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日誌


第5頁

◆ 第 371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8 22:18:07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愛河中都濕地─破堤!再現盎然綠生機(青榕)
內容:

營造愛河沿岸綠生機
愛河早期水質清澈,是高雄文明的起源,是先民所仰賴以維生的命脈。但是,隨著都市的日夜發展,工業以及生活污水大量的排入,以致於水質急速惡化。
1970年起市府團隊開始逐步整治起愛河,並且透過下水道的系統建設以集河岸景觀的整治,加以改善週邊環境以及其水質。近年來,市府團隊為完整展現出愛河場域生態多樣性的自然景觀,積極打造愛河沿岸的濕地,現在已成為市民休憩休閒、生態、旅遊的好去處,水岸城市和居民生活變的緊密且融洽。

愛河破提造濕地
愛河中都濕地位於高雄市愛河南側十全路與九如路之間,緊鄰著同盟三路與九如截流站的愛河河端,佔地約7.415平方公尺,基地全長約256公尺。
愛河中都濕地於2006年2月完工,營建過程堪稱壯舉,因為市府團隊大膽打破防堵河水的水泥垂直護岸,把180公尺的水泥提岸破除,將河水引進區內以生態工程重塑水岸多樣的生態環境,就是希望能夠提供生物一個〝 易地生存 〞的機會,讓失去原生地、不復存在的動植物,再回到濕地或綠帶繼續生活、繁衍,同時也使其成為都會區生態觀察的窗口,讓愛河有嶄新的風貌。

濕地生命力在愛河畔
未來愛河中都濕地即將扮演永續生態城市的中繼站角色,不但對於生態系統的健全、穩定性具有高度的貢獻之外,更可以透過愛河濕地將環境教育、生態教育以及生命教育等觀念落實於學校教育之中,為永續生態環境及教育紮下長遠根基,因此我們可以說︰「仿自然河岸的完工,不是愛河整治的結束,而是開始。」

愛河中都濕地的操作方式
愛河中都濕地是破提180公尺所產生的新水岸環境,採取圍格網以及拋石和天然椰毯等生態工程構築,曲折提線則是以纖毯包覆土讓層,以避免波面的沖蝕與崩壞,因為椰纖可以吸水,還可以保水,並且與植物根系和土壤完全融合行成穩定邊坡,當水位隨愛河的潮汐變化而升降,將可營造水路交界以及生態豐富的草澤區,在水深及波浪以及水流和地形。
至於植栽則選擇適合在水岸水生植物和原生植物。如紅海欖(五梨跤)、稜果榕、黃謹、茄冬、林投、白水木、苦藍盤、草海洞以及單葉鹹草等,以仿自然的復層林向栽植,豐富河岸的植物生態組,並復育紅樹林植物行成紅樹林自然生態景觀區,讓地被植物、灌木喬木能夠因應不同棲位生物,如魚蝦、昆蟲、爬蟲類以及鳥類等的棲息。


◆ 第 370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8 17:23:05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援中港濕地 ~紅樹林復育的海岸濕地 (青榕)
內容:

紅樹林種豐富又多樣
援中港濕地原本是軍方出租的大片魚塭地,位於北高雄後勁溪以及高雄縣界典寶溪之間。前年,援中港濕地被陸續徵收補償後,除了部分土地規劃歸軍方做機關用地來使用,市府總共取得了大約50多公頃的公園地、污水處理場以及一些道路用地,其中濕地公園用地約30公頃,是高雄市的生態濕地廊道當中,面積最大的濕地公園。
由於楠梓污水處理廠開發案以及軍方二代艦開發計畫,對於原本就有的漁塭棲地生態環境造成了重大的衝擊,援中港濕地公園因此訂位為「補償性」的濕地生態棲地復育,目標在於復育紅樹林,並且強調對於原生植物的使用,也同時兼具了防洪以及滯洪的功能、景觀遊憩和生態教育等等的功能。
園區內擁有了高雄市目前僅有的紅樹林區,市府團隊已經規劃要以3年的時間來整治,除了必須保留現有的紅樹林樹種海茄苳加以外,並且還計劃了復育欖李、紅海欖、水筆仔等等,讓援中港的紅樹林種更為豐富。

西區保育˙東區開放
利用潮差引進海水的援中港西區濕地近出海口,部分規劃為泥灘地藉以引進海水魚類,而海水倒流混合地表水則規劃成半鹹以及淡水夕紅樹林復育區,並且列為高強度管制區。
東區濕地植物園暫保原有有水路引進方法,目前已經保留魚溫以及草叢植栽,並且進一步做生態系長期觀察,預計將規劃成為兼具滯洪、景觀遊憩、生態教育的濕地公園,成為了低管制的開放區。
目前,援中港濕地公園雖然僅進行了第一期大約5公頃的開闢工程,占了濕地公園的總面積約1/6,一旦未來開闢完成,便將可增加高雄市聲太濕地面積約29公頃。另外,由於東區濕地公園具有觀光、休憩以及生態教育的解說用途,還可以增加高雄市公園以及綠地開放空間的面積大約10公頃左右。

行動讓美夢成真
將鼓勵學校以及民間團體,充分的去發揮民間人力資源以及學校的教育功能,來管理援中港濕地公園完工後的維護,以減少公共部門經營管理的負擔。濕地公園讓人們重新思考公園的定位,以及人們與大自然的關係,期望能夠打造出一個人文、自然、美學的新天地;或許這個樣子的願景並非一蹴可幾,但是,唯有行動才能拉近我們與夢想的距離,就像是推動生態保育不遺餘力的珍古德女士說︰「行動使我們知道我們並不孤單,要有勇氣堅持我們的信念,相信愛和熱誠一定可以改變個世界。」

◆ 第 369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8 16:09:36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濕地與公園串聯的生態廊道(鈺庭)
內容:

高雄市前、後任的市長有如奧運聖火接力般的,隨著前任市長謝長廷完成了洲仔濕地,前任代理市長陳其邁也完成了本和里滯洪池濕地,及前任代理市長葉菊蘭接手復育的援中港濕地、半屏湖濕地、鹽水港濕地和愛河中都濕地等,並預計在2009年之前,將高雄從北到南完成「援中港濕地-半屏湖濕地-洲仔濕地-美術館內惟埤濕地-本和里滯洪池濕地-愛河中都濕地-愛河之心如意湖-鹽水港溪濕地」這是一條貫穿南北弓行的「高雄市濕地生態廊道」。
從此,濕地生態廊道不再是單獨的一個區塊,甚至在濕地和公園的串連下,「高雄市濕地生態廊道」將如同波士頓著名的「翡翠項鍊」濕地公園的系統,提供給許多鳥類、昆蟲、植物種子可以自由移動的自然空間,也可讓市區居民得到和自然萬物共存的體驗機會。接下來將高雄市濕地依闢建時間先後一一為大家介紹。


◆ 第 368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8 13:06:19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港都綠色思潮的能量 (鈺庭)
內容:

在1992年,以高雄地區醫學界為主體的「衛武營公園促進會」發表的「綠色之夢」宣言,正式燃起了南台灣綠色環境認同的火苗。同時也燃起了民間個人、教師、學者、建築師公會、野鳥學會等生態團體的綠色生態意識,並逐步將環境保護與生態塑造為高雄社會的主流價值。自此之後,綠色團體常透過公共議題,深入參與與生態有關的都市規劃政策,其中包含澄清河川整治及濕地保護、保育與增置等議題,成果頗輝煌也都有具體的展現。
當然,高雄市綠色思潮之所以能快速成為城市的主流價值,主要是來自於市政管理者的支持與堅持,「生態城市」一直是歷任執政者-前任市長謝長廷、前任代理市長陳其邁及前任代理市長葉菊蘭的重大施政目標,而堅持著「將自然荒野帶回這個工業化都市」也一直是他們治理市政的信念;這個信念讓高雄與全球其他國家城市有著不一樣的都市發展。

◆ 第 367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7 00:03:13  專題研究時數: 15
標題:
打造都市濕地生態廊道的遠見與氣魄(鈺庭)
內容:

濕地生態廊道在高雄
一座與山、海、河、港相當親密的大城市---高雄;在史前時代,高雄曾經是淺海的珊瑚礁區,因為地球板塊運動隆起所形成的造山現象,因海水退潮之後,較低的低窪地區變成了海岸和平原,而較高的珊瑚礁則組成了山丘。更因為大量珊瑚礁石灰岩堆積,造就了水泥業蓬勒的發展與開採,因此帶動了許多相關產業的繁榮與興盛。
由於重工業、加工業和石化業的發展,高雄市由北到南形成工業區和加工出口區,隨著人口的密集,從1970年開始,高雄城郊的稻田慢慢的消失,很多條河川被封上水泥板,埤塘被填平蓋成住宅區,山丘因為採礦被挖得面目全非,而愛河、前鎮河、後勁溪這三條高雄主要的河川,也曾因為家庭污水、工業廢水污染而髒臭聞名。
但現在的高雄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除了河川相繼整治外,在不久之後高雄將逐步完成很多個「城市濕地」,到時候高雄市將以濕地為主軸的綠色城市面貌,呈現在大家的眼前,這也就是大家所期待的「高雄市濕地生態廊道」。


◆ 第 366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6 22:59:16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寒假的叮嚀!
內容:
1.到校日期:參照下表,務必請每位小朋友記得自己必須到校的日期。(妥善保管此份資料)
(1) 寒假網頁建構:地點在電腦教室,分上下午時段。上午時段:9:00~12:00 下午時段:1:30~5:00,留整天者請帶100元以內(約50~60元),老師將統一訂購午餐。爸媽接送者,請務必提醒爸媽確切時間。
(2) 世界濕地日活動 2/4洲仔濕地:上午8:00於學校門口集合,座位表老師當天將另行公佈。

◆ 第 365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6 21:42:25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電腦特訓 月考後重新出發~ (怡妏)
內容:
一、 日期:2007/1/25
二、 地點:電腦教室2
三、 紀錄者:陳怡妏
四、 過程內容:
今天我們繼續上週的課程,這是我們月考週之後的第一次上團體課。由於上一次的課程,受到大家拍畢業團體照的影響,使許多同學匆匆趕去拍照,並沒有將課上完。因此一開始,鄭老師便教其他上次未學到「匯出」的同學,學會「匯出」。並讓我們再做一次複習。在這些稍微跟大家解釋匯出的意思, SWISHMAX這套軟體,可以匯出自己所製作的影片,單純的存檔是存成「SWI」檔,但匯出時,存的是「SWF」。這兩種檔名的差別就是:「SWI」可以做修改,可是「SWF」不能再做修改了,同時SWF檔可以在網路上瀏覽。大家匯出完畢後,便進入今天的課程。匯出完畢後,我們可以完整的在大螢幕上看到自己製作的影片。可是大家都知道,影片是不能被剪下、貼上的,不過我們「偷機取巧」。運用了PHOTOIMPACT 10,將整個畫面按F12,然後便可以在PHOTOIMPACT 10內看到整個螢幕,接著再運用剪裁的功能,便可以擷取自己想要的大小以及內容。基本上我們是將影片作剪裁。然後,我們原本的影片檔便成為一張圖片了ㄝ!真的有夠神奇的說!這個方法真好用。我把這張圖夾帶檔案寄給自己,讓我可以運用。今天又學到一個新技巧囉!
五、 心得感想:
今天的上課內容,十分特別。我之前要做資料,可是無奈那個是影片檔,無論我使用什麼辦法,都無法複製。不過現在,我已經學到如何將影片轉成圖片檔了,真是太棒了!我們已經離完成的時間越來越近了,但寒假會很忙,都必須到學校去做網站,雖然如此,我仍舊很期待,希望這個寒假能過的很充實!嘿嘿!
↓《這就是我最新出爐的作品》
◆ 第 364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6 20:16:59  專題研究時數: 69
標題:
第四次電腦特訓 swish
內容:
一、時間:1/25(四)
二、地點:電腦教室
三、過程內容:
1.匯出成果,網頁預覽。
2.將swish製作出來的成果放到DreamWeaver中並預覽。
2.利用photoimpact擷取影片的畫面,存成影片檔。

記錄者:潘昭穎

◆ 第 363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6 14:56:38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曹公圳再生 (鈺庭)
內容:

在高雄除了有市府團隊推動的濕地生態廊道外,還有由台灣濕地保護聯盟、高雄市愛河文化愛河協會、高雄市綠色協會、高雄市左營舊城文化協會等團體共同推動的「曹公圳再生計畫」,則是民間社團希望高雄縣、市合力打造的第二條生態廊道。
曹公圳為大高雄地區各主要河川,如愛河、鳳山溪、前鎮河、後勁溪等河川的母河。這條以曹公圳為軸線,並企圖由高雄縣的八卦寮到高雄市整個舊有曹公圳的河道,進行全面性的保存曹公圳主要與次要的水路幹線;推動曹公圳不只是灌溉溝渠的觀念,而是河川或運河原有整體聯運及生態河域的功能。(參考自聽,濕地在唱歌p.94)

◆ 第 362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6 09:22:21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水雉的發現與復育 (鈺庭)
內容:

台灣水雉(俗稱菱角鳥)最早有紀錄者為1865年英國博物學家史溫侯,在高雄大水塘發現水雉,之後由於都市的發長,水雉一度於高雄消失,1980年以前,左營曾是水雉最容易發現的地區,與彰化全興、屏東林邊、台南官田為水雉四大棲息地。
1994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高鐵環評,經過中央研究院動物所(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前身)研究員劉小如教授的建議,要求高鐵與台南縣政府應辦理水雉棲地補償及復育工作,選定台南官田台糖土地16公頃作為復育棲地,並委託中華鳥會及濕盟合作設立「水雉復育委員會」經營管理,築巢孵育幼鳥成功巢數由2000年2巢增至2002年27巢,但因棲地水雉漸達飽和,需逐步擴充棲地為瀕臨消失的水雉打造官田以外的第二個家。於是,左營洲仔濕地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因素下,承擔此歷史性任務。
人工的濕地第一期開闢的工程於2002年展開了,由工務局的新工處施作翠華路的拓寬工程一起執行,開闢的面積約3公頃。
第一期的工程在2003年中時完工,由於開闢初期的經費有限,只有簡單的水池及種植植物,至於觀察步道、砌塊石的矮牆、竹籬設置等,都沒有如期設置。當初挖的水池為單一型態的陡坡,由於濕地第一期的工程定位為「浮葉型濕地」,在濕地裡有種植許多種浮葉性的水生植物,為了「水稚返鄉的計畫」擬定的基礎。
為了配合第一期的工程,由濕地聯盟籌備資金建設園區及工作站 並且開始招募志工 各地區的生態保育團在適當的時候伸出了援手。隨著工作站的落成,克服了福壽螺的危害之後,洲仔濕地成形了。
此時,濕地聯盟以「公園革命—水稚返鄉計畫」的主題獲得了「福特保育環保獎」的首獎及獎金100萬,為未來的濕地保育工作注入了強心針。

參考資料:聽,濕地在唱歌
◆ 第 361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6 01:06:00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洲仔濕地 高雄市生態新樂章 (鈺庭)
內容:
公園改造新典範
在2001年的冬季,高雄市野鳥學會在蓮池潭東側的菱角田裡,發現了一隻水雉,一場公園改造的革命,就在高雄市悄悄的展開了。
高雄市著名的觀光景點「蓮池潭風景區」東南方的洲仔社區,對於長期受到限制建築的社區居民而言,真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向高雄市政府提出了「水雉返鄉計畫」,經過幾年的溝通後,已經取得了洲仔社區居民的共識,在非政府組織的(NGO)團隊和公部門合作之下,成為了高雄市創造出適合水雉棲息的重要地點。
這次成功的經驗,可以說是重新給了公園共生、永續經營觀念的最佳解釋,這也是洲仔濕地創造出來的極大附加價值。

洲仔濕地前奏曲
濕地是許多生物的家,但因為人類已開發土地為業,佔據了生物的家。在強調生態永續的21世紀裡,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呢?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在2003年成立了「社區營造科」爲公園的開闢找到了新的方向。以往的公園開闢以人為主體,現在,在濕地公園裡生物才是真正的主人。
左營的一號公園,在蘇南成市長現任時,被規劃成了「民俗技藝園區」,再謝長廷市長現任時,為了配合翠華路拓寬的工程,對左營一號公園進行地上物補償和土地徵收的工作。由於高雄野鳥學會林昆海的努力爭取,高雄市政府保留了大約1公頃的水田作為濕地,高雄市濕地聯盟隨後提出需要更大的面積來做人工濕地的訴求,貨的工務局局長的同意,進而向謝長廷市長提出了水雉返鄉的計畫 最後高雄市政府終於同意使用3公頃的濕地水域開發計畫。

參考資料:聽,濕地在唱歌P.102~105

◆ 第 360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5 22:49:07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曹公圳現況及面臨的問題 (柏謙)
內容:

曹公圳現況:
1. 淤塞、缺乏管理
2. 斷面縮小、水流快
3. 灌排分離高低差
4. 渠道過深
5. 水門佔用
6. 環境雜亂
7. 民宅佔用
8. 高低差的灌排分離
9. 河道變車道
10. 滋生蚊蠅
11. 佔耕問題
12. 污染猖獗
13. 濫到垃圾
14. 受污染變成黑色河流
15. 八卦寮即將填平開發
16. 非灌期不放水
17. 八涳橋整治將整死

曹公圳轉型所面對的問題:
1. 農田面積從12000公頃降到5900公頃以下,灌溉需求減少,都市計畫/田地重劃/農地重劃開發圳路、埤塘
2. 曹公圳在法制上和管理上都未被視為河流,整治工程進行到第7期,持續─縮小段面、三面光、水泥化
3. 地區防洪和污水排放過度依賴曹公圳水路
4. 水利會遭佔耕,水道淤積威脅排洪和衛生,無公權力維護管轄
5. 水利會現為公法人,曹公圳管理封閉,靠賣土地維持財物?
6. 水資源灌溉管理取向,年停灌三個月,不顧穩定的環境用水之需求
7. 曹公圳人文歷史的消失:社區參與消失,誰來取代農民管好埤圳環境?

◆ 第 359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5 18:01:48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雙埤記~ 九番埤 (姍昀)
內容:

九番埤位置在榮總醫院宿舍、高速公路涵洞,大約5公頃許的農業灌溉埤塘,是當地居民從小戲水的地點,四周依然一片綠油油的農田,栽種菱角與稻米,水質不錯,可見到翠鳥穿梭。由於已經不肩負灌溉功能,因此水利會交還給果有財產局,由縣政府代管。因為在縣市邊緣,管理不受重視,問題叢生:
1. 近年來,由於嚴重濫盜廢棄物問題,其中,廢棄土堆積了5公頃左右,高1∼2公尺左右,雖然濫倒者以被判刑,但是廢棄土依然在原地。
2. 埤塘內經常讓布袋蓮佔居,豪雨時水路和閘門阻塞,有洪災之虞。
3. 附近水圳出現和檨仔林同樣(類似)的汙染源
4. 附近住宅開發在即,若未及時改善水環境,各種問題可能成為居民夢魘。
榮總醫院鄭院長表示,院方惱於九番埤長期無人管理、遭受濫倒垃圾、廢棄土,曾數次向環保局和政府檢舉。未來若開闢濕地公園、將垃圾清除,院方願意認養,並鼓勵員工擔任義工,使九番埤美景能長長久久。
除了濕地聯盟四處奔走請命外,高縣政府景觀顧問也贊成九番埤保護,藉此濕地公園開闢,降低區域防洪壓力。目前,縣政府暫時清除滿池布袋蓮,濕地聯盟也向高縣政府都市審議委員會提出意見,要求將九番埤現有水域範圍畫為公園綠地,期待此埤塘早日誕生。

心得
真的好累,整理一篇都需要很多時間,又劃又刪,又加又減,真的整理完頭腦會打結。可是,當我在看濕地雜誌時,看到了一些被污染溪河的照片,真的很噁心,有綠色、橘色、紫色等,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是人類工業廢水中,重金屬物質和化學藥品的「傑作」,雖說台灣地理環境優良,但是,在工業發達的現代,人們又不注重環境保護,不用多久,台灣整個會被摧毀,工業進步,人類生活變方便,但是,相對的,生活環境變差,對心理、身體健康都有損害,可是,環保團隊不斷改善,並懇求政府幫忙,如果大家同心協力,相信不久的將來,台灣又會恢復成一個寶島^^

◆ 第 358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5 14:41:24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雙埤記~檨仔林埤 (姍昀)
內容:
檨仔林的位置在文藻後面、高雄縣市交界,原本是水利灌溉的埤堂地,為水利會所有,佔地大約5公頃,是愛河上游埤塘之ㄧ。以前,埤面長滿了荷、蓮花、水質好、環境清幽,也不會長出蚊蠅;最近十年來,因為農業灌溉用水降低,政府又疏於管理檨仔林週遭環境,讓附近的居民生活品質受損,歸咎出來,主要危害有5點:
1. 工廠趁著三更半夜和周末無人時,將沒經過處理的廢水到入曹公圳,造成惡臭,居民怒不可抑。
2. 外來者司站淤積的埤塘耕種,沒經同意堆放大量有機肥料,味道難聞,碰上大雨,上游垃圾和此區的農耕用具沖刷而下,堵塞水道。
3. 檨仔林埤在社區中心的位置,卻缺乏管哩,民眾丟垃圾進去,水流停滯的水窪、閒置的農具積水,造成大量蚊媒停在檨仔林埤。
4. 埤塘堵塞嚴重,廣大面積堵塞到只剩下一條小小的水道,滯洪功能喪失,有洪患之憂。
5. 位於上游的仁武區淹水問題日漸增加,加上上游八卦寮埤塘正被填平開發,此區排洪壓力急速上升。
檨仔林埤公園催生可以追溯到10年以前的「十里荷塘」計畫,不但環保團隊極力呼籲政府再造與管理檨仔林,社區建築師、里長、綠十字社區發展協會也發起「尋找城市遺珠∼檨仔林埤往日情懷」營造,高雄市副市長湯金全也已會同高雄水利會及相關局處會勘,盼望早日改善環境,使檨仔林美麗的面貌重現,給社區活潑和生氣,不讓閒置的埤塘反而成為城市之瘤。

◆ 第 357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5 13:24:46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歷史的身軀~ 曹瑾 (姍昀)
內容:


曹謹(曹瑾)就是曹公。若說到有地方特色,又能代表鳳山市的人與物,非曹謹與其事蹟莫屬。人是指曹謹,物是指曹公圳和曹謹任期留下的建築:東便門、平成砲台、訓風砲台、澄瀾砲台(以上都是三級古蹟)護城河。
鳳山市區正是清朝鳳山縣新城城區範圍,到處可見曹公留的影子,他在鳳山縣四年半,除了開圳之外,也做了許多硬體設施,材質都是和高雄第行有關的咾咕石,不易風化,至今猶存。
曹謹的事蹟也列為當地的鄉土教材,曹謹墓園和故居是熱門觀光景點之ㄧ。曹謹被列入((清史稿)),稱它是「循吏(循,善良)」,為官三十載,宦歷河北、山東、福建、台灣,皆有政聲,所致民親,既去民思。

心得:
整理完資料,我才發現,原來曹公任內的建築不只曹公圳,還有許多著名、歷史悠久的建築也都是曹公的傑作,像是常聽到的東便門、平成砲台等,也做了許多硬體設施,曹公的事蹟,不只在台灣成名,更傳回曹公的家鄉,河南省,當地居民都以曹公為榮,可見曹公的所作所為是多麼偉大!!

◆ 第 356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5 12:15:06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搶救曹公圳城市遺珠(建凱)
內容:
曹公圳是以前高雄農業重要的經濟命脈、歷史源流的一部分,隨著社經變遷、農民轉業、灌溉用水的需求減低,許多水道陸續被斷絕水源、埤塘被填平,古代的灌溉水圳和一些河、湖、埤塘都漸漸消失,對於高雄市河川改善機會和城市水文風貌的維繫有很大的影響。
曹公圳的由來現況
清朝道光十七年(西元一八七三年)曹謹出任鳳山縣令時,觀看到當地民間疾苦之後,深知根源為何,所以他便遂遊說地方紳士,捐地出錢,召集健壯的年輕人掘地建埤,一共修築了九十條水路圳道讓農民的農田能有好的收成,因為曹公對當地的灌溉水路如此的改善,所以大幅的改善了高雄地區的農民生計,當地居民爲了紀念曹公的壯舉。曹公圳從高屏溪九曲堂引水入源頭,一直穿越高雄縣市,且還有連結許多大型埤塘,早期民間農民們自己闢建的埤塘為數更多;但是都因為農漁民轉業而造成荒廢及都市單向開發的緣故而一一消失。
曹公圳沿線埤塘和水道
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著重在城市水文與環境污染改善的方面,但是曹公圳沿線水塘,多數難逃被填土的命運,唯一能夠免於一死的埤塘僅剩蓮池潭,其餘的埤塘不是被填土、兩岸河床地遭濫到垃圾,民眾私站公地、開闢菜園、養殖家禽,家禽排泄物排入水中等各種污染。
曹公圳所面臨的問題
1.曹公圳原為灌溉附近農田的主要水源,傳統農業需求消失,水道和埤塘面臨存續危機。
2.都市在開發重劃區作業時,並未重視就有水利渠道保存問題,不是被填土、加蓋,就是變成社區水溝,導致曹公圳水道網路日益崩解,水質惡化。
3.由於農田水利會為半官方組織,無公權力做後盾,以致初濫倒廢棄物,或填土佔用水域,使水域池面積大幅減少。
4.在水塘附近的各種產業所排放出來的廢棄屋及排泄物嚴重影響水質。
5.在傳統時代有一些小水溝需要靠農民來清理,但是因為最近農業沒落,工業逐漸進駐此地,剩下的農地零散且缺乏管理。

◆ 第 355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5 10:59:33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公元兩千年世界濕地日宣言 之二( 建凱)
內容:

蓮花、荷花自古即深受喜愛,也是許多宗教聖潔的象徵,許多文人雅士也深有同感,所以許多詩詞、繪畫都是以它為素材,它也是庭園內適合栽植的水生植物。但是,過去二十年,這些蓮花及菏花被大量填平,都是由於管理者怕有人怕掉入水中而溺死的荒謬理由造成的。因為蓮花池可提供魚蝦貝類生存,也能讓蜻蜓、螢火蟲的幼蟲生存及繁衍,也提供了鳥類能在此築巢、喝水及洗澡的功能,但是一旦少了蓮花池,公園內的生態系統便會大受破壞。
在經過有心人士的復育,使一度因埤塘大量消失以及布袋蓮等外來植物排擠而差點就要消失在這個世界上的台灣原生種植物---台灣萍蓬草能夠再度復活,現在澄清湖、台灣特有生物中心、校園等地方逐漸有栽培復育,希望大家能加入復育台灣萍蓬草的工作,主動在校園或公園內為它找個安全的家。
我們希望未來兩年,能夠做到結合社區及保育團體,積極要求各縣市政府能注意埤塘消失的問題,並願意簽署埤塘保育公約,宣誓將濕地面積不再減少列為施政原則,且積極進行埤塘保護及重建的工作,並於公園及學校內擇地闢建小池塘,並於其中栽植蓮花等優美的水生植物。

◆ 第 354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5 00:07:45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公元兩千年世界濕地日宣言 之ㄧ 建凱
內容:

第四次舉辦世界濕地日是在公元兩千年二月二日,主題是蓮花,台灣濕地保護聯盟(以下簡稱濕盟)特別對台灣各地方政府呼籲幾項要事,重點整理如下:
1.重視埤塘保護
2.不再隨意填掉現有的埤塘
3.在未來新開闢的公園內能夠保留一塊栽植蓮花及菏花的小空間
濕盟會如此呼籲台灣的各地政府目的是為了不要讓現有的物種再消失,而且這麼做也可以增進公園視覺景觀,讓公園的生物能夠更豐富。
濕盟為了讓濕地的花仙子--蓮花能遍佈在各縣市的公園裡,並讓民眾了解濕地之美,濕盟期望在未來能夠推動兩項工作,一是『希望能與各地縣市政府期約「埤塘保育公約」,希望簽署公約的縣市政府,能允諾未來期縣市內的埤塘數量及面積能不再減少』;二是『推動現有公園內荷花池的保護及增闢』。埤塘有多種功能,如:水資源保育、調節暴雨雨量、避免淹水、增進環境美觀,而且還具有休憩、賞景、鳥類、青蛙、魚類等保護功能,對親水文化的建立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任其消失,真是環境保護的一大損失。
台灣在過去十年,各縣市的埤塘大量減少,剩餘的濕地面積也日漸縮小,它們仍難逃水質惡化、生物減少的命運,因此希望各縣市首長能積極保護其縣內的埤塘及湖泊,不再讓埤塘減少或消失,並且進行埤塘重建工作,要求業者在開發時能花點巧思,將廢水放流槽、污水排放池及滯洪池,結合濕地及生態理念,將這些冰冷冷的東西設計成可提供賞景和野生動物棲息的水塘,供民眾可以在這裡休憩及進行生態保育。另外也希望能在適當的公園、校地內闢建各種小型水塘,在之中植栽一些水生植物提供多一些的詩意與花意,為考慮各種休憩需求,濕盟特別推薦台灣萍蓬草、蓮花和荷花作為公園水塘植物。

◆ 第 353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4 22:54:23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網頁橫幅 影片內容 part4城市濕地典範在高雄
內容:
高雄,真的不一樣了
她已蛻變為生機盎然的友善城市
聽,那悅耳動人的蟲鳴鳥叫
看,那閒花野樹的田園風光
就讓我們輕鬆的享受自然Spa
體驗濕地脈動 感受幸福時光
◆ 第 352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4 17:09:22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網頁橫幅 影片內容 part3水與綠的交響曲
內容:

灰濛濛的工業大城
換上清新亮眼的翠綠新裝
瞧∼
越來越美麗的高雄市
正努力地奏著
水與綠的交響曲

◆ 第 351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4 16:08:27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網頁橫幅 影片內容 part2曹公圳再生運動
內容:

曹公圳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
是高雄人的生命之河
社會變遷、環境污染使得她風采不再
且讓你我一起努力
期待她的風華重現

◆ 第 350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4 09:01:34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網頁橫幅 影片內容 part1曹公圳與高雄平原
內容:

位於台灣西南方的高雄平原
因曹公圳這條藍色水脈
乾涸的土地變成豐收的良田
一百七十年後的今天
經濟起飛 農業式微
曹公圳的命運面臨重大考驗

◆ 第 349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4 00:25:08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小小主播 水岸花香 主播稿(怡妏)
內容:
水岸花香-高雄新景觀-新聞稿

陳:哇!今年是曹公圳落成的170年耶!
張:對啊!曹公圳的落成都要歸功於曹公呀!
陳:恩!這個我知道,當時曹公擔任鳳山縣令,當地治安很亂,原因是村民窮苦,只好去當強盜。
張:為什麼他們會很貧困呢?
陳:問的好。因為當是大高雄地區的農民全都倚賴看天田,天空一下雨,大家便開始耕作。而天空不下雨,大家就無法耕作了,所以才會去當強盜。
張:那後來曹公又是如河解決的呢?
陳:曹公為了解決旱災的問題,發動百姓們以高屏溪的水所鑿成的水圳,便是我們今天的曹公圳啦!
張:喔~~原來如此。可是,每當我經過曹公圳時,都忍不住憋氣,因為實在太臭了嘛!
陳:其實這也不能怪你。因為,曹公圳現在確實成為令人聞之色變的臭水溝。
張:唉!昔日灌溉高雄農田的母河,卻變成了如此落魄的河川,情何以堪啊!
陳:別太絕望!我們可以為曹公圳努力呀!
張:真的嗎?
陳:當然!現在大家發起了「曹公圳再生運動」,讓曹公圳恢復以往的美麗風華喲!
張:那真是太好了!
陳:是呀!你知道曹公圳是哪些河川的源頭嗎?
張:那簡單!曹公圳是高雄四大河川—愛河、前鎮河、鳳山溪以及後勁溪的源頭哇!
陳:您真內行!除了曹公圳外,需要復育的東西可多著呢!
張:到底有哪些呢?
陳:濕地就是我們的主要目標。
張:濕地?那是什麼呀?
陳:簡單來說,濕地就是一年之中,常保持有水、有土、有動物、有植物的地方。你可別小看濕地,它可是地球上生產力最豐沛的生態系呢!
張:哇!來頭可真不小!但是…既然濕地的生產力那麼豐沛,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去復育它呢?
陳:那是因為人類的開發,產生了許多築堤、造堤,與河川爭路,在土地高密度的開發之下,整個生態系都破壞掉了。
張:我懂了。可是,一講到濕地復育,大家都會聯想到髒臭的環境與蚊蟲,這可怎麼辦?
陳:別擔心。其實,我們如果推動人人都可參與的活動,想必能減少不必要的誤解與阻力。
張:目前我們需要復育的濕地有哪些呢?
陳:哈哈!
張:幹麻?你怎麼擺出那麼驕傲的表情呀?真受不了!
陳:別誤會啦!我驕傲的理由很簡單,只有九個字,那就是「城市濕地典範在高雄」!!!
張:別光顧著高興。快告訴大家,我們有哪些城市濕地是在復育計畫中的?
陳:一共有七個濕地。分別是援中港濕地、半屏湖濕地、洲仔濕地、美術館內惟埤濕地、本和里滯洪池濕地、愛河中都濕地,以及鹽水港濕地。
張:嗯!讓我們一一介紹吧!援中港濕地本來是海軍的基地,現在決定發展成濕地廊道。援中港濕地屬於紅樹林生態系,許多動植物在此棲息,符合休閒、教育及遊憩的需求。
陳:半屏湖濕地位於半屏山及水泥工廠之間,除了結合半屏山自然公園外,另外五座沉砂池將規劃成濕地生態池。如果將北、中、南的公雄做串連,相信這些動植物的生活會更好。
張:洲仔濕地是復育型濕地,現在已經開放參觀,但為了避免影響生物受到人為干擾,必須事先預約才可進入。也曾經發展「水雉返鄉計畫」。
陳:美術館內惟埤濕地園面積有30公頃,市高雄最早及最大的埤塘濕地,但當時為了建造美術館,將內惟埤填平,現在也只有挖了3公頃回來,十分可惜。
張:本和里建立在本館埤上,後來因為都市重劃而消失,再加上地勢低平,每逢暴雨,必定淹水。後來在本館埤上重新挖掘滯洪池,解決了當地居民水患的問題,屬於全國首座防洪滯洪池。
陳:愛河中都濕地在建造過程中,由市府團隊大膽的打破防堵河水的水泥垂直護岸,把180公尺的水泥堤岸破除,並將河水引進區內,以生態工程打造多樣的生態環境,增進了人與河流的親水空間。
張:鹽水港濕地是以生態思維整治鹽
◆ 第 348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3 23:23:41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著手進行三折頁的文字稿
內容:

今天將我們的研究內容精簡濃縮在A4大小的三摺頁中。老師先用 windows publisher 做一個範例給我們看,並且指導我們版面配置的基本觀念。並要我們回去每個人都設計一份,交出一個成品。
◆ 第 347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3 21:37:49  專題研究時數: 0
標題:
補上英文標題與隊名
內容:
題目:The symphony of water and green- the reborn of Caogong Canal and a new blooming waterfront Kaohsiung
隊名:Wetland Protectors

green 可當 名詞與 形容詞,若以名詞看,則以green連接 water與green 並不衝突。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版權所有•高雄市東光國小製作•最佳瀏覽效果1024x768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