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日誌


第6頁

◆ 第 346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3 21:36:55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水與綠的交響曲 研究計畫(定稿)
內容:
經過幾天的努力及修改,我們研究的研究計畫終於定稿了,主要將我們的研究活動及過程以正式的文字詳列出來,送給教育局之後,希望能夠為本班小朋友多申請到一些活動經費。
◆ 第 345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3 20:23:36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我們的網站標題字體 「水」與「綠」
內容:
因為電腦裡面的字體不能完全呈現出我們網站標題想要的感覺,後來還是楊老師厲害,想出了另外一個不求人的方法。我們在字帖專門字典裡掃描了好幾種不同的字體,沒想到其中[水]與[綠]兩字兩個字配在一起感覺還滿搭的,真令人高興。以下是我們所採用的字體。

◆ 第 344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3 19:17:03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東光濕地日」喊卡,換個方向著手進行
內容:

在濕盟理事蘇耀廷先生到本校接受小朋友採訪,並對本校營造濕地環境的評估之後,我們發現要將校園內既有的水塘做一個整體的規劃雖然立意良好,但因為牽扯到工程動工及經費與的問題,執行上有一定的困難,且要營造一個基本的生態系最少需要數月的時間,所以我們營造「東光濕地日」的構想也只能暫時打消,另外規劃可行的活動。
記錄者:潘昭穎
◆ 第 343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3 18:06:40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水與綠的交響曲 研究計畫(初稿)
內容:

這次的網博因為我們有許多的田野調查及活動,恐怕班費會很快用完,所以我們擬定了初步的研究計畫,希望能幫學生多申請到經費。
記錄者:潘昭穎
◆ 第 342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3 16:56:04  專題研究時數: 30
標題:
補拍援中港
內容:

與溼盟蘇耀廷理事的訪談才知道原來我們之前去的兩次援中港濕地,不是政府正在規劃與工程的援中港濕地。真正的援中港濕地是在另外一邊,所以我們今天又抽空去了一次,拍出最正確的照片,今天我們也看到了第一期完工的成果,不過說實話,除了已經完工的工程之外,其他魚塭地看起來都還滿像的,難怪之前會搞混。
◆ 第 341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3 14:39:30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迎接充實的寒假(熙恆&秉宣)
內容:
今天老師把我們叫到資優班,原因是因為前我們只有田野調查,但是比賽的作品是完成網頁,所以我們要利用寒假的時間到學校完成這些事情。當我聽到老師說這句話時,我的心情立刻變的非常不好,因為我想參加網界博覽會,但是我寒假又要出去玩,更何況我媽媽也不是很支持我上網界博覽會,面對我這樣的狀況,我真不知如何是好。老師說:「寒假來學校,一個時段就加一分」這時我想:「哈!不管我媽叫我不要來,就算要我走路來,我也一定要來」老師又說:「如果上下午都要來,就要帶午餐錢,然後我們統一訂午餐。」我原本想說如果我來,一定是自己付錢,沒想到我媽竟然給我錢,而且還給了一大堆。我知道我一定會學到很多東西。
記錄者:楊熙恆

因為我們報名網界博覽會(以下簡稱網博)的時間比其他隊伍晚了幾個月,所以潘老師、楊老師以及鄭老師經討論後,決定利用寒假的時間來充進度,這項訊息決定之後,我們班的許多同學都非常的失望,因為他們在寒假的期間內,有的要出國去玩,有的有自己的行程,如此一來,許多的時間都無法配合了,可能也因此無法報上網博了。
寒假到校的時間非常多(可以說是每天到校),除了過年、週休二日以外的時間都要來,所幸,過年期間沒有要到校,因為那時我們家要出去玩(嘿!嘿!),可能許多人會問:到校的時間有哪些呢?有1/30(二)、1/31(三)、2/1(四)、2/2(五)、2/7(三)、2/8(四)、2/9(五)、2/12(一)、2/13(二)、2/14(四)、2/15(五),這些時都都有分上午(9:00∼10:00)與下午(1:30∼5:00),在這其中2/4(日)在洲仔濕地有有關於濕地的活動,潘老師:「其實,世界濕地日是2/2,,但濕地保護聯盟決定在2/4(日)配合假日在洲仔濕地舉辦活動,如此一來能參與的人數一定更多。」所以2/4才會有活動啊!!(記錄者:宋秉宣)

◆ 第 340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2 23:43:28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親師通訊 調查寒假能來學校日期
內容:
網博截止日期只剩一個多月,我們的時間可以說是十分緊湊,所需完成的事情也還有很多,利用寒假時間到校趕進度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我們幾位老師討論了時間表之後,發現我們幾乎只剩下年假可以休息了,於是發下通知單調查每位學生能到校的時間。以下是通知單的內容:

親愛的家長您好: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一個學期即將結束,以下有幾件事情想與大家交流:
(1) 歡樂科學營:日期訂在1/27(六),28(日)(共一天半),通知在日前已請孩子們帶回。因為這是屬於學校資優班聯合舉辦的營隊,配合下學期我們的科學外聘課程,營隊中老師會拋出可研究的構想,在校內科學博覽會或科展可派上用場,所以以部份的特教經費支出,孩子們參加不必負擔講師費,只需負擔教材、午餐及點心費用。
(2) 台灣網界:我們投入的網界博覽會目前仍在最後的資料整理與網站製作階段,預計還有人物專訪、網站架構填入資料、美工等工作、因為比賽截止日期為2/28,適逢開學初,時間將會非常不夠用,所以考量之下,決定額外利用寒假時間到學校追趕進度。預計到校的日期如附表,分為上午時段(9:00至12:00)及下午時段(13:30至17:00) ,請依可行的時間勾選。(同一天若參與兩個時段者,請讓孩子們帶午餐錢,大家統一訂購午餐)
(3) 世界濕地日活動:為配合世界濕地日,2/4(日)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在洲仔濕地有舉辦相關的宣導活動,我們幾位老師已與濕盟取得聯繫,覺得讓孩子們一起投入回饋性的活動中,是很有意義的事,將其活動過程記錄下來也可為我們的網頁成果增色不少。所以預計當天會帶孩子們到洲仔濕地參與活動(初步決定以擺攤位的形式宣導我們的研究成果),時間暫定為2/4上午8:00至12:00。在此也要徵求數位(4至5位)熱心的家長,幫忙載送孩子們到洲仔濕地。
(4) 國際網界:因為大家決定投入國際網界的比賽,目前已接洽尋得適當的翻譯人才,而國際網界的截止日期為3/11,所以我們也會在中文定稿之後,同步交給翻譯。
以上所提事項,有些需要您的配合,依孩子們可行的時間作選擇。若時間允許,也希望多鼓勵孩子們踴躍參加。造成您的不變請多體諒,感謝您的配合!佳節將至,在此也向大家拜個早年,祝您事事如意,心想事成。 昭穎 1/16

◆ 第 339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2 12:58:14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台灣濕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建凱的研究成果)
內容:
Q:濕地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如何呢?
A:從古至今漢人的生活和濕地密不可分,在以前濕地是有灌溉和養殖的功能,也是人類發展文明的重要根源,而現在施地正逐漸減少和劣化,在人類的生活逐漸步向工商服務業之後,許多濕地現在正面臨被填平的悲劇,如果繼續破壞濕地的話,那麼以後地球的濕地將會全部消失,物種滅絕及天氣異常的現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Q:現在的濕地發生哪些問題?
A:因工業化濕地愈來愈少,都市化導致「褐地」出現,因高溫問題使濕地遭受破壞。現在濕地愈來愈少,導致都市中能夠蓄水的濕地越來越少而經常出現都市淹水情形,也出現物種消失的情形。
Q:這些問題要如何在未來經營濕地時解決呢?
A:從高溫、淹水、土石流、濕地物種消失的情況來看,營造濕地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了,我們的目標就是進行生態式溪流、水圳、綠籬的串聯,使城市道路不再成為濕地殺手,濕地生物能夠自由子在的從這個人工濕地撥遷到另一個人工濕地,真正創造濕地鳥類、蛙類及昆蟲的「無障礙空間」。

參考自聽,濕地在唱歌

◆ 第 338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2 11:49:12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濕地的危機~ 建凱的研究成果
內容:
Q:現在的濕地面臨什麼樣的危機?
目前全球的濕地正在逐漸縮小中,且因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濕地的一些生物滅亡。
Q:這些危機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1. 人為因素破壞了生態系的運作,導致生態不平衡而有生物絕種的可能。
Q:我們為什麼需要濕地?
A:現在全球的濕地越來越少,全球的濕地約有660多萬平方公里,占陸地不到5%的面積,雖占地面積不高,卻提供了全球生態系統25%的淨生產力,並有70%的漁業產量產於濕地範圍,濕地的滅絕,正代表著人類文明的滅亡,所以我們需要濕地。

◆ 第 337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2 10:47:12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濕地小檔案 建凱的研究成果
內容:
Q:濕地的定義為何?
A:全世界至少有五十多種以上不同的解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一定要有水、土和植物,而且在1971年國際拉姆薩會議中通過的「拉姆薩公約」,它對於濕地的定義是凡是包含草澤、林澤、泥澤或水域等地,不管是天然的或是人為的、永久的或是暫時性的、靜止的或是流動的、淡水的或是鹹水的,是由沼澤地或泥沼地或是泥炭地或水域所構成的地區,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公尺的海域,都是濕地。
Q:濕地有哪些種類?
A:有三大種類,內陸濕地、城市濕地和海岸濕地,空氣中的水氣在高空中遇冷凝結後以下雨或下雪的方式降落在森林湖泊附近等一些內陸地區的淺水地帶形成的水域,就稱「內陸濕地」。當水氣以下雨、泉水湧出、地表逕流或是人工引水的方式,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形成的濕地,就稱「城市濕地」,在這之後,這些水以溪流、河川的方式集中流到出海口,或是以潟湖、內海的方式和潮流相互作用,便形成半鹹半淡水或是鹹水的形態時,就稱「海岸濕地」。
Q:濕地有哪些功能?
A:功能有五大類,功能如下:
1.生態功能:濕地提供了在豪雨季節時有滯洪的功能,也有淨化水質、加強補注地下水量防止地層下陷、防止海岸侵蝕、避免強風及鹽害,也提供了當地野生動植物棲息的環境,也有維持微氣候與生態系統的穩定。
2.經濟功能:濕地豐富的生態環境資源,可生產漁、農產品以提供人們使用。
3.景觀功能:濕地的地理位置通常位於特殊地帶,且濕地擁有豐富的動植物棲息景觀。
4.科學研究及環境教育功能:許多濕地經常被用來做科學實驗的環境對照組及環境監測等科學研究區域,也因濕地豐富的自然環境及完整的生態系統,可作為環境及自然保護教育的使用場所。
5.休閒遊憩功能:濕地是許多野生動物重要的棲息地,生態系統的完整及生物的多樣化,常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觀賞。
Q:濕地有什麼價值?
A:濕地在人類文明的成長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然而現在濕地卻被人類排棄在都市文明之外,他們卻忘記了:能夠有今天都市的文明,是因為前人在濕地中吸取智慧而創造出都市文明的!濕地所帶來的這些功能和價值及所帶來的意義,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

◆ 第 336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2 09:43:10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內惟埤濕地(青榕的研究成果)
內容:

內惟埤濕地─藝術人文.綠水花香兼具的生態濕地
高雄市民的後花園

內惟埤濕地,可以說是高雄市民的後花園,位於高雄市都會區的西北方,北有龜山和半屏山,西則有壽山,還緊鄰著愛河的流域,形成一種山河環繞的美景。讓人稱道的是,園區內不但有螢火蟲培育生態區、親水戲水區、慢跑步道,還有立體停車場、服務中心、迴廊等便民設備,整個園區結合美術館公園設置,提供市民享有藝術、文化、休閒、生態的多元生活園區。
內惟埤濕地堪稱台灣第一個結合藝術與生態的濕地,多數人都稱內惟埤濕地為「美術館濕地」,它提供了都會區的藝文休息空間,藝術創作者也可以在大自然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靈感,民眾們下班後也可以享有放鬆休閒的去處,老人和小孩散步、學習、遊玩的地方,老師和研究者有教學、觀察的場所。

營建時的用心處處可見
在規劃上,特別重視自然生態營造的內惟埤文化公園,在3公頃的人工濕地中,依著原來的地形營造成珊瑚狀;湖岸行道採用透水路面,並且在自然生態營造方面,規畫山丘、草地、湖泊等景觀,更在園區內復育螢火蟲,植栽則選用本土數種為主。
內惟埤其實原本是高雄最大的埤塘濕地,埤內有飼養吳郭魚、大頭鰱、鯽魚、土虱、鰻魚、泥鰍、鱔魚等魚類;並有田螺、石螺與菱角等。而美麗的內惟埤濕地,亦是高雄僅次於澄清湖的候鳥聚集覓食地。

與市民共築自然野趣
一個想要具有活力的都會區,就必須為大家呈現出多樣的程式風貌以及民眾可以活動的公共空間,就以日本品川野鳥公園以及德國的自然公園為例子好了,其營造方式強調荒野精神,或精巧雅致或芒叢野性,通通都以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貫穿設計的精神主軸。
內惟埤園區內的濕地,讓高雄市民在豐富的藝術饗宴後體會到自然生態之美以及濃厚的鄉土情,大家期待將在此看見美麗的人間風景,看掠過湖面的風吹動著孩童輕盈的髮絲,看潋豔的波光中水鳥展翅楊柳青青,聽遠方隱隱約約,傳來的人生笑語以及鳥叫蟲鳴之春光奏名曲。


◆ 第 335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2 00:44:02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生態廊道示意圖 (柏謙繪製)
內容:
老師請我參考聽,濕地在唱歌這本書,畫出生態廊道的示意圖,我畫了好久,終於完成了,對自己的作品可是很滿意呢!我們的網站首頁就是以我的作品為主要構想,做出青蛙跳水塘的優美畫面唷!
◆ 第 334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1 23:00:18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曹公圳的現況調查 (蔚萱的研究成果)
內容:

曹公圳在法制上、管理上都都未被視為河川,一般來說,河川會有多的限制,如:考量高灘地治理、設定水質水量標準、規劃防洪治水、設定生態復育目標,因此保障河川的水質。但是,曹公圳僅被視為灌溉渠道,並非河川,因此並無受到上述規定的限制!近年來,隨著農業萎縮、農地重劃和都市開發截斷農水路,火者把農水路做為週邊工業廢水、家庭污水的排放管道,也因灌溉功能的消失,之後填土,開發工業區,僅存的圳路和埤塘多位於都市邊緣,因而不易管理。
另外,也因灌溉需求減少,埤塘功能消失,面臨重劃變更等威脅。而灌溉水路因農地重劃、都市開發而逐漸消失,也因為失去灌溉功能,長年淤塞,長期無法使用。
地區防洪、污水排放過度依賴曹公圳,政府因徵收污水排放用地困難,往往直接將污水排至曹公圳,並依賴曹公圳來改善污水排放,雖減農業污水量,但也使圳路失去生態與水功能。
無公權力保護所轄水利地,而造成許多環境問題,隨著水利會部門逐漸萎縮,許多水利地出現被放任,污染、佔用的現象!
水利會現為公法人,曹公圳治理與管理機制封閉,自民國79年起,政府就有經費給水利會,但除非政府官員支持,否則得向地方政府購買,限制曹公圳治理的格局。
水資源管理取向與環境給水之困難,曹公圳水量豐沛,鄰近出海口,幾乎沒有乾枯時節,由於曹公圳目前被定位於灌溉設施,僅在灌溉季節供水,飛灌溉期則停止供水。ㄧ進入非灌溉期,水量大幅減少,各類廢水排放至曹公圳,史的曹公圳在冬天時期的水質遭受不同程度的汙染!

◆ 第 333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1 17:52:09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高雄地區水文網路重建所缺少的環節 (偉詠)
內容:
一、河川循環健康與基流量的維持
在冬季枯水時,高雄都會區的河川愛河、前鎮河,後勁溪和鳳山溪水量不足,水位偏低。未來若想要在開闢生態及親水空間,愈突顯出水源取得之窘困,因此應該訂出都會河川最小流川量之需求,並利用社區中水或二級處理後回歸水補給注入河川。

二、打造水岸生態與親水環境須二級處理以上水質
愛河、前鎮河、後勁溪和鳳山溪水質不佳,又以後勁溪和鳳山溪最為嚴重。愛河下游近年來水質稍有改善,但中、上游水質仍不佳,前鎮河與後勁溪沿岸工業廢水和家庭排廢等污染,現在所做的改善仍嫌不足夠。鳳山溪即將設置汙水處理廠,處理過後二級水,應該進一步以人工濕地淨化後再回歸河川,提供親水活動的使用。

三、縣市邊處區域防洪措施
高雄市區內在七一一水災之後沿線規劃五個滯洪池,抒解高雄市的淹水威脅,但由於高雄縣政府財政困難,因此公園綠地、排水箱涵等水利設施因陋就簡,使得高雄縣市的邊界地區未來水患壓力遽增。就像八卦寮開發,高雄縣政府因要求地主設置本身的滯洪池且提出環境影響評估,才可做開發的工作。

四、現代都會疏離初民歷史文化空間
早期高雄地區農業社會中,人民的生活、生產模式皆與水文系統脣齒相依,但現代都會居民與河川的關係日漸疏離,許多高雄的民眾都懷念過去依山傍水的生活,也希望未來能夠繼續擁有珍貴的生命史記憶和生活地景。當前河川水文重建多偏重在土地取得、工程設計、吸引觀光客,忽略了原有的人文歷史背景和地方特色塑造,亟需推動沿岸社區營造,恢復在地傳統的河川活動。

五、地區水文治理機制的建立
高雄地區水文網路跨越縣市與公、私部門之別,應建立縣市政府與農田水利會系統治理協商機制,以隨時聯繫水位控制,維持河川基流量。除了水量供給外,必須由縣市政府與農田水利會協調,提升曹公圳位階,管理愛河、前鎮河、後勁溪和鳳山溪這四條河川的共同上游(曹公圳),後勁溪和前鎮河上游工業、社區汙水所造成的水質污染等問題也必須合力來改善,可以仿照高屏溪管理委員會,成立曹公圳管理委員會,推動高雄地區水文網路健全之工作。

撰寫者:廖偉詠
參考資料:濕地雜誌
◆ 第 332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1 15:33:40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濕地位置與水文循環的過程示意圖(柏謙)
內容:

這是我親手繪製的濕地位置與水文循環的過程示意圖,本來我畫在有格線的筆記本,後來老師位了求完美,還請我在重畫在白紙上呢!真是花了我不少時間呢!仔細看這張圖,裡面有詳列濕地的類型,共分為內陸濕地、城市濕地及海洋濕地唷!
◆ 第 331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1 13:46:30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濕地植物分類示意圖 (士瑋)
內容:
這是呂學樺老師來幫我們上課,我記的筆記。透過側面圖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濕地植物的種類唷!
◆ 第 330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1 11:56:58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前導頁文案定稿
內容:

之前為使觀賞者的情緒融入我們的議題,本來前導頁文案的敘述需較詳細,但是我們也害怕觀賞者會因為不夠有耐心等待前導頁將近一分鐘的長度,直接按skip而沒有辦法融入我們想要帶入的情境,所以幾經考量與討論後,再次調整前導頁配合的音樂及效果,將前導頁的長度縮短至一分鐘內,之前產出的文案也更加精簡如下:
題目:
水與綠的交響曲 曹公圳再生與水岸花香新高雄

曹公圳
滋養著高雄平原的母親之河
一百七十年來
隨著時代的變遷 農業的式微
逐漸沒落了
荒廢的水路 污染的河川
曹公圳的命運 面臨著重大考驗
近年來 高雄市政府致力於河川改造
將曹公圳下游沿岸 開闢成生態 休閒的親水空間
究竟 高雄市這座工業大城
如何脫胎換骨 蛻變為綠意盎然的美麗之城
就讓我們一起走入河渠
探索曹公圳的風華再現

記錄者:潘昭穎

◆ 第 329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1 10:37:04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第二次電腦特訓~ 我也當導演了!(亮丞)
內容:
一、日期:96/1/18
二、地點:電腦教室
三、記錄者:陳亮丞
四、過程與內容:
今天,鄭老師教導我們怎麼做出一個好影片,要在圖片前面加入特效[淡入],在上方的特效上中選屬性,上面有ALPHA的東西,之後老師就叫我們怎麼存檔,把它存在K槽作業區,把名稱改為自己的中文名字檔並改成SWF檔,之後再教導我們超連結。超連結的作法是先打出文字,選取文字之後,再找到腳本,裡面有增加腳本,在裡面的選項找到瀏覽器和網路,找到GET URL在URL的地方打上網址,在下面視窗選BLANK,就可以連結了。老師還教我們怎麼測試:在檔案中找到測試在測試中找到在瀏覽器就可以測試在瀏覽器上,我們所做的動畫樣子
五、心得與感想:
我最期待的電腦來了。我那天完成了一部不錯的動畫,不過,也有一些缺點因此我還是很希望改天上課,我要把這些缺點改掉就可以把我所做得變得更好
↓《看到沒?我是如此的認真》
◆ 第 328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1 09:12:24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與濕盟蘇耀廷理事長的問與答之七(怡妏)
內容:
Q:最後想問一個問題,我們知道蘇先生本身有自己的工作,在濕盟也算志工的性質,那是什麼樣的動力或想法會讓您想要去參與這樣一個工作?
A:
第一個就是本身對生態及戶外活動有興趣,因為我們到戶外去可以發現很多漂亮的動、植物,讓一些小朋友發現到這些事物,很有意義。我本身投入在荒野導覽的工作,將我們所知道、所看到的除了欣賞之外,還可以和朋友分享這些美的事物。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所做的事變是導覽解說啦!導覽解說到某種程度之後,你會發覺到,其實導覽也好、解說也好,這些都是屬於所謂的消費性活動。就是說,對自然界是消費。就算是教育方面的活動,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生態環境。人太多,更容易造成這一類的問題。像這樣無管制的環境,十分容易滅絕。地球上很多的地方都是這樣被破壞的。但卻很少人在做生產性的活動,這就是我們現在要推廣的,我們除了去欣賞之外,當然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破壞,我們便可以變成某種程度的生產者,也就是在某些物種消失之後,用人工的辦法復原。像洲仔濕地從沒有到有,就是我們用人工的方式所構成的大型濕地。從消費性的角度到生產的角度,是我們現在的目標。而我現在的主要職務是接電話及辦相關的活動。其實我們也在衡量說,我們所複製的物種,需要經過考量。而現在主要的方向便是,複製精神非物種,我們當然可以把先前付出的心力及精神複製,但植栽的物種便無法做複製,有可能同樣的物種到另一個地方,所做的是殘害。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因地制宜。一定要配合當地環境(水質、土質等等),經過種種考量後,再植栽適合的物種。
↓《溼盟理事蘇耀廷先生專程到我們學校接受專訪》
◆ 第 327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1 01:02:00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與濕盟蘇耀廷理事的問與答之六(怡妏)
內容:
Q援中港濕地的發展現況與願景?
A:
援中港濕地的形狀尾巴有點尖尖的,未來援中港濕地會在北高雄的地方,而在典寶溪的出海口處,做了一個污水處理廠,第一期屬於鹹水,第二期是半鹹水,第三期是一般淡水,第一期因為靠海,鹽水,招潮蟹、紅樹林等資源都很豐富,但第二期比較屬於漁塭,而第三期是典寶溪的水引進污水處理廠,再排放到較遠的深海。其實在高雄縣也有一個援中港濕地,是在陸戰隊的營區旁邊,這是最原始的,剛好在這個漁港的旁邊,因為是屬於軍事管制的地區,所以這塊濕地很少人知道。如果你們現在去看援中港的話,第一期已經完成了!水已經開始放進去的,現在因為植栽還沒完全好,繞海岸線旁有一條路,這條路是走到最盡頭。其實這邊的西邊,這個是第二代的軍艦預定地,整個海軍的基地。所有的漁塭都已徵收完畢,錢也已經發給漁民了,而魚塭也不能養殖了。其中撥出一小塊給高雄市政府做為援中港濕地。現在援中港濕地的完成度已經有百分之七十,以經放水進去了,未來等植栽完畢之後,就可以做驗收了!預計4年便可以完成所有的工程。未來的願景就是成為南部地區,國內最大的海岸型濕地(人工創造的)。而且它本身有污水處理、淨化水質、生態以及景觀方面的經濟價值,串聯的便是所謂的生態廊道。
↓《溼盟理事談話過程》
◆ 第 326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0 23:46:32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與濕盟蘇耀廷理事的問與答 郁柔
內容:
今天真的很難得,請到了濕盟的理事來與我們做訪談,我們把事先擬好的題目問理事,他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們本來只打算問蘇理事有關洲仔濕地的問題,沒想到他即對半屏湖濕地和援中港濕 地也了解頗多。會後還幫我們評估了學校的濕地環境的營造,今天真是收穫良多。
透過與蘇先生的訪談,我們感受到環保熱心人士的熱忱,他們盡心盡力為我們的環境付出與努力的精神,值得敬佩與學習。這個社會因為有他們而變得更美好,而我們也要向他們看齊,每個人盡自己一小份力量,環境就會越來越乾淨,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

↓《理事一直看著建凱讓他有一股恐懼感!》
◆ 第 325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0 22:38:32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與濕盟蘇耀廷理事的問與答之四(郁柔)
內容:

Q9洲仔濕地當初在實施計劃時,有沒有什麼阻力?
A9當初我們有到社區裡去辦活動,但是來的都是一些小朋友,就幫他們上一些課,中年人一般來的機率都比較少,而上了年紀的人又對這個地方留有不太好的觀念,所以說在洲仔社區的人參與都不是很多,反而是在洲仔濕地之外,如左營、新莊仔,甚至高雄市小港地區的人參與,當地人反而不是很多,而這部分我們已經在改善,已經有當地居民開始加入了。
Q10所以他們都有去當志工?
A10有,包括裡面有長駐的,人數不是很多,大概差不多十來個,但我們已經很滿足了,因為他們不來這邊抗議,以前都是經常抗議,我們到他們的社區去開會,都被罵得滿頭包,什麼那個地方蚊子太多,那裡都沒有整理,還有那塊土地我們本來是可以要回來的,因為如果一個公共設施徵收完了以後,沒有在時間內去作開發使用,當地居民可以以同樣價錢買回去,他們就是想如此,他們一買回去,馬上就可以漲價,當初徵收的價錢就翻了好幾倍,所以有這個因素,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層面的考量,我們希望說那個地方是屬於公有地的,既然是屬於公有地的,就是給全市民公用,不是說是社區就可以把持住,而且在一個社區裡面,綠色的地帶不夠,如果洲仔濕地在這十公頃的地方能作為個模範性的濕地,會帶動其他的濕地,就像現在高雄市政府從第一個第二個這樣一直建,現在高雄市已有九個濕地,這三年內三年半不到,第一年讓我們做試驗,第二年開始覺得不錯,他來邀請我們去做本和里滯洪池,我們也去幫他規劃,提出蠻不錯的建議給他,他也覺得可行,就開始去挖本和里滯洪池,所以說我們是用這種方式和政府互相搭配。

↓《建凱藉著認真做筆記來消除我心中的恐懼感!》
◆ 第 324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0 21:29:00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與濕盟蘇耀廷理事的問與答之三(嘉汶)
內容:
Q7關於濕地聯盟的歷史?
A7濕盟到去年的歷史剛好整整6年,最早的時候是由一些學者或者是生態團體,距離南部最近的濕盟是位於台南那附近,濕盟當初是由很多對於生態很有興趣的、照顧的,而想要保護這些環境的人所組成的,當然也包括一些專業級教授,然後這些教授就會去調查台灣有哪些珍貴的樹種、生態消失了,在整個工程下來,也發現台灣沿海地區有很多地方的生物是非常多樣,如果因為一些開發而消失,豈不是很可惜?於是他們就組成一個團體來保護這些生態,採用劃地保護區的方式來保護一些即將瀕臨絕種的動物和植物,因為如果採用抗議的方式,這並不是很健康的,而且也不會達到好的效果,於是現在改成理性的方式和政府溝通,濕盟提出數據和證據,要求政府改善,這樣的效果也比較高。透過這些教授的集合,慢慢的就形成了一個團體,也就是濕盟,濕盟當初的名子叫做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但在去年的時候,就整個更正,叫做濕地保護聯盟,因為還沒有經費去營造一個濕地,所以就來保護一些濕地,沿路劃了很多的保護區,可是這麼多個保護區下來,又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出現,所以濕盟就漸漸轉型,除了規劃保護區之外,也支配人手到各個保護區去幫忙一些運行,使各個保護區不會被破壞掉。
Q8洲仔濕地附近的居民對於洲仔濕地的看法?
A8其實這些支持度都還沒有達到他們的標準,因為當時他們徵收這裡的地,居民也都拿到了徵收費了,但是當時居民們是一直抗議的,白布條滿街貼,而且陸陸續續看到週遭的房子越來越多,當初,那塊地如果沒有被徵收,那現在蓋成房子賣出去,我起不就成了富翁了?所以心理上會有一些不平衡,但是也不可能要回去了!原因如下:
1這是公園預定地。
2經溼盟整理後,已經成為全市民們都想要來的地方了。
基於這些關係,他們對於洲仔的認同度不見得會很高,評價差不多只有50%而已。

◆ 第 323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0 19:42:31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與濕盟蘇耀廷理事的問與答之二(嘉汶)
內容:
Q4:市政府對於這些計畫的支持度?
A4:他的支持度算是一直在後面的,但是一直都在PUSH、PUSH,目前沒有什麼阻力,則是助力比較多,政府也希望濕地聯盟提供更多的意見給他們,透過內部的專業學者和專家把寶貴的經驗給他們,而他們是負責去發包工程,做完之後,在發給這些生態團體去處理,向洲仔濕地也是由NGO等綠色團體去認養、左營工作室的鳥會還有文化愛河……等等都有很多生態團體去認養,他們都有共同認養,但是因為他們的經驗比較少,所以也會由濕地聯盟去幫助維護這些棲地的發展。未來半屏湖那邊也適用同樣的方式發展,由這些綠色團體去認養,鳥類解說可能就是由高雄鳥會的人員們去發揮。
Q5:所以您認為高雄市政府在做這些工作的那種角色,算是基不積極的?
A5:在公部門來講,他們算是很積極的,因為它想要將這些成果呈現出來,只是不知道該從何下手,所以由濕盟這些生態團體來發揮,然後政府在進行這些發包的工程。
Q6:所以是政府部門主動找你們,還是你們主動去幫忙政府?
A6:其實兩者都有,如果新的議題來講,是濕盟去幫助政府不知道的部份,以現在我們在濕地的復育上有一些基礎以後,反倒是他們來請求濕盟去幫助認養等,就像是洲仔濕地那邊,當初是不被看好的,是因為洲仔那一塊地當初是閒置的,有地主之爭的問題,所以在那種情況下,政府就說好,就交給你們去做,而政府提出經費,挖出一個水塘,接下來就讓你做做看,就不會受到議會的指責,指出那個地方受到荒廢而雜草叢生,而剛好濕地聯盟也有加入整個洲仔濕地的運作,所以在這個部份,濕盟就開始起頭做,當初是政府也是認為說,這只是一個暫時性的活動,雖然第一年的時候沒有什麼成果,但是第二年的時候就開始達到某一個程度的結果,市民們也慢慢的認同,包括原生植物園對面的居民,也都慢慢來到洲仔這裡活動,使得州仔的進步很快,很多市民和志工都紛紛進來幫忙,在志工進來的過程之中,跟當地的居民就一起把這個訊息傳達出去,使更多人認識洲仔濕地,得到更多人的認同,也慢慢的呈現了成果,所以說是政府是以洲仔這裡作為綠色執政的參考,了解這些濕地公園和傳統公園的不同,利用這種概念,達到某一程度大家的認同,包括國際團體這些學者、專家,當他們來參觀時,就特地安排一些行程,讓它們看到在一個城市裡,是真的有一個自然生態的景觀,這樣的環境,在台灣幾乎是很困難的,而且台灣的直轄市也高雄和台北這兩個地方,但卻只有高雄有這些特殊的自然景觀而已,所以這些工程在台灣來講,高雄是首創的,所以我們是達成一個水雉返鄉的計畫,其實他們是希望公園,可以不要只是傳統的公園,而是加入一點點濕地的構想,因為這種設計,可以使公園在春夏秋冬,各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景象,讓參觀的民眾們也感到不同的感覺。

◆ 第 322 份報告 ∼ 寫於 2007/01/20 18:32:24  專題研究時數: 12
標題:
與濕盟蘇耀廷理事的問與答之ㄧ(嘉汶)
內容:
Q1我們上次有去援中港濕地那邊,請問那邊的濕地完成工程了嗎?
A1還不能完全算是規劃完畢,還只是再第一期工程而已。
Q2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有沒有什麼困擾?
A2其實半屏湖濕地算是一個屬於內陸型濕地的挑戰,就是比較靠山那邊的濕地,以這一種來說,以前濕地聯盟那邊是沒什麼經驗的,但有很多學者和專家都會提供一些資料給濕地聯盟,石灰岩有很多類型,像是海邊也有石灰岩,只是水質不一樣而已,其實整體的構造上都是差不多的,而我們人員也都嘗試將海邊的石灰岩的這種地景遷移到半屏湖濕地上,看看在半屏山這裡是不是適合這些石灰岩,而我們也可以從柴山、龜山這些高雄的山地獲得一些相關的資源,現在就是要把半屏湖那邊和其他濕地結合,成為生態廊道的內容之ㄧ,而洲仔濕地是比較偏向城市型的。生態廊道由北到南分別是由曹公圳和高屏溪那邊慢慢引水過來,到澄清湖濕地、本和里制洪池、金獅湖濕地、半屏湖濕地、洲仔濕地、高雄美術館濕地、中都濕地、鹽水港濕地,整個都是生態廊道的路線。
Q3那未來半屏湖濕地還有沒有什麼計畫或發展?
A3第一期的工程就事先佈道,讓市民們可以快速來到半屏湖濕地這裡,也讓市民知道這個地方,而且佈道完成之後,視野也會比較好,也有一些說明版還有設立戶外參觀的賞鳥亭、包括一些可以作為教學用的場地,未來那個地方可能就是要做關於水生植物的種植,現在都還沒有進行,現在是對政府提出計畫案,正在等待市政府的回覆,大約是在下半年度的時候才會開始施工。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版權所有•高雄市東光國小製作•最佳瀏覽效果1024x768 >
首頁