的時候,就可以把附近的洪水短暫的先排進來存放,減少這邊馬上淹水的問題,同時,進來的水再想辦法排出去,可以緩衝豪雨洪水的災害。等這樣的一個滯洪池完工後,將來如果有大豪雨時,變成上游衝下來的雨水不會馬上就淹到我們家裡去,而是會先存放到這邊。這邊馬上準備做排洪的設施,上游的水慢慢進來,這裡再慢慢的排出去,多一個緩衝的時間。以後這邊豪雨的積水會因為有滯洪池,讓低漥的地區不會馬上有淹水的現象。同時,這個滯洪池也有其他的作用,像是可以變成一個立體的親水設施,再加上人工抽水,這邊也可以成為小型的溪流、瀑布,跟一般的公園不太一樣,這邊以水岸的濕地景觀為主,一般濕地是水平的,這裡是凹下去的,因為它有滯洪的功能。這樣的設施也算是一個新的減除水災的辦法。
五、 心得感想:
我覺得這裡很有層次感很美麗,而且這裡有很多人會來做參觀等工作,所以我覺得這個滯洪池是做對了,它不但可以防洪,還可以使人類常常來這裡接觸花草自然,以後要常去這地方。
↓《美麗的本和里滯洪池是大家休閒的好去處》
|
|
◆ 第 169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30
16:29:39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四次田調【後勁溪出口】田調重點總整理(柏謙) |
內容: |
一、 時間:12/17(日)
二、 地點:後勁溪出海口(援中港濕地)
三、 紀錄者:伍柏謙
四、重點整理:
此次四天的田野調查重點分成兩部分:
1.曹公圳的水系: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做得濕地廊道,裡面分成淡水和鹹水(河口),淡水是灌溉水圳流下來的水;河口有鹹水的水質,再河、海口可做成像珍愛碼頭、愛河航道口以往上溯源。
將來做網站時可把它分成幾個重點,1.水圳和高雄平原的關係
2.四大水系從前鎮河、鳳山溪、愛河和後勁溪做資料整理,以高雄市做好得水岸花香的一些景觀來跟高雄縣正在做,或還沒做的水岸做對照,可感覺出水圳不只是灌溉和排洪的功能,它可以當作社區居民和發展都市觀光的休憩濕地廊道,經過整治後,附近環境有很多的改善作用,也希望高雄縣以後串聯起來和高雄市作對比,向高雄市看齊,再曹公圳沿岸做更好的規劃和親水設施的改善。
五、 心得感想:
我們剛來到前鎮河出海口的時候就看到幾個阿伯在釣魚,聽說他們是在釣豆仔魚(台語),這裡的魚腥味很重,但是後面有一大片紅樹林,很漂亮,還有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牛背鷺、夜鷺和蒼鷺等,另外還有看到許多小鳥及鴨子,這裡的生態真的很豐富。
↓《大家正專心的聽鄭爸爸解說》
|
|
◆ 第 168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30
15:05:40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四次田調【後勁溪出海口】研究日誌之一(柏謙) |
內容: |
一、 時間:12/17星期天
二、 地點:後勁溪出海口(援中港濕地)
三、 紀錄者:伍柏謙
四、 過程內容:
我們去完高雄大學後就來到了有點偏僻的後勁溪出海口,在整個曹公圳調查的行程當中,這裡是屬於高雄平原的區域,也算是曹公圳的灌溉範圍,在離開曹公圳得幹線以後,我們到了後勁溪出海口這一段,南邊是左營新港,已經被管制了,不可以進去;出海口北岸是魚塭。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有規劃援中港濕地公園,但是現在還沒有開始在做。我們現在剛好是在北岸的出海口防波提這邊,這邊是台灣海峽,我們所看到的只是海岸景觀而已。以後這裡將會被規劃成為海岸的濕地生態,海岸濕地生態魚類主要是鹹水魚(豆仔魚),數量非常的多,在釣魚的阿伯們只要花兩分鐘的時間差不多就可以釣到一條魚。這裡是沙灘的海岸,我們站的防波提旁邊有一大片紅樹林區,將來會開闢成為一個屬於海岸原有特色的一個濕地生態的園區,還沒有開始做,指示規劃而已。這次最北邊的範圍就到這裡為止。
現在要做總複習,可以把我們去過的所有地方都串聯起來,先從後勁溪流到獅龍溪再到八卦寮,再往上就是要接鳥松,到九曲堂的抽水站。現在再由北往南做總複習,我們去過蓮池潭,蓮池潭是曹公新圳最末端的一個蓄水池,它的功用就是在曹公圳幹線往鼓山、左營和愛河上游的高樓大廈區,整個愛河上游是在整個北高雄灌溉區域裡面。再往上又可到後港和檨仔林埤、七番埤蓮到曹公圳,再往東就到澄清湖,往上游又到仁美、九曲塘到抽水站。現在我們往舊圳,它可到鳳山高鳳路(高雄接鳳山最東邊的一條公路)接著有前鎮河接鳳山溪到東便門,再往下的時候,可從紅毛港(澳港口)再到鹽水港濕地,就是早期船可到達的地方。加水溝蓋的曹公圳到鳳鼻頭,整個曹公圳在高雄平原的灌溉我們都去過了。
↓《後勁溪出海口有許多人在捕魚》
|
|
◆ 第 167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30
13:49:35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四次田調【後勁溪】研究日誌(柏謙) |
內容: |
一、時間:12/17(日)
二、地點:後勁溪
三、紀錄者:伍柏謙
四、過程內容:
曹公圳也有部分的支流流到後勁溪,可是到後勁溪來的支流「不算」曹公圳灌溉範圍,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圳」是指人工開鑿的河流,所以這裡天然的河流不算「圳」,而理所當然就不算是曹公圳的灌溉範圍。曹公圳到了這裡是屬於新圳的地區,會往蓮池潭的方向流過去,從後勁溪這個方向來看,我們會看到一個很長的攔水提霸和電動六孔水門,這一種是最新式的控制方式,它可以控制:1.漲潮2.控制上游下來的淡水,要把它留在欄水提霸裡面。現在是枯水期,所以往上由水庫的地方沒有水,岸邊的水泥護坡都露出來了,如果水量多的話,可以淹到水泥的位子,已經是原本河流下降的1公尺,所以水位下降的很低,水很髒。經過整治的後勁溪出海口很漂亮,將來住家的環境會很好,上面的地方尚未整治,一直往上可以到達仁武、八卦寮、曹公圳,後勁溪上游還適用曹公圳的水。後勁溪再到水門工作的便橋時,可以看到上游水深不超過50公分,兩邊河岸的跨距有150公尺以上。後勁溪得河道算很寬了,上游房子也有做處理,這個地方將來如果作為親水設施的效果會很棒。
五、心得感想:
我覺得後勁溪這一條河流雖然不是說很乾淨,但是它做得處理還不錯,因為像是兩岸的護坡有做親水設施,如果將來有人要住在這裡的話,可以常常去釣魚、去岸邊玩等等。希望它以後能夠成為很棒的一條河川。
↓《這就是後勁溪》
|
|
◆ 第 166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30
11:11:49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四次田調【高雄大學生態池】研究日誌(柏謙) |
內容: |
一、 時間:12/17(日)
二、 地點:高雄大學生態池
三、 紀錄者:伍柏謙
四、 逐字稿內容:
現在我們又來到了高雄大學的人工生態池,如果有去過鳥松濕地,就知道這裡和那兒的功能是相同的,只是景觀的差別而已。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如果一個學區看不見水的話那就會讓人覺得感覺不好,而更好的是這裡不需要抽取地下水或用自來水等需要花錢的水,而是採用自然的下雨方式來灌溉花草樹木,也是用高雄大學學生所使用的污水淨化過後的水質,所以這就可以稱作是一種水資源的利用。這個地方有些功能可以當作生態解說,在學校除了水塘景觀較好看之外,對學生、老師等的氣質也可以有改變。
五、 心得感想: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高雄大學,這裡的生態池真的很漂亮!我們除了看到許多水生的植物以外,還看到了紅冠水雞,見證了這是一個有著豐富資源的自然地方,現在這裡已經是親水設施,希望以後能夠把這裡建造得更美麗!
↓《這裡真危險,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呢!》
|
|
◆ 第 165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30
09:58:49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三次田調【原生植物園】植物介紹之五(柏謙) |
內容: |
14. 野慈姑
學名:Sagittaria trifolia
科名:澤瀉科(Alismatceae)
別名:三腳剪
植物特性: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具有地下匍匐莖及球莖,
葉:叢生,葉形為箭形,幼株時葉為線形
花:單性,同株或異株,花通常3枚輪生,花瓣3枚,花色為白色,雄蕊24枚,雌蕊心皮多數
果實:瘦果,倒卵形
用途:水生植物
(http://class.mcsh.kh.edu.tw/indigenous/teach/tb/tb10/tb10.htm)
15. 水王孫
【科屬】:水鱉科
【類別】:沉水植物
【生長環境】:水田、溝渠或池塘中
【繁殖】:休眠芽繁殖
【簡介】:
水王孫為台灣原生種水草,真正中國人稱的蜈蚣草,原產於東南亞,水王孫又叫做黑藻,長的和水蘊草很像,而水蘊草的是南美蜈蚣草,原產於巴西,夏天時會開小花,並產生休眠芽,喜歡在乾淨的水中生存,成長速度極快。
【特徵】:
是多年生沉水性單子葉植物,莖、葉柔軟。葉長條形,無柄,3至8枚輪生,邊緣有鋸齒,葉腋具有二枚褐色小鱗片。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雄佛燄苞近球形,腋生,成熟時脫離植株,藉反捲的萼片及花瓣使花朵漂浮在水面上。雌佛燄苞管狀,腋生,苞內雌花一朵,沒有花梗;萼片、花瓣各三枚,匙形,開放時浮於水面。藉由風力或水流,可使雄花漂到雌花附近,達到傳粉的目的。植物以休眠芽繁殖為主,休眠芽長卵狀橢圓形,由螺旋狀緊密排列的苞葉所構成。
(http://www.lfes.tcc.edu.tw/%BE%C7%B2%DF%A4%D1%B0%F3/%BA%F1%AE%D5%B6%E9%BA%F4%AD%B6/%A4%F4%A5%CD%B4%D3%AA%AB%B0%CF40/%A4%F4%A5%CD%B4%D3%AA%AB-%A4%F4%A4%FD%AE).htm)
16. 圓葉節節菜
拉丁學名:Rotala rotundifolia (Wallich. ex Roxb.) Koehne
分類科名:Lythraceae 千屈菜科
其他別稱:水豬母乳
IUCN物種保育等級:低危險
外型特徵:
多年生挺水或沉水草本,高5~25 cm,具匍匐走莖。挺水葉對生,圓形,長0.8~1.7 cm,寬0.5~1.5
cm,無柄;沉水葉變化多端,由卵形至線形,色彩有翠綠、金黃到紫紅。穗狀花序頂生,花瓣4枚,粉紅或白色,雄蕊4枚。蒴果橢圓形,種子黃色,長0.5
mm。
生命週期:多年生
生長高度:5~25 cm
賞花期:全年
分佈地區:全島平地至低山區
生長環境:水田、溝渠、池塘或沼澤濕地。
生態記事:
本種為典型的兩棲性植物,沉水葉的色彩及形態千變萬化,故有「水草魔術師」之稱。族群全島普遍分佈。北部雙溪及貢寮鄉所產的部分族群,全株翠綠,花朵白色,是比較特殊的地方型。
用途:觀賞
稀有評估:局部普遍
水族箱栽培:容易
(http://www.wwg.org.tw/modules/xcgal/displaydoc.php?id=354)
五、心得感想:
這些資料大部分都是我查到的,但是在做的同時也發現了原生植物園許多珍貴的資源,希望大家都盡可能不破壞這些植物,讓他們能夠繼續的在原生植物園裡頭生長。
|
|
◆ 第 164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9
18:13:45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三次田調【原生植物園】植物介紹之四(柏謙) |
內容: |
10. 水芙蓉
【科屬】:天南星科
【類別】:漂浮性植物
【生長環境】:池塘濕地
【簡介】:
水芙蓉原產於熱帶和亞熱帶水域,喜歡日照溫暖的氣候。到了冬天,怕冷的大萍會枯黃凋萎,必須移入室內;而長年栽植在室內的植株則因為日照不足而長得小巧玲瓏,可用陶碗、玻璃缸、石盤培植。
【特徵】:
水芙蓉是取其花朵般的造形而來的俗稱,正式名稱為大萍,葉倒卵形至扇形,波狀緣,葉背淺灰綠。葉基之短莖著生許多鬚根,可以從水中吸取大量的養分。它的莖並不明顯,有時會從葉子的底部長,漂浮水中,成株開花呈綠色。葉子上有很多毛,可以防水,在葉子裡面還儲存了許多空氣,所以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葉子是叢生的,一片疊著一片圍成圓圈,遠看就好像一大朵綠色的花開在水面上呢!大萍的花藏在叢生的葉腋中非常不明顯,常被誤認為是新萌發的嫩葉。
【對環境的影響】:
大萍繁殖能力非常驚人,成熟的植株會萌生許多走莖,每一走莖又會萌發一株幼苗,所以撈起一朵大萍,就會牽連一大串大萍家族!大萍繁殖神速,往往在有限的栽植空間裡,佔去大部分的水面,妨礙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長,必須時常清除過剩的植株,將其送人或曬乾,絕不可隨手丟入河渠或池塘中,以免造成嚴重的雜草問題。
11. 空心菜
科名:旋花科
別名:空心菜
習性:一年生匍匐草本植物。
株:莖細長而中空有節,根白色。
葉:葉互生,葉柄長,葉子呈卵形、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約7-15公分。
花:花腋生,花冠呈漏斗形,白色,形狀像牽牛花,開花後莖容易蔓延伸長。
生長環境:浮生於水面或濕地,如稍有水流,生長起來會較肥大,對生長環境不講究,且常成叢生長。
繁殖方法:可用其莖連根約10公分左右栽植於水中,並給予固定。很容易發芽,或採其成熟之種子播種於潮濕的泥土地,亦能發芽生長。
功用:葉與莖均能食用,是本省的主要蔬菜之一,一年四季皆能採收。
12.斷節莎
外型特徵:一年生挺水草本,稈叢生,高30~70 cm。葉線形,長30~70 cm,寬5~7 mm。聚繖花序頂生。瘦果披針形,長1.8
mm,黃色,柄黑色。
生命週期:一年生
生長高度:30~70 cm
賞花期:全年
分佈地區:全島平地至山區
生長環境:水田、池塘及各類濕地環境。
生態記事:斷節莎最引人注目的生態,便是它的小穗於成熟後,會一節節地脫落,而得此名。族群全島普遍分佈,是十分常見的水生莎草。
用途:觀賞
稀有評估:隨處可見
水族箱栽培:困難
13.半邊蓮
【別名】:水仙花草,拈力仔草,半邊荷花
【科屬】:桔梗科
【類別】:挺水性植物
【繁殖】:種子
【生長環境】:畦畔、溝渠、澤沼
【特徵】:
多年生草本,光滑,莖細長,匍匐狀分歧,斜上生長,莖基部之節處長根;葉互生,無柄,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葉尖銳尖,全緣或疏生鈍齒緣;花單一,花單生葉腋,花梗直立,白色至淡紅紫色,開花後向下傾;花梗細,花冠不整齊,單側生長5裂。果實為蒴果,倒圓錐狀棍棒形;種子紅褐色,平滑,橢圓形。
【用途】:用於疔瘡腫毒,清熱解毒,內服外用均可;或以鮮品搗爛外敷亦效。也用於腹脹水腫,常與金錢草、澤瀉、茯苓、大黃、枳實等藥同用。
【危險】:有毒植物,大量服用后血壓降低,呼吸困難,心臟麻痺致死。
|
|
◆ 第 163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9
17:11:57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三次田調【原生植物園】植物介紹之三(柏謙) |
內容: |
7.黃花水龍
在一片翠綠水域中,開著鮮豔黃花的台灣水龍,最能吸引人們的目光,仔細一看,它的花瓣與萼片呈現出三角形的模樣,最是吸引人注意。它可是水生植物,生長於深水位區,然而它的莖的分枝處,會產生白色的氣曩,以增加浮力,這些白色氣曩是它的變態根(呼吸根),它的功用是讓植物體能平衡在水面上游走,並輔助呼吸。
科別:柳葉菜科
學名: Ludwigia X taiwanensis Peng
別名:過江龍
分佈:全台平原至低山帶,宜蘭內域,台北板橋,曲栗銅鑼、三義,台中高美,南投水里、埔里,台南林鳳營。
生長環境:溝渠、溪流、池塘、茭白筍田及稻田。
外形特徵: 多年生挺水型草本植物,長可達
5公尺。具匍匐莖或浮生莖,且莖節有發根性,整株蔓生或挺立生長,整株無毛。葉互生,長橢圓形,葉托大。花開於枝頂,腋生,萼片
5枚,呈三角形,長6-12mm,花瓣5枚,金黃色,長9-17mm,雄蕊10。
8. 輪傘莎草
拉丁學名:Cyperus alternifolius L. subsp. Flabelliforms
科名:莎草科 Cyperaceae
別名:輪傘草、車輪草、傘草、傘葉莎草
原產:原產於非洲沼澤地區的水生植物。目前分佈於熱帶,亞熱帶至溫帶地區。
特色:
(1)多年生草本植物,纖細如絲線。株高60~100公分。
(2)莖圓柱形,直立,無節,實心,橫切面為三角形,莖頂為互生苞葉,呈放射狀。
(3)葉頂端互生有輪軸狀的總苞葉20多枚,猶如傘架。
(4)兩花由總苞葉間開出,開始呈綠色穗狀,開花後成紅褐色。
花小,花序繖房、圓錐、穗狀、總狀或頭狀,每朵花有1苞片(穎或鱗片),小穗狀花序中,苞片呈兩列或螺旋狀排列;花兩性,雌雄同株或異株;花被無或3枚或退化成鱗片狀或毛狀;雄蕊3枚或更少,雌蕊1枚心皮;柱頭2或3裂,子房上位,底生胎座。
(5)果:三角形或扁豆形瘦果。
說明:
輪傘草像極了一把不能遮雨的小傘,放射狀的苞葉如同圖案,清淡素雅搖曳生姿。輪傘草對周圍的環境很容易適應,不管是在水邊濕地,或者稍微乾旱的向陽地,都能長得很好。通常在富含腐植質的砂質壤土,成長的情況最好,如果你也欣賞它的姿態,可以用盆栽的方法培植,小苖在培養時宜多水,植入盆栽,再將整個盆栽放到池中,水大約與盆頂齊。這樣子就可以長得茂密囉。成株後可剪取枝條,是上等的插花花材。
9. 過長沙
別名:陌子菜、過塘蛇、白豬母菜、百克爬草。
原產地:廣泛的分布於熱帶地區。
生長分佈:台灣全島沿海及海灘砂礫地均可見及,尤以中南部一帶較多。
科名: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過長沙 屬
學名:Bacopa monnieri(L.) Wettst.
用途:莖葉纖細多肉,造型頗佳,可培養為 小品盆栽,供陽台作別緻的擺飾。
生長形態:多年生匍匐性草本,全株光滑無毛。
莖幹:分枝甚多。
葉的形態:葉對生,無柄,橢圓形倒卵形或匙形,長約0•6∼1•5公分,先端鈍,全緣或略呈鋸齒緣。
花的形態:花單立,腋出,花梗略與葉同長;花冠白色,略呈2唇形,長約0•8∼1公分;花萼5深裂,外圍裂片最寬;2強雄蕊,子房4室。
果實:蒴果橢圓形,為宿存萼所包被。
↓《呂老師在原生植物園介紹水生植物》
|
|
◆ 第 162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9
16:09:31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三次田調【原生植物園】植物介紹之二(柏謙) |
內容: |
4.水丁香
英文名稱:Lantern Seedbox (H)
學名:Desmodium capitatum (Brum.f.) DC.
科名:柳葉菜科(Onagraceae )
別名:水香蕉、水燈草、假黃車、針銅射、金龍麝、草裡金釵、鎖匙筒、水仙桃、針銅草、水秧草、水燈香、掃鍋草、草龍、假黃車、假蕉。
原產地:分佈於熱帶亞洲、非洲。
分佈:經常生長在水田邊濕地或水溝邊、河中或其他的潮濕地方。
用途:1. 食用:嫩葉及嫩芽可以食用。2. 藥用:根及莖以水煎汁飲用,可以利尿降血壓。
葉:葉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6-8公分,先端銳尖,基部狹呈短柄狀。
花:花四季開放,黃色,單生於葉腋,徑約2公分;花萼綠色,筒狀,宿存,先
端4裂,長橢圓狀卵形,約1公分長;花瓣倒卵狀圓形,長約1公分,凹頭。要欣賞它的花要儘早,通常到下午時,花瓣極易掉落。
莖:一年生灌木,全株呈暗紅色或紅綠色,植物體全株有細毛,莖粗糙有稜,高約20-80公分,基部木質化,分枝多。
果實:蒴果具8條縱稜,紅綠色,整個果實看起來很像小香蕉,長2.5-5公分,徑5-6公厘,密佈長毛;種子橢圓形,暗紅色。
特性:灌木狀一至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呈暗紅色或紅綠色,植物體全株有細毛,莖粗糙有稜,高約20-80公分,基部木質化,分枝多。葉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6-8公分,先端銳尖,基部狹呈短柄狀。花四季開放,黃色,單生於葉腋,徑約2公分;花萼綠色,筒狀,宿存,先端4裂,長橢圓狀卵形,約1公分長;花瓣倒卵狀圓形,長約1公分,凹頭。要欣賞它的花要儘早,通常到下午時,花瓣極易掉落。蒴果具8條縱稜,紅綠色,整個果實看起來很像小香蕉,長2.5-5公分,徑5-6公厘,密佈長毛;種子橢圓形,暗紅色。
http://www.hljh.tcc.edu.tw/teach/%AE%D5%B6%E9%B4%D3%AA%AB/%A4%F4%A4B%AD%BB/%A4%F4%A4B%AD%BB.htm
5. 銅錢草
【科屬】:繖形科
【類別】:挺水性植物
【生長環境】:池塘、湖沼、河流、溝渠
【特徵】:
銅錢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水族名「香菇草」,種植容易,繁殖迅速,水陸兩棲皆可。走莖發達,莖纖細長,匍匐於地面,常帶紫紅色,節上生根,無毛或稍有毛,節間長出根和葉,葉圓形盾狀具長柄,波浪緣,狀似銅錢;花為繖形花序二至六朵花排成單一繖花序,花瓣五片,雄蕊五枚,夏秋開黃綠色花;果實扁圓形。
【用途】:
根莖葉可以當蔬菜料理;亦可當中藥材來袪風、固腸、明目清暑等。
6.大安水簑衣
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本,莖方形直立,葉片對生,鈍頭、銳基,兩葉面具有短毛。花淡紫色,花期每年9月到翌年2月(生長在大安的大安水蓑衣較早開花,約8月就開花),目前的只有大安鄉的原生地的大安水蓑衣會結果。生長在大安的大安水蓑衣與龍井、清水的水蓑衣較不一樣,大安的花期較早(約8月就可開花,像今年7月底就開花),而且原生地的會開花結果(其他區域實驗中,年底可能會有結果),大安與清水的水蓑衣,在外觀上與清水的較不一致(大安的較直立,葉片較厚短較尖,清水較寬長較圓)。
↓《這是莎草科的植物》
![](images/C0717180017_2007010417462944.JPG) |
|
◆ 第 161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9
14:41:57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三次田調【原生植物園】植物介紹之ㄧ(柏謙) |
內容: |
一、 日期:12/16(三)
二、 地點:原生植物園
三、 記錄者:伍柏謙
四、 過程內容:
在我們看到了那一條又髒又臭的水溝了以後,呂老師就開始為我們介紹原生植物園裡面的植物及動物:
1. 粉綠狐尾藻
粉綠狐尾藻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長陽光強烈的溝渠或池塘中,又叫做大聚藻、青狐尾。可以挺水,也可以沉水,生命力和適應力都很強,不過,它比較喜歡挺水,沒有根時,沈水會有困難。能夠生活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只要有它生長的地方,就會搶掉許多弱勢植物的生長水面,是很有知名度的觀賞性水草。
粉綠狐尾藻的水中莖有很多分枝,挺在水上的莖細細的,沒辦法站得太高。輪生葉很像小片的羽毛,一輪葉子有4~7片,也叫做羽毛草。跟針一樣細的小葉子是綠白色的,沾到水,會形成晶亮美麗的小水珠。沉水葉會轉變成絲狀的朱紅色。冬天老葉會枯掉,葉子掉落時是紅色的。夏天時在最上面開小紅花。
(http://www.yhes.tp.edu.tw/natu/subject_3_5_7_5.html)
2.鳶尾昌蒲
別名:荷蘭鳶尾、球根鳶尾、愛麗絲
產地:西班牙、摩洛哥
科別:鳶尾科
特性:
鳶尾有地下麟莖,植株與唐昌蒲相類似,單葉叢生,葉形為長披針形,先端尖細,基部為鞘狀,葉片長出6∼7枚,抽出單一花莖,花形姿態優美,有三瓣花瓣,為單頂花序,花色有金、白、藍及深紫色。
用途:是賞花植物,在庭園露地栽植惑眾在陽台花槽;因花形姿態優美,也被用做插花材料。
http://www.nmes.tp.edu.tw/plant/plant411.html
3.水蠟燭
學名 : Typha orientalis Presl
分佈 : 原產地中國華北、東北、臺灣和日本
分類 : 香蒲科
型態 : 株高可達130公分,葉子線形,穗狀花序,雄花序位在上方,長3∼4公分,雌花序位在下方,長7∼9公分。
用途 : 果實、葉、根都是插花的好材料
花期 : 夏季
日照 : 日照需良好
管理 : 成長後可放任,不必特殊管理,冬季老枯是自然現象,春季會再萌發新芽
繁殖 : 播種法、分株法
http://www.spps.hlc.edu.tw/sipaw/build/flowers/%A4%F4%C4%FA%C0%EB.htm
↓《呂老師超努力的介紹,卻有人偷看鏡頭唷》
|
|
◆ 第 160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9
13:40:04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四次田調【太平國小前】研究日誌(昀柔) |
內容: |
一、 日期:12月17日
二、 地點:太平國小前
三、 紀錄者:李昀柔
四、 逐字稿內容:
在太平國小的校門口,做一個非常特殊的景觀,此學校校門口的兩邊都有種植盆栽,也有休息的涼椅,校們口剛好有一個曹公圳的幹線,曹公舊圳(太平國小前的大水溝),是舊圳流的方向,有一頭是要往南邊去,另一頭則是要往上游(北邊),現在則是站在舊圳的加蓋水溝上面,這裡也變成了一個社區居民的一個休閒場所、一個步道,一直到前面,甚至後面都是。
五、心得感想:
我覺得太平國小前做這樣一個設施,是很棒、很好的,不只能讓人休息,也可讓人看花,而底下的曹公舊圳,現在已經被大部分的人給遺忘了,只知道下面是一個很臭的水溝而已,雖然底下的確是個很臭的水溝,但對於我們做這樣研究的人來說,卻是個非常珍貴的東西呢!
↓《太平國小前面的臭水溝真面目是曹公舊圳》
|
|
◆ 第 159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9
11:17:06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四次田調【制水閘門】研究日誌(秉宣) |
內容: |
1217 第四次田調 制水閘門 秉宣
一、 日期:12/17(日)
二、 地點:制水閘門
三、 記錄者:宋秉宣
四、 逐字稿內容:
曹公圳從鳳山的陸軍官校一直到黃埔湖,且出了這個校門,又一直往南走,就到了前鎮、小港一帶,而現在的位置是在小港靠近機場的地方,而前面是高雄市小港區太平國小,從學校的門口到現在站的位置,都是水溝,高雄市小港一帶的曹公舊圳是全面加蓋,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工人在鋪磁磚、做花台,曹公圳加蓋之後,設置了磁磚跟花台的步道,這邊就當成步道使用,而我們後面有個滯水門(水閘門),這個作用就是控制水量的分配,雖然水流是往南走,但做了這個設施以後,它就又可以供應上游和下游,而這裡也有三百多公頃的稻田,也是曹公圳的灌溉地區,這裡我們就可以留下一個記錄,就是他不是做水岸花香的設置,而是做水圳上面加了水泥的覆蓋,僅管如此,它還是要做兩旁的美化,所以旁邊才會有花台和步道。
五、心得感想:
我覺得有心要把這裡變好還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做得好不好,因為雖然他們把兩旁都設置了花台、步道及磁磚,但如果隨便做做,還是枉然。而這個滯水閘門的設置是很不錯的,它不但把整個流域都變廣了,還可以運用到農田了去,真的非常不錯。在整個美化步道還沒完工之前,是看不到成果的,等到有一天完工了,工人才知道他們有多大的成就感,他們不但把工作做完了,還為社區居民得到更多的休閒去處;而我們,等到完工後,才知道高雄是多麼美麗的城市,應該好好愛惜才對,總而言之,我們還是要感謝這些每天在大太陽底下的默默付出的人。
↓《制水門》
|
|
◆ 第 158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8
21:21:47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四次田調【鳳山同儀門】研究日誌(士瑋) |
內容: |
一、 日期:12月16日
二、 地點:鳳山同儀門
三、 紀錄者:龔士瑋
四、 過程內容:
南門叫安化門,西門叫景華門,北門叫平碩門,外北門叫郡南第一關。這幾個城門都不見了,唯一留下來的東門叫同儀門。同儀門是曹公在道光一九蓋好的,蓋了城門和城門樓,但城門樓現在已經看不到了。跨過鳳山溪(東門溪),有一個四孔三橋墩的石版橋叫東福橋,在民國九十年時因潭美颱風洪水帶來的大樹所沖垮,只留下三個橋墩的殘跡。曹公圳有兩個城,一個是左營舊城,一個是鳳山新城。護城河有灌溉及保護的作用。
五、心得感想
今天到了古蹟—鳳山同儀門,讓我感受到先人的智慧,他們在那麼久以前就已經會用各種治水的方法,也將鳳山同儀門蓋在最合適的鳳山溪旁邊,將鳳山溪當成一個護城河來禦敵,真是一個好方法!
↓《同儀門前有東福橋》
|
|
◆ 第 157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8
20:18:39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四次田調【鹽水港濕地】研究日誌(柏謙) |
內容: |
1217第四次田調 鹽水港濕地
一、時間:12/17星期天
二、地點:鹽水港濕地
三、記錄者:伍柏謙
四、過程內容:
我們又到了鹽水港濕地,這個在沿海路的西邊,屬於中鋼(工業區)的範圍,從這裡可以看到鹽水港濕地的上游,但是這裡不太像是個灌溉的渠道,卻它完完全全保留原本天然的狀態。高雄市政府想要把這個原始的地方把它規劃成為水岸濕地,還沒有動工。再往上去是餐旅學校,上游也是跟曹公圳有關係,灌溉農田的時候,多餘的水都是從鹽水港排放出去,這段是高雄港域最尾端淡水和海水的交界處,跟前鎮河、後勁溪、愛河有一點類似,位於高雄平原最南端,也是跟小港這一帶曹公圳灌溉系統有關係。原本這裡是甘蔗園,因為這裡以前是台糖的土地,後來徵收為沿海工業區,最大的土地面積就是中鋼這裡,可把貨物、船隻從這裡進出,將來政府會往鹽水港這裡發展,因為這裡是工業區,但是濕地空間還是可以作好好的規劃。從整個河面看來,河面寬大,但是很多雜草,水都有氧化,水質不是很好,還是要從上游污水排放做處理。
六、心得感想:
我們到了鹽水港這裡,我是覺得風景還不錯啦!只是河水都看起來髒髒的,聽鄭爸爸說水質是氧化過的,我們在這裡還有發現很多動植物及小虧昆蟲,這裡雖然是處於工業區,但是生態還是蠻豐富的。
↓《我相信鹽水港濕地在規劃過之後一定會很美的》
|
|
◆ 第 156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8
19:06:36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四次田調【太平國小前】研究日誌(柏謙) |
內容: |
一、 時間:12/17星期天
二、 地點:太平國小前面
三、 記錄者:伍柏謙
四、 過程內容:
曹公圳從入軍官校出了校門口後,就到了前鎮和小港那一帶,我們在小港機場的東邊,我們前面有一個太平國小。高雄市小港一帶的曹公舊圳把他們全面加蓋,工人在曹公圳上面鋪磁磚、做花台,曹公圳加蓋以後,就當作是步道使用了,所以我們現在站的就是曹公圳的上面。我們後面有四個水閘門,可以做水量分配,每天供應上游下游的水,往東往西的稻田。它不只有做水案花香的設計,而是水圳上面加蓋水泥護蓋,兩端做景觀美化。
五、 心得感想:
我們之後有進入太平國小裡面,裡面還有一個水生植物池,不但水生植物應有盡有,而且還可以用太陽能帶動水從岩石上面留下來,還有許多展示品,都很有創意,可見太平國小也是一個擁有豐富資源的國小。
↓《太平國小前的曹公圳》
|
|
◆ 第 155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8
17:16:47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四次田調【翠亨橋】研究日誌(柏謙) |
內容: |
一、 日期:12/17(日)
二、 地點:鳳山新城
三、 記錄者:伍柏謙
四、過程內容:
我們去完馬祖港以後,第三站就是去翠亨橋,不過,翠亨橋附近有一個叫做「高雄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這裡是整個曹公圳流域的水岸,多元族群的象徵,再曹公圳以及其他重要的河流裡面,除了有包括兩岸景觀綠美化外,也有一些族群的建築物,有客家人的,也有原住民的。之後,我們到了翠亨橋和前鎮河的交叉口,這裡也有親水設施,而且景觀做的越來越漂亮了,希望他們這裡能夠更進步。
四、 心得感想:
如果這裡景觀設施和污水處理做得好的話,那這裡一定會受到更多人的歡迎,而且會帶動這裡整個社區的氣質,如果帶動了這裡的品質,房子也會跟著好賣起來,讓「黑龍江」的污水永遠消失不見。
↓《這個是原住民文物館!!》
|
|
◆ 第 154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8
15:47:21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四次田調【媽祖港橋】研究日誌(柏謙) |
內容: |
一、 日期:12/17(日)
二、 地點:鳳山新城
三、 記錄者:伍柏謙
四、過程內容:
我們從鳳山市區的東便門經過了五甲市區,再穿過了高速公路現在到了沿海路和鳳山溪的下游,也是第四次田調的第二站:馬祖港,以前要載運貨物的人可以從旗津到高雄港區到前鎮河再到馬祖港把東西運上案,五甲這裡也有一個碼頭,它可以從鳳山溪一直到東便門。雖然只是上游跟下游之分,可是馬祖港跟東便門那裡的兩岸差別真的很多:
1. 這裡的水較寬、較多,東便門護城河的水較窄、較少
2. 這裡有海潮所以海水會近來這個港口,鳳山因為地勢較高,所以是引曹公圳的水
3. 兩個河岸景觀的整治有所不同,這裡(馬祖港)是強調「港灣特色」港灣造景
鳳山市「岸邊綠美化」因為水無法表現出來,但是兩個的共同缺點就是:水質很髒、很臭。
原本鳳山溪是一條十分清澈的小溪流,但是現在因為有工廠再排放廢水,所以會連帶影響了下游的馬祖港及其他地方。但是這種問題也可以解決,因為可透過曹公圳的水來稀釋這一條溪流,把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五、心得感想:
前鎮河馬祖港這裡雖然水質很髒臭,但是兩岸的景觀還蠻美麗的,因為讓人可以有親水的空間,可以近距離的接觸這條溪流,在這條溪流下面的河川景觀一定會更美、更好。
|
|
◆ 第 153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8
14:08:07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四次田調【鳳山新城】研究日誌(柏謙) |
內容: |
一、 日期:12/17(日)
二、 地點:鳳山新城
三、 記錄者:伍柏謙
四、過程內容:
今天(12/17)的第一站就是到鳳山的新城,這裡有一條護城河叫做鳳山溪,鳳山溪的上游跟曹公圳有關係。這裡還有一個城門叫做「東便門」而過了東便門之後就是鳳山市區,以前曹謹(曹公)就是在鳳山市區當知縣。之前曹公有蓋六個城門,現在只剩下這個東便門(同儀門)還存留著,其他的五個城門分別是:
1.東門桃楊門
2.南門安化門
3.西門簡華門
4.北門平碩門
5.外北門俊能第一官
等城門都被拆除掉了。
以前的鳳山溪又叫做「東門溪」,水質十分的乾淨,所以大家都把它拿來當作灌溉用水。但是現在因為人每那邊的工廠排放出來的廢水,讓水變得很髒很臭。以前也有做一座四孔三橋墩的時板橋,在民國90年譚美颱風來的時候就把它給沖垮了,現在只留下一點殘跡。
東便門外牆左側有一座「東福祠」土地公廟,旁立一座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重修東福橋碑記」,記述地方籌建石橋之捐款情形。
「東便門」內門額落款為道光十九年,崁於拱門之上,為花崗石材;外門額為大理石材,係縣府近年整修時嵌製。城門呈長方形,寬十點八公尺、深七公尺,門洞方向朝東,偏南約四十五度。台座高約四點三公尺,拱圈為紅磚材料,拱基為石材,外牆為老古石。
東便門臨鳳山溪(昔稱東門溪),經東福橋可通對岸,為城內打鐵街與城外過溝仔街通道,也是縣城往屏東(昔稱阿猴城)的門戶。前往探訪時,東福橋已拆除不復見。
↓《鳳山新城風景十分美麗》
|
|
◆ 第 152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8
12:54:05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三次田調【洲仔濕地】研究日誌之二(瑜庭) |
內容: |
一、日期:12月16日(六)
二、地點:洲仔濕地外面
三、記錄者:張瑜庭
四、心得與感想:
今天很可惜我們無法進入到洲仔濕地參觀一圈,可是我們再門外看到一片綠意盎然,雖然池面的植物並不豐富,但是洲仔濕地的前面就有很多不同的植物可以看了,更別說是後面,不過我們12月20日我們會到洲仔濕地去看一看,再來看看它到底是什麼樣子,洲仔濕地總共有10公頃,而且離半屏湖不遠,看看洲仔再去看看半屏湖,是個不錯的許澤,今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什麼叫做過度自然?過度自然就是某一種植物佔大多數,聽完之後我想了想,如果一片森林有很多同樣的樹木,是否向老師說的,這是一片寂寞的森林?在洲仔濕地的外面,我們偶爾有聽到一些鳥叫聲,但是並不多,日後不知道洲仔濕地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不過我期待它可以跟半屏湖一樣,可以越來越好,今天呂老師也為我們很用心的解說,也很感謝他。
|
|
◆ 第 151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8
11:45:58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三次田調【洲仔濕地】研究日誌之ㄧ(瑜庭) |
內容: |
一、日期:12月16日(六)
二、地點:洲仔濕地外面
三、記錄者:張瑜庭
四、過程與內容:
今天我們到了洲仔濕地,是呂老師為我們解說的,老師告訴我們洲仔濕地總共有10公頃,它現在叫做第三期工程,將來的自然教育中心,可能會建立在這邊,而洲仔濕地是在去年才完工的,從我們這個地方看過去,池面是空空的,雖然旁邊還是綠意盎然,但是池面空空的似乎少了什麼感覺,老師告訴我們,只要再到後面一點,池面上將會是整片的蓮花和睡蓮。而洲仔濕地那裡有一個高台,到了那邊可以鳥瞰整個洲仔濕地,如果有預約的話,會有單筒望遠鏡讓你看,就會看到很多的鳥類,如:水雉、夜鷺拉、蒼鷺等,可是洲仔濕地是復育型的濕地,所以有管理限制,要有特殊時間才可以進去,或者是預約。洲仔濕地是去年才完工的,洲仔濕地一片綠意盎然,老師順便提到本和里的滯洪池,本和里的滯洪池是公家單位管理的,所以比較注重整齊、美觀、乾淨和安全,但是如果是綠色團體管理的濕地,都會放任植物生長,雖然一段時間會楚哩,但是不會那麼的受限制,因此洲仔濕地看起來自然很多。中間有人問到什麼要做過度自然?老師說過度自然就是某一種植物佔大多數,這就是過度自然,就像森林園區一樣,同一種植物很多很多,這就是過度自然,一般都是人為因素所成,一般大自然是會有許多植物都參雜在一起,所以比較不會這樣。
↓《呂老師努力講解》
|
|
◆ 第 150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7
23:54:23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三次田調【半屏湖濕地】研究日誌之二(瑜庭) |
內容: |
一、日期:12/16(六)
二、地點:半屏湖
三、記錄者:張瑜庭
四、心得與感想:
今天我們到了半屏湖,原本我都不知道有這個地方,而且到了這個地方,發現這裡真的是十分的漂亮,從木橋上看過去,還有一點點的朦朧美,路旁還有許多的人來運動和欣賞風景,半屏湖濕地就像老師說的,生態十分的豐富,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許多的鳥類,如:白頭翁、赤腹鶇、小白鷺等,這一大片的大好風光令我不禁想要快點照起來,可惜我的相機沒有電了,只好找個假日再來欣賞補拍一番。今天我的收穫十分的說,雖然待在半屏湖的時間沒有很常,可是呂老師的解說簡單又明瞭,我很容易就很清楚知道老師在說什麼,今天老師告訴了我們半屏山以前的發展還有大家對它未來的期望,都讓我深刻的烙印在心,而且像半屏山這樣奇特的山全世界只有兩座,台灣真的是一座寶島,但是很不幸的是,在橋的兩旁有很多的銀河歡,只要有它植物就幾乎無法生存,可是大家依然期待半屏湖濕地可以更好,只要政府有心去整頓它,它種有一天會成為一個很棒很棒的濕地,不過也祈求大家不要再把不要的動、植物隨意丟棄。
↓《半屏湖濕地很美麗喔!》
|
|
◆ 第 149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7
22:45:36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三次田調【半屏湖濕地】研究日誌之ㄧ(瑜庭) |
內容: |
一、日期:12/16(六)
二、地點:半屏湖
三、記錄者:張瑜庭
四、過程與內容:
今天我們到了半屏山旁邊的半屏湖濕地,一到了那裡大家眼睛都亮了起來,因為那裡風光明媚,令人看了賞心悅目,因此大家的快門聲也接連不斷。老師告訴我們像半屏山這種呈現半懸崖的山全世界只有兩座,而半屏山以前很可憐,因為它以前旁邊有一座水泥工廠,因為半屏山是海裡隆起的珊瑚礁,含有大量的石灰,是製作水泥很好的材料,可是近幾年,環保意識抬頭,所以水泥廠也停止採礦。半屏山的過去和未來,從呂老師的解說讓我們大家更清楚,在這同時,我們看見眼前有一片結著褐色果夾的樹,它叫做銀河歡,銀河歡也是一種外來種植物,它後來被人們覺得品質不佳,於是遭受到跟福壽螺、魚虎同樣的命運,那就是被任意的丟棄。銀河歡一個果夾就藏有四、五十個種子,它的繁殖力甚強,只要有它的地方,幾乎附近的植物都無法生存下去,這也是呂老師它擔心的地方。為什麼大家這個關心這個濕地呢?因為半屏湖的位置非常的好,它遠離都會,而且又靠近山,附近還有一個洲仔濕地,因為洲仔濕地的義工有捐贈幾對鴛鴦,因此這些鴛鴦有時候還會飛過來,加上半屏湖旁邊的半屏山本山上面的動、植物就已經形成一個自然公園,所以半屏湖的生態也還算不錯,因為我們在那邊還有看到赤腹鶇、白頭翁、小白鷺……等動物,生態十分的豐富,日後大家都希望半屏湖可以更好、更美麗。
|
|
◆ 第 148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7
12:06:34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三次田調【原生植物園】
筆記重點(建凱) |
內容: |
一、日期:12月16日
二、地點:資源二班
三、記錄者:張建凯
四、過程內容:
以下是在原生植物園中可見到的一些水生植物:
水丁香:又稱水香蕉,因其果夾像一條小香蕉的樣子,故而得名。常見於田野及濕地、池沼、水庫沿岸且可以入藥。
水王孫:【生長環境】:水田、溝渠或池塘中為台灣原生種水草
光冠水菊:為紫斑蝶喜愛的花蜜來源。常被誤稱為光葉水菊早期因觀賞之由引進,但因為它並不適合水族箱觀賞,所以棄之而不理,由於其擴散迅速之特性,現已在臺灣多處水域歸化像宜蘭冬山、三星與員山。
風車草:又稱輪傘沙草,生長於:溪流旁、潮濕路旁桿直立,呈三角狀
過長沙:常生於海岸旁的農地、池塘、水邊,成群分佈。
水芙蓉:又稱大萍,生長於水池、魚塭之中
睡蓮:生長於池塘、水塘、湖沼。台灣原生種的睡蓮有睡蓮和藍睡蓮,不過可能滅絕了
野慈菇:挺水性植物。幼株沉水成長生長環境在稻田、溝渠、池畔或池沼濕地
↓《大家努力的抄筆記》
|
|
◆ 第 147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27
10:29:54 專題研究時數: 10 |
|
標題: |
第三次田調 研究日誌 (怡妏) |
內容: |
一、 日期:2006/12/16
二、 地點:資源二班
三、 紀錄者:陳怡妏
四、 過程內容:
經過一個禮拜的養精蓄銳,大家的臉上都出現容光煥發的神情。我們就這麼生氣蓬勃的上路了。首先,我們先到了洲仔濕地,由於洲仔濕地是個規劃及管理性的濕地,再加上我們沒有在特定的時間前來,因此我們不能入內參觀。不過沒關係,我運用了數位相機的長鏡頭,依然可以把鐵絲網內的洲仔濕地拍的一清二楚。而且,聽楊老師說,我們還會找個時間入內參觀,所以我不會感到失望。接著,我們來到了半屛湖濕地,雖然這裡沒有鐵絲網,可是我們被圍欄擋著。老師告訴大家,這裡生態的唯一缺點,就是裡面有很多的銀合歡,這些銀合歡的繁殖力很強,所以只要有它在,周邊的植物都會缺少養分。這裡充滿了生氣,我們看到了小白鷺、白頭翁等等常見的濕地鳥類喔!因為我離濕地有段距離,所以我拍到的小白鷺只是一個小白點。不過這也沒關係,因為我今天已經大開眼界了啊!再來,我們來到了美術館濕地─內惟埤,這邊屬於開放式的濕地,所以我們離濕地很近,但是,天空下起了雨,也颳起冷風,同學們穿的一個比一個厚,大家都擠在一起,取得溫度。於是我們上了車,到了原生植物園,呂老師跟我們介紹常見的水生植物,這邊的植物都是自然的喲!可是天氣並未好轉,所以大家提議去吃午餐。我喝完熱湯,才剛覺得溫暖時,走到外面,
又是冷颼颼的風,我不得不再穿起大衣,大步走向車子。下午,我們去了護城河,就是左營舊城。他們把護城河做成6米寬的工程,因為市政府要做濕地廊道就有這一段。由於風雨越來越大,大家都快受不了了,所以我們就提早回到學校,並回家囉!
五、 心得感想:
今天去了好多濕地,了解許多濕地復育的情形。或許就像老師說的,只要政府有心去規劃濕地,我們的環境就會變得更好。的確,在高雄這個水泥叢林,我們需要的不再是一棟棟高聳的建築,或是一條條寬大的馬路,我們真正需要一些讓我們親自大自然,同時達到教育的效果,並且能夠讓大家了解自然的環境。我真的很期待濕地廊道的完工,也許,我們在許多方面都比不上台北,可是我相信,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生態廊道),一定比台北棒!這,是身為高雄人的驕傲!
![](images/C0717180017_2007013111061158.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