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日誌


第18頁

◆ 第 46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8 17:39:01  專題研究時數: 46
標題:
參訪工務局(怡妏)
內容:
一、時間:2006/12/6
二、地點:資源二班
三、紀錄者:陳怡妏
四、過程內容:
今天是我們邁入研究以來,第一次出外做參訪。我們到高雄市政府的工務局,了解更多有關濕地廊道的資訊。首先,王課長先以簡報的方式,為我們做濕地廊道初步的解說。
目前,工務局有七個濕地廊道的計劃,部分工程在進行中。共有援中港濕地、半屏山濕地、洲仔濕地、美術館濕地、本和里滯洪池濕地、愛河濕地、鹽水港濕地。其中,援中港濕地原為海軍基地,經過雙方交涉討論後,決定保存自然生態,工程分三期,目前第一期在進行中。如無經費方面的問題,明年第一期規劃便可順利完成,到時會開放參觀。接著,河川整治方面,愛河是最成功的例子,工程由南到北分四期,以前,愛河的別稱是黑龍江,又臭又髒,生態值為0。經過大家的努力,不但河岸越來越美,最新統計的生態有51種,截污率更達百分之九十九。近期更發展到第5期,做提案的調整呢!再來,同學們可以自由發問,由王課長與嚴總工程師做解說。在對於濕地廊道有了基本認知後,大家便滿載而歸。
五、心得感想:
今天的收穫真是不少,對於濕地廊道,也有初步的了解。我覺得,王課長、嚴總工程師與其他為此龐大工程付出的熱心人士,都很用心。本來,都市的空間都是人,很少有動物生活的空間。但是,他們卻為了生態棲息的地方,做了很大的努力,並且盡心盡力美、綠化城市。我相信,因為這些人的努力,本來是「工業城市」的高雄,一定會變得更美!
未來,身為高雄人的我們,一定會感到無比光榮、驕傲,因為,我們的城市不再是廢氣、污水生存的地方,而是大家一同努力,所創造出來的美麗城市!
↓《原來高雄市政府是如此用心的經營生態濕地廊道》
◆ 第 45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8 15:38:35  專題研究時數: 46
標題:
謝宜臻老師上課之省思
內容:
一、日期:95年12月7日
二、紀錄者:張瑜庭
三、地點:資源(二)
四、過程與內容:
老師在上課前提到,高雄有很多的濕地都是「重建」的,因為土地一直被開發,埤塘一直被填平,因此造成自然環境逐漸被破壞而減少,所以由環保人員去爭取土地重建濕地,讓大自然恢復原來的面貌,而內帷埤則是高雄第一個「重建濕地」。上課時,因為老師也是環保義工,所以老師告訴我們當他們在做生態廊道的時候,會先隔開貓、狗和人類,因為要防止被破壞和汙染,還有人類隨意放生的問題,當然在這工程中,不只有這些問題,還有要在高雄縣市找土地建立生態廊道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高雄縣市寸土寸金,要爭取到一塊土地並不容易。濕地建立完之後,還要有人去經營保護,不然又會被破壞和汙染,還有淤積泥沙、被填平的問題。
另外,還有曹公圳的問題,由於曹公圳是灌溉用的,如果沒有種植的話,曹公圳就不放水,但高雄濕地有二分之ㄧ以上的水源來自於曹公圳,而如果曹公圳不放水,濕地就會乾掉,就不叫濕地了,因為要有水有土有植物才叫濕地,可惜現在曹公圳沒有被政府積極保護,因此環保人員積極的向政府爭取中。現在只要下大雨就會出現淹水的情形,但在以前是不一樣的,老師說在以前正常的土壤下,雨水會滲透到土裡面,可是現在都水泥化了,導致雨水只能在地表徘迴而無法排通,必須靠水溝來排水,因此常造成淹水的問題,所以現在環保人員有將一些人工濕地,改建成滯洪池。
最後老師告訴我們,原本高雄市一個很大的潟湖,但後來慢慢的淤積泥沙和人為的開發,而把原本有海水的地方給填成陸地,由於原本高雄就是水只是被泥沙淤積成陸地,因此造成高雄有許多濕地的原因。
五、心得感想:
原來高雄市潟湖這是我以前都不知道的,今天讓我大開了眼界。對於環境破壞的問題,高雄市越來越工業化,真的很多自然環境已經被破壞掉,雖然環保人員有積極爭取土地,但卻無法環給大自然他原本真正的面貌,在課堂上,我瞭解了建立濕地的重要與辛苦,雖然建立完濕地後,不是就完美無缺,但是卻為我們的自然環境多了一個面貌。
隨意放生和人們的態度是在建立濕地時最大的困難,濕地是有水的地方,附近居民可能會因為怕會有登革熱,而不贊同。然而,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是否會改變想法?環保人員在建立濕地時很辛苦,做一個濕地要做初步調查在做規劃,然後再深入調查,計畫好之後才可以動工,在短時間內,一個濕地從幾十種鳥類可以復育出一百多種的鳥類真的很不容易!自然的環境給這些動物們居住的空間,所以不管進入哪個濕地,希望大家好好的保護它,不要在污染它和隨意的放生。
↓《我們要知道,生態被破壞有可能永遠無法恢復》
◆ 第 44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8 13:14:39  專題研究時數: 69
標題:
高雄濕地大全
內容:
過程與感想:
今天上課謝老師來幫我們解說高雄濕地廊道的建設規劃與願景。她介紹了高雄的各個濕地廊道,我除了認識他們的位置外,還學到了各種知識!例如內惟埤、及本館埤濕地都是天然濕地被填平後再挖出來的!以及洲仔濕地以前是一個田地!值得一提的是,我利用老師在展示powerpoint講解的時候,現場模仿繪製了一張高雄的濕地分布圖,之後再請老師幫我掃描進電腦,看到自己辛苦繪製的圖展現在進度報告中,是今天最令我有成就感的事了!
繪製者:龔士瑋
↓《這是我上課馬上畫出來的圖片》
◆ 第 43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8 09:55:49  專題研究時數: 69
標題:
參訪工務局
內容:
日期:95年12月6號
地點:高雄市工務局
紀錄者:葉蔚萱
過程內容:
今天我們去了高雄市工務局,有一位謝老師為我們解說。謝老師說:濕地當初建造的目的,是為了要保護生態、美化環境,可是卻有許多人把外來的物種放生到濕地裡,最後不但沒辦法保護生態,還造成了外來物種更加氾濫的問題,所以謝老師告訴我們:絕對不可以在濕地隨便放生!除此之外,謝老師也向我們說明了濕地與曹公圳的關連,他說曹公圳就是把這些濕地聯結起來的河川,一條條的就像走廊一樣,所以叫做濕地廊道。可是,為什麼要把這些濕地聯結起來呢?謝老師說因為把各個濕地聯結起來,裡面的生物就可以藉著這條河川來往各個濕地,雖然平常不會看到十分大型的動物在裡面游動,可是像是植物的種子、浮游生物、和一些較小的魚類就可以利用這條河行動,達到各個濕地物種的交流。
還不只這些喔!謝老師說濕地的另外一個功用,就是都市防洪。因為有些地方其實以前是湖泊,可是人類為了要開發環境、增加居住的空間,就把它填起來,使得那些地方下雨時,原本應該積在湖泊裡的水,沒有地方去,就造成了這些地區每逢大雨,必定淹水。所以解決的辦法就是挖一個濕地,下雨的時候作為滯洪池,如此就可以解除水患的問題。真是一舉兩得呢!
濕地的功能多、好處多,可以美化環境,又可以保護動物,讓我們一同攜手合作,保護這塊美好的土地!
↓《有很多工廠都把廢水排到曹公圳內,真不應該》
◆ 第 42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7 17:17:56  專題研究時數: 69
標題:
參訪工務局(青榕)
內容:
一、日期 : 12/6 ( 三 )
二、地點 : 工務局
三、記錄者 : 李青榕
四、 過程內容 :
(一) 1點20分搭車前往 " 工務局 "
(二) 看投影片以及聽講解
(三) Q&A " 時間
Q1 : 請問什麼叫做 " 濕地 " ?
A : 凡是 " 有水有土有植物 " 即稱為濕地
Q2 : 進入濕地有哪些應該注意的事項 ?
A : 不可以大聲喧嘩和不可以隨意放生動物以及更不可以亂丟垃圾
Q3 : 要如何改善 " 水質污染 " 的問題 ?
A : 可以定期做 " 水質檢測 " 或者是去抓這些偷偷排放廢水的工廠以及一些方法都可以

<五> 心得感想 :
今天老師帶我們來了一趟很豐富很精采的生態之旅 , 也讓我們吸收了很多有關於 " 濕地 " 的知識 , 也很感謝老師給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出來看看, 讓我們對於自己的家鄉---高雄 , 有進一步的濕地了解 , 另外 , 我的問題有些並沒有被問到 , 所以我自己剛剛去找了一下答案 , 這下我才知道 , 原來 " 一個濕地所應包含的要素和功用 " 是 " 目前較廣義的濕地定義為:一種由排水不良的沖積土或是易受到流水漫淹的土壤所形成的區域,濕地裡常有水的存在,不過水位高低則會因為季節、降雨或融冰而出現週期性的變化,但濕地的土壤和水分卻具有足夠涵養動、植物的能力。所以濕地在哪裡?根據拉姆薩公約的第一條,濕地就在我們的大地含有水的環境裡,也就是從高山到海洋的豐水生態系。從這樣的定義中可彙整出濕地的所應包含的要素,至少有下列四大項:
(1)水文:下層土壤於每一年的植物生長季期間屬非乾燥土壤結構,而是由水形成的飽和狀態或是有時候被水所覆蓋。
(2)土壤:濕地通常都具有與附近高地不同的特殊土壤條件,下層的土壤中以排水性不佳的還原性土壤為主。
(3)植物:以水生植物為優勢並伴生著耐濕性植物,即使缺少耐濕性植物也可表現出濕地特色。
(4)動物:包含了依賴濕地而生存的鳥類、魚類、兩棲爬蟲類、底棲無脊椎動物及浮游動物相等。 " 哇哇 ! 原來是這樣的喔 ! 我的問題總算是得到解答啦 !ㄝ不過還有一個問題就是 " 濕地有哪些功用和存在的價值 " 後來終於千找萬找 , 東翻西翻的 , 找到了我要的答案 ! ! 原來 " 2.濕地有哪些功用和存在的價值?
學術界對於濕地的功能,揚揚灑灑至少可列出20種以上,這裡僅舉出其中的七項常被人提到的功能,並可藉此點出保育與興構新海人工濕地的意義與價值:
(1)水資源的保育與補注(2)暴雨洪峰調節與水土保持等防災功能
(3)水質淨化與污染削減(4)經濟開發後的棲地補償
(5)生物多樣性保育與環境教育(6)景觀遊憩與美學價值
(7)學術研究與教學觀摩
哈哈 ! 雖然剛剛看到頭昏眼花了 , 不過總算是把我要的答案全解出來啦 ! ! yes ! !
◆ 第 41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7 13:34:40  專題研究時數: 69
標題:
參訪工務局(熙恆)
內容:
一、時間:95年12月6日
二、地點: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三、紀錄者:揚熙恆
四、過程與內容:
生態廊道就是一個可以讓動物、昆蟲在裡面行動的空間,因為功能就跟走廊一樣,所以稱為生態廊道。生態廊道就是由很多個濕地連結而成的。藉著生態廊道,北高雄的動物可以走到南高雄,而連結這些濕地的道路就叫做「水路」。水路可以讓魚類在其中自由地游動。在高雄市中,聯結這些濕地的水路就是「曹公圳」。現在有約2/3的濕地都有被保護下來,可是水路(曹公圳)並沒有被保護的很好,所以這就是大家都在推動的地方。老師說:「曹公圳再高雄市和高雄縣邊界線的那一段冬天的時候會沒水,曹公圳沒水那濕地也就會跟著沒水,因為那些濕地的水都來自曹公圳。還有,在曹公圳高雄縣和高雄市之間的那一段,市、縣政府比較不重視,所以很多工廠就將廢水排到那裡,所以濕地就會被污染。」
五、心得與感想:
我想這本來就應該為動植物作一個生態廊道,因為動植物也有生活的權利。我認為縣市政府應該多加強曹公圳的保護、管制,因為冬天曹公圳如果沒水,那做這個生態廊道不就白做了嗎?還有,如果工業廢水通通排到曹公圳裡,生態也會被污染,所以曹公圳應該要多加管制。
↓《參訪工務局,大家都像個專業的小記者,迅速記下重點》
◆ 第 40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7 10:33:23  專題研究時數: 46
標題:
準備參觀工務局!
內容:
一、日期:95年12月6號
二、地點:資源二班
三、記錄者:龔士瑋
四、過程內容:
1.介紹參觀工務局的行程。
2.介紹參觀工務局的注意事項。
五、心得感想:
我非常的期待參觀工務局,今天要出發非常的興奮!不過早上我去參加直笛比賽,有一些重點沒聽到,但是我還是聽得很仔細,希望下次我還能有這個機會!
↓《要參訪工務局了,趕快動手把想問的問題記下來》
◆ 第 39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5 23:46:35  專題研究時數: 0
標題:
家長回饋(宇德媽媽)
內容:
上網瀏覽第三屆資優班的作品,真是不簡單!與高中組相較之下絲毫不遜色,也實在佩服鄭先生的投入與專注能力。鄭先生無私的貢獻熱忱更是令人感動。相信在各位老師及鄭先生的指導下,一定會讓孩子留下豐富深刻的學習體驗。我一直提醒宇德:「你們真有福氣,真的要好好把握機會!」
◆ 第 38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4 14:31:43  專題研究時數: 66
標題:
濕盟的謝宜臻老師來幫我們上課!(秉廉)
內容:
一、 日期:95年12月7日(四)
二、 地點:東光國小資源(二)教室
三、 紀錄者:濟陽秉廉
四、 過程內容:
今天請到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的謝老師來幫我們上課,課程是關於高雄生態濕地廊道(如援中港濕地、洲仔濕地、半屏湖濕地、金獅湖、澄清湖、鳥松濕地……等)的位置、水源、和連接的溪流、 河道,以及曾經被填土或被縮小範圍的濕地,還有濕地環境的保育方法。

五、 心得感想:
經由這次的上課,我了解到更多濕地廊道的知識,我還有做筆記,順便把老師PowerPoint上面的圖畫下來,還蠻複雜的,但是我畫得很開心,而且也吸收了很多知識,這種課程真的很棒,但是最近一直做研究真的蠻累的,希望這些努力都值得,老師在上課的時候還一直幫我們拍照,真好玩,但是老師不僅只有幫我們拍照而已,在整個研究過程,老師一直幫助我們,所以我們真的應該要好好的謝謝老師!!!
↓《這是關於曹公圳灌溉流域的分佈圖》
◆ 第 37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3 23:40:02  專題研究時數: 63
標題:
高雄市濕地廊道分布圖 (青榕)
內容:
利用今天謝老師來幫我們上課的同時,我也邊看老師的簡報,一邊依樣畫葫蘆,大家看我畫得好不好?

◆ 第 36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3 20:21:12  專題研究時數: 63
標題:
初步探索(認識曹公圳的歷史)
內容:
一、日期:11月30日 (星期四)
二、地點:資源二班教室
三、記錄者:楊熙恆
四、過程與內容:
老師今天給我們看了一張1895年的老地圖,老師說:「這是日本人畫的,畫得不是很詳細,只是有個架構。」老師指出,曹公舊圳流過五個里,曹公新圳也流過五個里,所以叫做「五里舊圳」、「五里新圳」,但都是叫「曹公圳」。曹公圳對過去的農民貢獻很大。從前農作物下雨才能種,不下雨就不能種,但自從曹公圳開用後,這個問題也沒迎刃而解。
五、心得感想:
曹公圳對過去的農民貢獻真的很大。而且,很早以前就在用的曹公圳,現在也還看得到。可見曹公圳在當時蓋得很牢固。我真佩服建造出這條圳的人呀!
↓《趁機搶一下鏡頭!》
◆ 第 35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3 09:59:41  專題研究時數: 63
標題:
嘿!同學,迎接挑戰吧!
內容:
一、地點:資源二班
二、時間:95年11月30日(四)
三、記錄者:宋秉宣
四、過程內容:
今天在課後之餘,潘老師還跟我們說了一些事情:
*上課時應隨時做筆記,有錄音機者則帶來
*研究日誌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一)日期:(課程或活動當天)
(二)時間:(課程或活動地點)
(三)記錄者:(寫此份研究日誌的同學)
(四)過程內容:(記錄今天的課程或活動內容,大致經過或重點,可用條列式或自己的一段話來描述)
(五)心得感想:(能多記錄或描述自己的心得、想法或省思)
五、心得感想:
我覺得楊老師和潘老師都計畫得很好,而這次要付出的心血也不少、研究的困難度也不低,儘管如此,我相信只要同學的同心協力必能變得容易多了。
鄭爸爸的課程讓我們在此研究方面有了個頭緒,而聽說鄭爸爸還為我們班上申請到了一筆資金,真的要感謝鄭爸爸(和所有的指導老師)
↓《快下課了,潘老師也不忘記做重點整理》
◆ 第 34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2 10:21:09  專題研究時數: 42
標題:
專題描述與地方描述
內容:
經過討論後,我們初步的專題描述與地方描述已經出爐囉!內容如下:
專題描述
「曹公圳」為清道光年間鳳山縣令曹謹奉命開鑿,築成後灌溉範圍廣含整個高雄平原,不但解決了乾旱問題,也使得當時的鳳山縣城成為高雄米糧的重要產地,百姓無不感念曹謹的功勞,許多以曹公為名的地標也因應而生,成為鳳山地方文化的特色。時至今日,曹公圳除了保有原始的灌溉功能之外,也使大高雄平原從台灣的早期農業社會脫胎換骨,蛻變為工商繁榮的「海洋首都」的母親之河。然而,曹公圳受到社會變遷的影響,在都市化的過程中,其角色該如何適度調整;我們該如何活用曹公圳水系,推動曹公圳之後續建設,以因應社會之需求,進而整合成為親水文化、生態、觀光與休閒等空間資源,創造大高雄新城鄉地標風貌,也成為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因此,在本專題中,我們將走訪曹公圳水域沿岸的濕地生態廊道,對其建設工程作深入的瞭解,並希望能將曹公圳的水文重建活動介紹給社會大眾,期待大眾能體驗曹公圳流域嶄新的生命力與文化思維內涵,以重新拾回人與水、土地的親密接觸。

地方描述
曹公圳位於南台灣的鳳山平原,是國際學術譽為規模及效率之最的台灣四大圳之一。曹公圳以高屏溪為主要的供水來源,其灌溉系統由高雄縣綿延到現今的高雄市區,北至蓮池潭灌溉系統,連結高雄縣市既有的蓮池潭、洲仔、金獅湖等大型埤塘,構成綿密的水網路,豐富了沿岸居民的物質文化與精神生活,並在村落津渡型成頗具特色的文化景觀。近來因應社會型態的轉變,曹公圳的珍貴地景與資源也隨著農業沒落而逐漸凋零。欲延續先人賦予曹公圳之意義及生命力,我們必須進行曹公圳水岸復育,將曹公圳傳統以來扮演的農業資源角色將轉變為環境資源。其中,高雄生態廊道的建設即為曹公圳流域水文網絡重建的重點,範圍包含了美術館濕地、本和里滯洪池、洲仔濕地、愛河中都濕地、鹽水港濕地、半屏湖濕地及援中港濕地等,預計將會使曹公圳流域呈現出水岸花香的新風貌,成為南台灣新穎且具整體性的親水空間。
記錄者:潘昭穎
↓《曹公圳其實非常重要,大家要正視曹公圳的復育問題》

◆ 第 33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1 17:38:29  專題研究時數: 42
標題:
準備迎接挑戰
內容:
時間:2006/12/1
地點:資源五班
紀錄者:陳怡妏
過程內容:
今天我們展開第一次的課程,由學長的爸爸—鄭爸爸來為我們上課。首先,他把曹公新圳與舊圳的概圖拿給大家看,並詳細解說圖中的內容。這張圖可是從日據時代時,由日本人畫出來的。鄭爸爸的同事偶然間發現此圖,興奮之餘,將圖中的文字變大,並請專家把整張圖重新繪色。於是,我們便得知,高雄地區是在道光十六年發生大旱災,於是他們決定建一個水圳,來引高屏溪的水。在道光十七年時,開始建曹公舊圳。在道光十八年便完工,而道光十九年正式落成。明年就是曹公圳落成的170年了!之後,鄭爸爸向我們說明當初建曹公圳所遇到的種種困難以及解決的辦法。還解釋現代的地圖,說明一些歷史與人文部分的資訊給大家瞭解,使我們對這次的研究總算有個頭緒。
心得感想:
今天的課程結束後,我認為這次的研究難度不低,而且必須投入的心血必定不少。老師們也呼籲我們不用害怕這次的研究,因為我們的背後有十分堅強的工作團隊來幫助我們,只要配合老師交代的事情,並努力的投入,就不用擔心。我想告訴老師:我一點都不害怕,因為我相信這次的研究對我來說是個挑戰,我會盡心盡力去完成。並且,我希望這次的研究一定能十分順利。我已經準備好迎接這項挑戰了,蓄勢待發,所以,我一點都不畏懼,反而躍躍欲試喔!
↓《曹公圳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水圳,我們一定要將它的歷史流傳下去》
◆ 第 32 份報告 ∼ 寫於 2006/12/01 08:55:34  專題研究時數: 42
標題:
第一次上課
內容:
一、日期:12月1日
二、地點:資源五班
三、記錄者:張建凱
四、過程內容:
今天是我們關於網界博覽會的第一節課,重點如下:
1.鄭爸爸首先跟我們介紹一張日治時代地區的地圖,為曹公新圳舊圳概圖,並且說明興建曹公圳的原因,是因為在道光十六年期間高雄平原地區發生大旱災,因而在道光十七年期間開始興建曹公舊圳,並在道光十八年完工,十九年啟用,舊圳完工後,高雄平原便不再發生旱災。
2.之後,鄭爸爸又跟我們說了一件喜事,明年就是曹公圳一百七十年紀念。
3.然後又將曹公圳流域一一對我們介紹,我們才知道鳳山舊城新城的護城河現在也已經納入曹公圳流域之一
五、心得感想:
在這一堂課中真讓我知道了不少有關曹公的各種事蹟,以及他對於我們一大貢獻──曹公圳,在興建的過程中碰到的種種困難幾乎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令我不得不佩服曹公建圳的偉大精神。
↓《鄭爸爸講解,學生用心的聽,創造出最好的學習氣氛》
◆ 第 31 份報告 ∼ 寫於 2006/11/30 19:51:16  專題研究時數: 42
標題:
參訪工務局通知
內容:
1.發下參訪工務局的通知單,請學生在下禮拜一(12/4)之前交回。
2.請學生先構想座談會時欲發問的問題。
記錄:潘昭穎
↓《下圖是交給家長的通知單及回條》
◆ 第 30 份報告 ∼ 寫於 2006/11/30 10:41:57  專題研究時數: 42
標題:
曹公圳的歷史
內容:
一、日期:95年11月30日
二、地點:資源二班教室
三、記錄者:龔士瑋
四、過程內容:
今天早上到資二教室聽鄭爸爸解說高屏溪與曹公圳的故事,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像高屏溪有一個臨時堤壩,它有4公里長。(圖一)而且材料需要竹子、蘆葦、沙子,其中竹子還是從佛光山來的呢!除了高屏溪的之外,我還學到原來高雄以前的居民的家門前會挖池塘來蓄水,有些居民則會共用池塘!(圖二)他們稱呼田地的方式也很有趣常常有水可以灌溉,收成好的田他們叫「允水田」。而收成不好,不常有水的田他們叫「看天田」。我也學到曹公圳底下的濕地之一—八卦寮的舊地名-草潭埤。鄭爸爸最後告訴我們,高雄的濕地都跟高屏溪、曹公圳都有關,沒有曹公圳高雄就會缺水!另外,我們最後把研究成果呈現在網路上的時候,可以用GIS(地理資訊系統)。

五、心得感想:
聽完老師的解說後,使我更了解高屏溪及曹公圳,不但也從此得到了許多的知識,也使自己寫報告的能力提昇了,希望以後我還有機會能夠作更多的研究!
↓《這也是學生們費盡心思畫出來的》
◆ 第 29 份報告 ∼ 寫於 2006/11/29 09:39:11  專題研究時數: 4
標題:
烏龍事件
內容:
上個禮拜因為大會遺失進度報告資料的緣故,我們擠破了頭,總算憑記憶把之前的進度報告給補回來。今天早上開信箱時,赫然發現一整排由大會寄出的修改資料記錄!原來大會都有寄修改紀錄到信箱中,亦即可以在我信箱中看到之前遺失的進度報告。我完完全全忘記了這件事,還跟楊老師一起努力的回想,唉!怎麼會有這麼烏龍的事 > <
記錄:潘昭穎
◆ 第 28 份報告 ∼ 寫於 2006/11/28 15:12:36  專題研究時數: 0
標題:
家長回饋(偉詠爸爸)
內容:
田野調查是一項很好的寓教於樂的活動,可讓小朋友對這塊土地多一分了解,但因上課及回鄉下的關係無法全程參與、同行並盡綿薄之力,甚感抱歉與惋惜。在此並預祝所有參與的人收穫滿行囊。
◆ 第 27 份報告 ∼ 寫於 2006/11/28 15:11:49  專題研究時數: 1
標題:
準備要去田野調查囉!
內容:
一、日期:95年11月27號
二、地點:資源二班
三、記錄者:吳嘉汶
四、過程內容:
這一次的課程主要是介紹將來「網界博覽會」時的一些相關課程,以及往後課程的調動。
五、心得感想:
很開心能有這個機會參加比賽,又剛剛好我假日都沒有補習,每一次的田野調查都能和大家一起去「出任務」!我感到很幸運也很開心!希望在往後的「網界博覽會」的課程裡,老師能給我一些機會,讓我參與這個比賽,相信我也能從中獲益良多的唷!
↓《潘老師把田野調查的行程寫在黑板上》
◆ 第 26 份報告 ∼ 寫於 2006/11/28 13:33:37  專題研究時數: 0
標題:
家長回饋(士瑋爸媽)
內容:
謝謝老師給學生一個這麼棒的學習機會。家長也很有興趣及意願跟老師及孩子們走透透高雄的濕地景觀。

◆ 第 25 份報告 ∼ 寫於 2006/11/28 11:19:39  專題研究時數: 42
標題:
課程說明
內容:
一、日期:95年11月24日
二、地點:資源二班
三、記錄者:宋秉宣
四、過程內容:
今天老師跟我們討論了參加網界博覽會的流程,為了這次的活動,老師調動原本的課程而把網博的加進來,還有,老師也把她的安排告訴我們,也請了鄭老師來跟我們介紹曹公圳。12月份,我們利用週休二日的時間去做田野調查,老師還跟我們說:「有可能的話,還會去訪問別人呢!」1月份∼2月份,我們就要開始做網頁了。等到二月底,就是發表的時候了。
電腦的部份,老師也請了專業人士來教我們,我們打算使用Fireworks來做,因為Firework的美工比Dreamweaver來得好。
田野調查的部份,老師建議我們,家長可自行開車在小朋友,因為田調走的路有些遊覽車無法開進去,只有小型車可以,所以家長們儘可能自行開車。
另外,12月6日(三)的下午,老師也安排了參觀及採訪工務局,進一步為網博的比賽的到更多的資料。
五、心得感想:
這次的討論的結果雖然要調動原有的課程,但為了網博的結果也值得啦!田調也要犧牲週休二日去採訪別人,但換個角度想想,這也可算是一種休閒吧!我覺得老師為了這個活動付出了許多心血,不僅請了許多老師教我們,也不時與我們共同討論。我們當然也要努力配合老師。
雖然週休二日沒了,但出去採訪也算是一種教學,而且還能看到一般不容易見到的景色,還有專人解說,真是謝謝老師的安排。
↓《潘老師正在講解有關田野調查的行程》
◆ 第 24 份報告 ∼ 寫於 2006/11/28 08:41:39  專題研究時數: 42
標題:
準備要參加網博了!
內容:
很高興我們有機會能參加這個比賽,但是聽完老師講解後才發現「網界博覽會」的競爭非常激烈,我們在參賽過程中會非常地辛苦!>_<!希望我在以後的課程裡能學到更多東西,並且能夠成為正式的隊員。我必須還要更努力的作紀錄,讓我們的作品能夠更好!
記錄者:龔士瑋
◆ 第 23 份報告 ∼ 寫於 2006/11/28 00:31:23  專題研究時數: 42
標題:
課程調整說明
內容:
一、日期:11月24日
二、地點:資源2班教室
三、紀錄者:李昀柔
四、過程內容:
1.更改原本的課程以配合網博之課程。
2.說明新的進度及課程。
3.調查各研究員是否能夠全程參與田調或參與程度。
4.發下新的課程進度表。
五、心得感想:
這一次的課程內容大多是說明新的課程內容以及田調的相關內容,這次的田調有四次,因為全在星期六和星期日,剛好我在假日中不用補習,因此我可以全程參與,希望班上的人可以一起參加,因為大家就可以一起成長,也可以一起完成這個網站了。
↓《既然假日不用補習,一定要參加這個活動》
◆ 第 22 份報告 ∼ 寫於 2006/11/27 22:13:19  專題研究時數: 42
標題:
課程調整及田野調查說明會
內容:
今天老師跟我們說明調整課程的事情,其中有四天的田野調查,都是利用假日。還好我假日都沒有補習,每一次的田野調查都能和大家一起去「出任務」!我感到很幸運也很開心!希望在往後的「網界博覽會」的課程裡,老師能給我一些機會,讓我參與這個比賽,相信我也能從中獲益良多的唷!
記錄者:吳嘉汶

因應我們網界博覽會的主題,我們總共有四次田野調查,我四次都要參加,希望我能在這次的網界博覽會中有好的表現,也希望田野調查順利。我們田野調查要走的路線都是曹公圳流域得濕地廊道,包含了愛河、後勁溪、半屏山等許多地方。到時候一定要好好觀察、好好做紀錄,才不會白費了去這一趟;也希望我們的研究是有意義的,讓研究結果對大自然的環境有所幫助,使台灣又成為一個大自然風景最美的地方,也讓環境汙染更少,使大自然健康、人民更健康。
記錄者:侯姍昀
↓《拿起老師發的講義,專心的聽》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版權所有•高雄市東光國小製作•最佳瀏覽效果1024x768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